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内科技哲学界对创新问题研究的深入,创新的概念已经从企业的技术创新扩展到更为广泛而深层的具有认识论或知识论蕴涵的知识创新层面上。这既把创新问题的研究引向了深入,也为科技哲学自身的发展开启了一条具有活力的演进路径。但是,由于知识创新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认识或知识活动,同时还包含了诸如战略、制度、组织和管理等相关社会性因素在内的整体性社会行动系统,因此,在科技哲学对知识创新问题的研究中,还有必要作出适当的扩展以接纳社会性的分析维度,从知识的社会生产、传播、转让和应用等方面探讨知识创新的社会运行。  相似文献   

2.
哲学视域中的科学创新——科学创新的概念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创新"是包括科学认识、科学发现以及科学应用在内的从整体上描述科学活动过程的概念。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区别在于,科学创新是认识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技术创新专属于实践创新。科学创新与科学发现的区别在于,科学创新着眼于科学的创造性活动,科学发现意旨遵循固有的逻辑推理规则,揭示出客观事物中既有的规律。把创新概念引入科学哲学论域,其认识论意义在于凸现了主体在科学活动中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发现论的研究立场。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界依然沿用存在争议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提法来讨论相关创新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内涵规定存在着重普遍性、轻特殊性及个体性的问题,且与自然科学创新难于划清界限;存在着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一般功能、意义与其创新的功能、意义等同的倾向;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一般特点存在分歧,阐述内在特点的较少;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要存在学术环境不佳、学术人才匮乏两个基本问题,亟须从认真研究创造性思维本身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自有特点和规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4.
提出把创新作为现代编辑学理论研究最高哲学理念 ,不仅是因为历史发展需要编辑学理论研究必须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上 ,这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只有在更高层次的编辑学理论指导下 ,编辑主体才能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加工、积累、传播 ,通过对科学文化的导向实现其创造性价值 ,为人类社会进步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自熊彼特1912年提出“创新”概念以来,创新研究不断发展。“开放式创新”作为创新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也快速发展起来。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具有检索过滤和数据挖掘功能,利用其功能探究有关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国家和研究机构排名、研究热点和演变、共同被引用文献排名,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开放式创新研究的知识地图并继续追踪开放式创新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数据来源为18年来国内全部刑法、犯罪学博士论文351篇,理论资源为知识社会学和科学哲学,量化分析工具是SPSS,着眼点是科研选题与学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竞争型基础研究”在既定范围、领域的科研选题中所占比例即显示学科发展状况的创新系数越高,说明有越多的学术注意力集中到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反思和论争上,结果可能预示着学科整体创新的临近。这个系数越低,表明学科的整体发展越稳定,常规研究仍为知识创新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自然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哲学概念、范畴的主要来源。自然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不断向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渗透和转化,不断以新的范畴、规律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体系。 众所周知,古代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浑为一体,自然科学没有发展为独立的科学,包括在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之中。古代的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扩大当时自然科学上的一些概念和范畴,如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时间和地点、数量和质量、物质和运动等的使用范围,被用来说明和论证哲学问题。这样,自然科学上的一些概念和范畴,也就成了哲学的范畴。但是,同这时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些概念、范畴一般是与具体现象的论述结合在一起,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相似文献   

8.
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时代精神所决定,哲学理应以科学现象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其研究对象,为此,在继续以传统方式开展哲学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开展诸如管理哲学之类的部门哲学研究,这是科学高度发达时代条件下哲学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科学素养是当代公民的必备素养。当前学校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存在偏差,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科学哲学观的片面性。科学哲学旨在探究科学本质,考察科学的存在论和价值论基础,对科学进行哲学反思和超越。因此,应端正教师科学哲学观,进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科学哲学融入科学教师教育,在宏观上需要转变教师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在微观上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利用侦探小说诠释科学哲学核心概念,结合科学史阐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为各科教师讲授相应的学科科学哲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提出把创新作为现代编辑学理论研究最高哲学理念,不仅是因为历史发展要编辑学理论研究必须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上,这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只有在更高层次的编辑学理论指导下,编辑主体才能通过对知识和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加工、积累、传播,通过对科学文化的导向实现其创造性价值,为人类社会进步作贡献。  相似文献   

11.
工程技术哲学是以工程知识和工程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分支。通过对“工程师知道什么”一文的解读,阐述了约瑟夫 C.皮特的工程技术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对皮特关于科学知识和工程知识的概念界定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科学知识及工程知识的特性及概念形成的演化过程。皮特拒绝了二十世纪对哲学进行分析的主要途径——逻辑实证主义,形成了以实用主义知识理论为核心的工程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创新生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件,对持续驱动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意义重大。探究创新生态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是刻画现有研究理论脉络与应用价值取向的关键环节,将为指引未来实践创新与理论发展提供重要参照。为此,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以CiteSpace和VOSviewer为研究工具,对国内创新生态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通过构建和解读“国内创新生态研究领域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国内创新生态研究主题聚类知识图谱”“国内创新生态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区知识图谱”等,从作者团队、核心机构、时间三方面总结了我国创新生态研究的特征,并对核心研究主题进行了深度刻画,最终提出我国“创新生态”研究展望,为国内创新生态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探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哲学范式源于科学范式。从其性质上而言,作为哲学学派重要标志的范式应当是一种思想性的哲学范式。正像“科学范式”是由多种科学要素所构成的科学共同体的“特定研究传统”一样,哲学范式的概念本质实际上就是学术共同体的哲学研究传统。哲学范式的基本构成是蕴含哲学观前提、价值观根据、主要问题视域和系统方法论模式等要素的多元复合的有机系统。哲学范式本身在概念规定上还具有总体性和综合性、基本性和内在性、典范性和标准性、普遍性和共有性、历史性和具体性、层次性和相对性等多重性的特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哲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文化实力的重要部分,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然而哲学资源的贫困是不争的事实。要振兴哲学社会科学,我们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一味崇古尚古,而必须对中西哲学进行辩证分析,基于古典哲学资源和社会现实解决现存的问题;我们既要了解中西哲学的差异,又要分析各自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在学习与借鉴、传承与创新中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西古代哲学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研究对象上,而且根源于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这些差异性对民族科学文化的影响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5.
创新概念进入科学哲学论域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科学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框架,从现实的生活世界出发,以实践作为其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科学的哲学问题,实现了科学哲学研究的生存论转向.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俄罗斯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哲学作为哲学知识的一个领域,是不断发展的。文章对苏联、随后是俄罗斯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要梳理,着重阐述了现代俄罗斯科学哲学的研究特色及近些年获得发展的几个方向,特别是在科学发展的模式方向上,俄罗斯科学哲学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视哲学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和人的活动领域这种现代概念的形成,越来越要求将哲学与科学辩证法的概念具体化。而且看来,正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才是在揭示哲学知识特点方面迈出的最重要一步。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由哲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科学理解与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之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研究,在概念的界定上,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界定为一门“解释”、“理解”或“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在研究的具体内容上,对其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具体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在研究方法上,尽管运用了科学的哲学解释学方法,但方法论创新的程度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19.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高校都在努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然而,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何评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等问题,学术理论界并未进行认真梳理与探讨.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并借鉴组织能力的"RPV模型",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为三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投入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运行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产出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  相似文献   

20.
劳斯是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产生,在哲学上,其原因可概括为对"理论优位"科学观的否定、将海德格尔和福柯哲学作为理解科学的哲学本体论,以及融合英美科学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努力等几个方面.劳斯"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特征是:实践对理论具有本体论上的先在性,科学具有权力,科学是地方性知识.劳斯在科学观上的创新,最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理解科学的实践原则,批判和发展了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科学观,拓展了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