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学校文化有三方面内容,即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和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表象层,是学校教育与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过渡层,是学校发挥育人职能的制度保证;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观念层,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农村初中的内涵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当前农村初中的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为此,应通过充分认识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思考和确立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好学校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研究和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策略,建立健全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等途径,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农村实践内涵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系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课程领导主体,是指在学校情境中利用权力和影响力实施课程领导,构建民主、合作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实现学校课程愿景的团体和个人。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角色的复杂系统,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课程专家等构成。整合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系统,应使学校课程领导主体有意义、有能力、有条件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形成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构建学习型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4.
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通过城乡学校组织间的合作和制度化建设,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共享,提升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它表现了学校由封闭系统组织向开放系统组织的发展变革,充分体现了开放系统的发展观。实施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必须强调三个关键要素:开放、环境和资源,因为开放是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环境是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和条件,资源是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理想学校?我们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是学生向往的学校,老师感到很幸福的学校,当然也是社会满意的学校。奥巴马在给他女儿写的一封信中说:"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上学,去那些能充分发掘潜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教会用质疑和好奇的眼光看世界的学校。”理想学校和优质学校不一样。优质学校是为了生存,注重外在的,不得不做。而理想学校一定是老师幸福、学生快乐。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性质。自然性隐含于学校体育内部而直接指向体育教育和教学运行的自然规律;社会性则外现在学校体育对象的个人社会化和学校体育本身的社会化方面。在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耦合势必导致学校体育生态化的理念形成,从而推动学校体育系统于动态平衡当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7.
面临着学校教育质量和效率低下的窘境,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和日本当代教育家池田大作进行了犀利的剖析和抨击,提出了关于学校职能以及学校与社会之关系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思想和池田大作关于学校职能以及学校、社区、家庭三者关系的论述进行了比较分析得知,两者虽然有不同的视角和切入点,但初衷和目的是一致的,都主张学校建立纯净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由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使学校的不良现象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特别是健康强势的学校文化对学校效能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文化变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是推动学校进步的能动因素,三者共同承载的文化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重塑着学校效能。探析学校组织文化中促进学校效能提升的核心因子及其引领机制,寻找塑造学校效能的文化路径,是学校组织变革的必然诉求,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学校的特性和功能要求学校应当走在构建美好和谐社会的最前列。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浓缩于学校,就是要把学校构建成和谐美好的校园。校长——和谐校园构建的灵魂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成功校长引领学校成功,平庸校长导致学校平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发展和变革依托于社会变革,现代社会中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学校的管理方式进行相应变革。"学习型组织"概念和理论的提出为学校的管理变革提出了新方向,在此基础之上,将学校变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学校",在学校中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组织文化,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一个学校管理变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宋争辉 《南都学坛》2008,28(4):142-144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讨论的热点之一。在走向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进程中,大学校长只有处理好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关系、处理好教育事业观和教育产业观的关系以及教育创新中高校内部各个层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大学校长职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邢会强 《南都学坛》2005,25(1):88-93
我国对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功能认识不清,定位不准,以至于最后贷款运用得过多、过-滥,导致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最后贷款的范围应该是一切符合贷款条件的金融机构,要运用"建设性模棱两可"策略,要完善最后贷款的条件,法律应规定一般最后贷款应以惩罚性利率发放,禁止发放信用贷款。  相似文献   

13.
佛教的道风建设及其在新世纪的发展取决于佛教的继承与革新,取决于系统、健全的僧教育之实施。然而就佛教的现状而言,革新势在必行,继承尤为重要;参与意识应当着眼超越精神的实现;学参结合应当以理性化的学为先导。如此,佛教也就可以成为前人预言的"新佛教"而在新世纪中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制定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和登记发证的规则中,“农村村民”的内涵应该是广义的;“一户一宅”应理解为对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上的限制,而不是运行中的绝对限制;农村宅基地的超标问题应该分类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清末立宪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转型之门,是对两千年来专制政体的否定,其主流意义值得肯定。"立宪"之败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难产,表明不具备根基的"立宪"无法逃脱最终失败的命运;暴力革命不一定总能从根本上改造旧有的社会秩序,亦不能借此一蹴而就地实现宪政。宪政之根基在于建立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市民社会,只有期待其茁壮成长,构建其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良性互动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才能为宪政的实现打下坚实的根基,提供不懈的动力。这或许是清末立宪给予我们的深刻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河西汉简所见西北边塞人口构成中有"小男"、"小女"、"使男"、"使女"、"未使男"、"未使女",均作为军人家属出现在名籍等资料中。讨论这些未成年人在军事环境中的生活,对于认识当时战争史、社会史,都是有意义的。边地战争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难,可以通过史籍记载的相关内容有所体会。  相似文献   

17.
高校行政人员职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将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及行政化管理模式,高校行政人员的职业化成为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高校行政人员的职业化进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系统地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体现在物质文明上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精神文明上提高农民的素质,能够更好地进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能够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明上促进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9.
目前民俗习惯领域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证研究及技术程序研究则较为缺乏。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首先要确立民俗习惯的补充法源地位,明确民俗习惯司法运用的效力范围,对民俗习惯司法运用的启动、识别及确认设置相应的程序。在法官做出判决的过程中,进而对民俗习惯进行采纳适用,在判决理由中寻找合适的空间,将合乎情理的民俗习惯恰当地运用到民事审判的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信息资源服务在经济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在为粮食产业、煤炭产业、文化软实力服务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应构建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校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从政府平台中心维度、核心高校二级维度、主体高校三级维度全面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