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源自经济控制政策?腐败在某种情况下对经济有益?减少腐败现象需要高薪养廉?  相似文献   

2.
高薪养廉是一种单边论。权力腐败很大程度上是受利益驱动的诱惑而产生的,这种利益诱惑力远远超出高薪承诺的影响。本文认为高薪养廉是一种摆设,也可以说是对权力腐败的一种软弱无力的妥协。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是向政府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其内核价值中的契约精神和民主法治具备反腐败的可能性,在认识到公民社会对腐败腐败治理的意义的基础上寻求一种引导公民反腐的理论和实践路径,不仅铺开了腐败的治理网络,对整个社会的腐败治理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依法惩治了一批腐败犯罪分子。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法外腐败也正在不断地滋生蔓延着。特别是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外腐败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5.
正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总结腐败、防治腐败较为全面的时期。在宋代统治者看来,历朝历代之所以贪官辈出,原因只有一个,俸禄太低,官员穷困导致集体腐败,因此,推出了高薪养廉制度。但是,高薪养廉制度过度强调了物质水平对官员腐败的影响程度,忽略了道德品质、政治操守对为官从政的重要性,自然难以避免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当前,腐败主体从单一向团伙群体发展,这种现象有其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其社会心理诱因,而且这种社会心理诱因是导致集体腐败行为的直接内在原因。因此,在反对集体腐败行为中,我们更应注意人的社会心理因素所起的动机导向作用。一、“团结无隙”心理——集体腐败的心理保护伞团结无隙是某些腐败行为者精心策划的一种腐败策略。他们认为,团结是面大旗,只要扯起这面旗帜作文章,一般情况下,问题不会暴露,上级不会调整班子,下技不会告发,即使个别人有意见,领导班子也会以齐心协力,团结无隙蒙混过关。于是…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毒瘤,反对腐败关系到下一个改革开放三十年各方面能否平稳较快发展,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长治久安。反对腐败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既要从制度、体制、法律、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也要注重腐败行为产生的文化、心理原因探析。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腐败行为多发的现状,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谈谈个人的一点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8.
从近年来查处的大大小小的腐败案件看,牵涉到秘书的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小到县处级领导的秘书,大到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秘书。秘书腐败已经成为中国官僚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秘书个体所面临的社会闲境与伦理闲境,可以说是秘书腐败的两个重要原因,从社会学与伦理学角度来探索秘书腐败问题治理是我们研究的新方向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高薪养廉”的经济学含义,是提高腐败的机会成本以防止腐败。付出的成本是“高薪”,得到的收益是政府官员、公务员的“廉洁”。这一办法在有些国家(比如新加坡)实行得较为成功,有学者以此为据,主张在我国也推行“高薪养廉”。 然而,目前我国并不具备实行高薪养廉的基本前提条件。 要实行“高薪养廉”,首先应具备两大基本前提:(1)维持文官系统的适度规模;(2)政府职能合理化、规范化。维护文官系统的适度  相似文献   

10.
强国之举,重权出击,严惩省部级腐败高官13人,举国欢呼,是重中之重。腐败,社会之毒瘤,人民之死敌,党内之蛀虫也。兴国必须反腐,兴党必须杀贪。一扫腐败之邪气,正本清源,使五星红旗更鲜艳。  相似文献   

11.
漫天的传言和跌宕起伏的官场生态一次又一次锻炼了中国人的心理素质,可以说,我们的社会已经具备了消化腐败案件冲击的基础。从个体腐败到腐败的集团化和黑社会化,从厅局级到省部级,腐败在不断深化。同时,腐败从政治领域向社会领域蔓延,从官员腐败向民众腐败发展。更多的人不再只是痛恨腐败,而是忙着研究如何在腐败的前提下获取自己的利益。当人们都适应了腐败并努力寻求自己的腐败方式时,腐败便进入了它的最高形式,那就是社会腐败。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腐败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的难题。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腐败的成因有个人因素、产权因素和制度因素。遏制腐败不仅需要提高公职人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更需要合适且有效的正式制度约束和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反腐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3.
腐败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消极现象。近几年采社会腐败之风越刮越猛,其中尤以集团(群体)性腐败为突出。腐败文化的成因主要是:先进文化建设缺位、监督机制不全、利益集团的负面作用、对腐败行为惩处不力。对腐败文化的治理要站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加以治理,要健全反腐倡廉的法制文化并有效推进,使腐败文化现象淡出和弱化。  相似文献   

14.
一个知名网站曾做过一项社会调查,题目是,如果你有腐败的条件,而且腐败了就有可能受到惩处,你怎么办?选项是:坚决腐败;不腐败;好好想想等。调查结果是,选择“坚决腐败”的占70%以上。这种调查可能不十分准确,但至少可  相似文献   

15.
徐友渔 《领导文萃》2007,(11):34-36
如果把“腐败严重不严重”或“有没有腐败”作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社会的定性,那就大错特错了 面对现在的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有一种议论流传得很广泛,即改革前的“过去年代没有腐败”。这种观点认为,改革固然取得了经济增长的成绩,但付出了道德、社会风气和社会公正的代价,是得不偿失、弊大于利。它认为:改革前年代的特权、腐败比现在轻微得多,人民生活不富裕,但很公正。  相似文献   

16.
中国腐败的治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经济的高增长速度,在第一个20年超额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任务以后,未来几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看来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社会矛盾也在积累。其中最使朝野关心和忧心的是,腐败问题愈演愈烈。虽然党和政府领导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反腐倡廉的口号,近年来更加强了宣传教育和“严打”的力度,但是到现在还不能说已经出现了转机。腐败如此盛行不衰,肯定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如果我们舍本逐末,只讲教育和“严打”,而没有解决源头上的问题,腐败蔓延的势头恐怕是很难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仅将腐败界定为经济人的一种理性行为选择,并将运用成本-收益理论,腐败的供给需求理论,产权制度理论对代理人的腐败选择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对有损社会利益的腐败行为的制度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政官员违纪和腐败行为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行为,他们在犯错误、犯罪过程中除了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在主观上起作用外,心理因素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抵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政官员违法违纪和腐败行为,都是其心理上产生了障碍,是在其自身错误心理支配下实施的自觉行为。因此,我们要有效地整饬党纪,端正党风、政风,取信于民,就必须认真研究党政官员违纪违法和腐败心理形成的条件和温床。  相似文献   

19.
企业腐败,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腐败案件不仅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反腐倡廉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陈同海一案进行分析,总结该案件对反腐倡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顽症,印度也不例外。我在想到,马邦政府二号人物、副首席部长维赛尔会因此辞担任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期间,亲身感受到了印度的职。据调查人员透露,涉嫌此案的印度警察和政客至少腐败和反腐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和敲诈勒索等腐败有60人。其中,有的曾经和我非常熟识。现象一直是印度社会中的一个痼疾,涉及社会的方方面想不到印度腐败如此横行面。据“透明国际”组织调查,印度在亚洲最腐败的国家中一般排在前三名当中。印度的腐败现象触目惊心,印印度的腐败现象究竟有多严重?印度《撒哈拉时度的反腐败力度也很大,不少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