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聂耳言 《领导广角》2001,(10):54-54
政绩,是每一个领导者所追求的目标,但出政绩并非易事。为了出政绩,有的领导者使上了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的做法,于是便出现了所谓的“政绩工程”即假政绩现象。  相似文献   

2.
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委全会要求领导干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不搞“政绩工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  相似文献   

3.
政绩是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外在体现,是衡量、评价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凭政绩用干部”,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目前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不够完善,给一些搞政绩浮夸的人提供了投机钻营的机会,因而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炒作政绩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夸大政绩、炒作政绩的人得到提拔重用,更是误导了一些干部,使他们滋生了“政绩靠炒”,“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错误思想和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领导干部热衷于政绩炒作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这一要求指明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正确地观政绩”,另一方面要教育领导干部自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5.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就要出政绩.本无可非议。但是,近几年来,却有不少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将“政绩”搞成了“政疾”.搞得群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6.
秦德君 《决策》2010,(2):12-12
各个部门为“有位”而奋斗,“政绩”成为日常行政的核心,有利相争、无利相推,形成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一切为政绩、为考核、为争“位”的运行机制,这是一种行政价值目标上的错位。  相似文献   

7.
何谓“政绩债”?就是一些地方领导一味地为了显示在自己任期内的政绩,而不顾当地民力和财力,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也不讲经济和社会效益,大规模举债建设,由此而产生的政绩和债务,即“政绩债”。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灵宝县豫灵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创造“政绩”和“形象工程”,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致使这个仅有6万人口的小镇负债竞高达1亿多元,以目前的还款速度,这笔“政绩债”要还100多年。  相似文献   

9.
政绩和政德     
政绩是指官员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政绩的大小是当今提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但我们在注重对干部政绩考核的同时,却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干部政德的考核。所谓政德,就是从政者的品德。政德有高尚和庸俗之分,不同的政德者对政绩有不同的看法和追求。政德庸俗者,把政绩作为自己升官的“阶梯”,因而偏面地追求所谓的“政缔”。  相似文献   

10.
政绩是指领导干部从政的业绩,为官一任,谁不希望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就一个留芳百世的美名.但时人对领导干部的政绩颇多微词,有时简直是口诛笔伐,何也 ?笔者寻思,问题就出在一个"观"字上;由于少数当权者的"政绩观"--追求政绩的动机和目的与老百姓的"观政绩"--对领导干部政绩的期待与评价之间产生巨大落差,甚至南辕北辙,如是,人们对政绩的非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1.
陈放 《领导广角》2002,(8):39-39
“特色经济”是许多地方政府努力“办实事”、“出政绩”的目标。我国加入WTO后,经济运营的变化具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一个地方某种类型经济的预期效益与其实际收益之间,可能是同步的,也可能落差极大。因此,探讨一下“特色经济”的新视野,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张占斌 《决策》2006,(11):32-33
地方政府几乎等同于在市场中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公司,地方政府领导则犹如董事长、总经理,其“政绩”主要表现为“公司”领导群体的升迁,从而实现行政集团的福利最大化,而忽略了政府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正> 时下,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词语——政绩。有能力的,凭自己的实干出了成绩,没有能力,或没有足够的条件和时间做出成绩的,则千方百计花钱去买“政绩”,违背经济规律,大搞“面子工程”、“花架子工程”,欺上骗下,大唱“空城计”,“大手笔”往往在一年半载间就演变成“大败笔”。信手拣来两则不妨照  相似文献   

14.
刘古太  陆奇  金言 《决策探索》2004,(11):28-29
河南省灵宝市有个豫灵镇,上个世纪末因盲目上项目,乱搞“政绩工程”而欠下1亿元“政绩债”、要100年才能还完的新闻被人民日报曝光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农村债务危机(县、乡、村三级行政组织所欠的债务称之“农村债务”)问题一时成了人们议论和关注的热点。“三农”问题专家在讲话和文章中多次引用此事例,论证我国农村债务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5.
史载,大唐开元盛期,唐玄宗与其侍臣有段对话。臣问:“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玄宗曰:“我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李隆基所说的“天下肥”、“为社稷”,当然是指“国强民富”,他是否有这么高的境界姑且不论,但他所说作官的原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第一。传统的干部考核任用机制诱导“政绩工程”。由于现在对干部的考核任用方面,往往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显性政绩立竿见影,见效快,看得见.摸得着;而隐性政绩周期长,见效慢。重隐性政绩的人往往费力不讨好,有的还被上级认为缺乏开拓精神,思想保守:而急功近利、善于“做秀”、摆花架子的人却大受青睐。明明是“做秀”做出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历史的背景与原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可能出现偏差。政绩问题,就是一个相当典型的实例。 人们或许都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曾有过选拔干部的“四化”标准,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与专业化。这在当时,对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知识化,起过较好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化”标准开始走样。  相似文献   

18.
据《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市率先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中,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当地的基尼系数由0.42降至0.35,并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这一做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看到一幅漫画,画面是某干部在贯彻执行政策时手拿漏斗,汇报政绩时则改用喇叭。漫画不免夸张,但它从一个侧面将某些部门或干部群众观点淡漠、“官念”强烈、欺上瞒下等小团体和个人主义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20.
一个“政绩市长”的两面人生,一场惊心动魄的善恶交锋,一次彪炳史册的重大胜利。震惊国内外的沈阳“慕马大案”早已尘埃落定,近期文汇出版社推出的全景式的《审判》一书,不仅再现了当年查办慕绥新、马向东等贪官的过程,而且深刻剖析了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心路历程及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在中国习惯把接受送礼称为“润滑油”,因为送礼能办成许多无法想像的事情。慕绥新比较赞赏“润滑油”的说法。他也曾自我比喻。他说比方我吧,本来有治理一座城市的能力,可是我清高孤傲,坚决不给任何人送礼,不做必要的“感情投资”,结果就可能没有了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