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建生态城市塑造天津城市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桂敏 《城市》2009,(10):67-70
一、创建生态城市是塑造天津城市品牌的需要(一)城市生态与城市品牌有着本源的联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牌成为营销界最热门的主题。而城市也可以像产品或服务一样进行品牌建设和管理.这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的共识.成为城市营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亮点。在现代城市竞争的“春秋战国时代”.更需要塑造城市品牌.迎接城市全球化、城市新分工格局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品牌跟城市的经济、产业、文化、传统、空间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鲜明的个性化城市品牌对于吸引投资,吸引游客,吸引人才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我国城市的品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绝大部分城市没有城市品牌建设的规划,不少城市觉得品牌建设就是做些广告,甚至有些城市不知品牌建设从何做起,完全忽略了城市品牌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度统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是生态、人文和产业的  相似文献   

3.
陆小成  冯刚 《城市观察》2015,(3):185-192
生态文明建设凸显了城市经济新常态下的执政新思维、新理念、新战略。城市绿色发展是遵循绿色、生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绿色的城市经济增长来实现城市的现代化、生态化、持续化发展。学者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的现状、问题、国内外经验比较、评价、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未来研究需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关系,全面阐释城市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问题与成因,建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考核体系和选择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刘彦平 《城市》2016,(10):18-21
笔者以我国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为背景,对我国城市营销当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城市发展进一步对接国家战略、城市营销加强与国家及区域联动、推进城市营销治理转型、强化城市存量开发和优化、用互联网思维再造城市品牌、拓展城市品牌发展新动能以及回归城市营销价值本源等观点,并就我国城市营销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海在建设全球城市过程中,需向世人呈现一个多元化和立体化的国际形象.为此,应建立强力而高效的城市形象推广机构,协同开展城市营销;加强城市国际交流能力建设;遴选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度挖掘核心吸引力,激发城市创意活力;推进多元文化建设,提升社区精神品级与融合能力;吸引国际机构落户上海,聚合高端要素;拓展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城市亲和力和感受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创造绿色健康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俭 《城市》2009,(1):71-75
在品牌经济时代,品牌就是传播力、生产力、竞争力和发展力。近几年.不少城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城”、“休闲之都”、“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国内有关机构也先后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等评比活动.打造城市品牌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战略。文化品牌是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立梅 《城市观察》2012,(1):125-131
确立起正确的建设理念,是生态城市建设在认识层面的基础性环节,是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的依据和实施正确人工干预的前提。为此本文从城市发展与运行、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区位选择与规模、城市绿化、资源利用和生活方式6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基本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阐释、国际经验、问题研究以及对策选择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发现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从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等视角对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为我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城市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以城市发展的和谐、高效、协调、可持续为目标和特色区别于传统的城市建设。而当前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城市过于强调城市小环境自身发展的高效、协调、可持续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域加剧或激化了社会矛盾,如:循环经济体建设中引发的干群矛盾、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彰显的贫富矛盾、企业搬迁改造激化的城乡矛盾、住房建设暴露出的阶层矛盾等。建设生态城市是我国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反映,消除人与自然之间不平等的前提条件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在当前生态城市建设必须着眼于两点,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两个矛盾,而不能只顾一点,即因偏重于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积极思考、预防和化解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0.
韩培俊 《城市》2012,(10):8-10
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决定了城市对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绿色建筑将带动绿色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必将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结构性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改变传统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在住建部强有力的领导下,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当今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旋律,建设绿色建筑发展的大好局面即将展开。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在天津的成立,必将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在这一区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是一对既相关联又略有差别的概念。世界城市研究的是20世纪上半叶以来的世界顶尖城市,而全球城市主要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世界顶尖城市,特别看重的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城市功能与地位。当代中国提出的中国名城和世界名城之说则强调城市的气质和特性,研究世界城市之林中具有品牌特色和地位的城市。我们需要利用名城思维来整合各种资源,找准城市的主题,需要站在全球的视野看名城品牌,从而打造全新的世界名城。  相似文献   

12.
When we talk about a city, we tend to think about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economic condition, histo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 and its people. The unique features of a locality always give its inhabitants som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s a result, women from different cities are also different; iust like rivers make a city lively, women are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end gentleness to a city. The intelligence and trendiness of Shanghai,  相似文献   

13.
14.
张芷  李金铎 《城市》2006,(6):38-41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全球化使城市之间在区域、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愈演愈烈.城市营销作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加强城市营销理论的创新,并通过营销理论的应用,抓住难得的城市发展机遇,迅速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5.
知识城市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本文针对这一概念进行分析,提出“知识城市”追求城市发展的共性,同时还应为城市发展提供特色与差异的个性·9而文化产业在这一进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将从产业结构、城市形象、市民生活等方面对“知识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品格塑造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2015年后的发展战略从多个焦点和领域谈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包括气候变化、工业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健康、教育以及环境保护。这项复杂战略的核心就是用以人为本的方法达到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作为全球超大型城市,上海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方式,不仅会决定其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模式,还会带来供其他城市学习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段华明 《城市观察》2010,(2):158-173
城市是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巨大承载体,城市兴衰存亡与城市灾害息息相关。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使城市灾害有不同表现形式和特点,其趋势是危害越来越大,同时城市发展对城市灾害又有着缩小效应。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