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后现代哲学视角看,“网络恶搞”不是偶然的,不会因为网民的欢呼而被每个人所接受,也不会因为网民的厌恶而消失。在今日,它的影响早已超出了网络,成为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恶搞”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也成为一种潮流。这实际上反映了哲学的现代性向后现代的转向。对待“网络恶搞”态度就是对待后现代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对“后现代思潮”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要不是一个时间概念 ,而是指近代以来某些学者大致共享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后现代思潮作为一场消解性和批判性的文化运动和社会运动 ,从一开始就具有摧毁性而不是建设性的。我们不能据此就采取鸵鸟政策否认它 ,拒斥它。后现代思潮作为一种曾经轰动一时并在当下仍不时引起人们关注的学术思想 ,并不存在本质上好不好的价值评判问题 ,而应当客观地去分析它 ,研究它、宽容地接纳它 ,这样才能有利于中国新文化的繁荣和人文精神的彰显。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伦理学指出了现代社会三大祛除伦理的社会机制,作为其指导思想的恰恰是现代伦理学中公认的理性、主体性和世俗性,而这三者本身就是现代伦理学内在矛盾的根本原因.卡尔·米切姆把责任引入了伦理学范畴,并对其做了深入分析,认为责任是伦理学的“新维度”,道德的正确性取决于对长远未来的责任性.  相似文献   

4.
浅析后现代阅读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后现代阅读。对此,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后现代阅读方式的概念和产生的社会背景,阐释了它较之传统的阅读方式而独有的特征和优势,揭示了它所存在的问题和给读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只有后现代阅读方式与传统阅读方式有效结合、优势互补,才是实现最佳信息传播效果的正确途径。同时,还必须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加强网络秩序的维护,加大社会整体的媒介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5.
利奥塔“后现代”思想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奥塔认为,“后现代”是发达社会的知识状态的一种描述。后现代的全部知识都是形形色色的语言游戏,不再需要“元叙事”的普遍哲学根据,只有约定的游戏规则;利奥塔从语言资质及其运用规则的差异着手,论证了作为西方文明维系网络与认知基础的原话语的衰败消蚀,以及因此产生的“叙事危机”与知识非合法化局面。利奥塔主张社会生活多元和文化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知识和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作为现代性问题的一种回应方式已成为学界的一种共识。就现代性问题的实质而言,它是人性之中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失衡,表现为对理性的过分崇拜。后现代批判以理性为特征的现代性.走向非理性,其结果不但没有解决现代性问题,相反却使现代性的感觉主义发展到极致。后现代与现代性最终殊途同归,归于人类感官享受的满足。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舞台上最亮丽、最引人注目的是后现代的兴起。但对什么是“后现代”,时至今日仍争论不休。有人把后现代解释为现代后的历史时期;也有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美学风格……,通过梳理,认为把后现代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是科学的,并就后现代对哲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基本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由于“后现代”现象已成为现代工业设计的重要方面 ,所以文章立足于现代工业设计 ,着重分析和研究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一些设计现象 ,从而使人们对“后现代”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和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作为信息传递最便捷的渠道,网络在展现强大的新闻整合能力之余,其言论在本质上与传统媒体划出一道明确的界限。在后现代语境中,网络言论与其他叙事文本一样都表现出某种后现代风格,但网络媒介立足于现代范式还是后现代范式成了一个问题。本文对后现代语境中网络言论风格阐述后认为,建立在格里芬后现代思想上的网络话语风格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作为信息传递最便捷的渠道,网络在展现强大的新闻整合能力之余,其言论在本质上与传统媒体划出一道明确的界限。在后现代语境中,网络言论与其他叙事文本一样都表现出某种后现代风格,但网络媒介立足于现代范式还是后现代范式成了一个问题。本文对后现代语境中网络言论风格阐述后认为,建立在格里芬后现代思想上的网络话语风格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及产生的影响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国内外学界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却存在着诸多分歧。杰姆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所作的细致考察虽有偏颇,但却有其自身特色和价值。他不仅从概念上将“后现代主义”指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而且从细节上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断裂和连续性作了具体分析,从而表明了他对后现代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都具有批判性、问题学等特征 ,在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有某种惊人的相似 ,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的致思取向是从平面到平面、从语言到语言 ,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从社会的表现走向历史的深处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成为中国哲学界、文学界、艺术界注意的一个焦点。其主张理论的模糊性,追求不确定性,无层次性,反中心主义以及文化的多元性等等。表现为无深度、无中心、自我指涉、游戏性、多元主义、无视雅俗文化界限。在后现代解构一切的文化策略下,我们应该看到解构是要有一定限度的,文学必须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多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史,全球化不可能导致文化的统一(同质化)。文化多样性蕴涵价值和信仰多样性。社会秩序可奠定于文化多样性背景中的道德共识和民主法治之上。独断理性主义坍塌之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开始流行。解构性后现代主义蕴涵的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是有害的。独断理性主义的坍塌意味着欧洲中心主义的破产。为走向世界和平和真正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应遵循对话伦理的平等规则,怀着互相学习的动机,进行对话,以达成共识,实现“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思潮西学东渐,来势汹汹,波及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如今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思潮它已逐渐式微。进入21世纪以来,后现代主义研究虽然比不上20世纪末那样"热门",但它在中国的影响却没有减弱,而是悄悄催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结合中国实际,对后现代主义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异质的平等观"作为一种核心思想,贯穿于后现代主义始终;而"后现代思想批判"和"后现代生活"是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两种基本状态。文化领域上的广袤性、理论体系上的零散性和历史时间上的交叠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对现代艺术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传统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回溯并把它们作为生活艺术的内容和策略,作者认为生活的艺术教育是现代艺术教育的趋势.最后作者构建了生活的艺术教育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阿多尔诺哲学尤其是美学总体上属于现代主义 ,与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 ;但他的否定辩证法具有大量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表现出后现代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对知识的诉求是为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阶级分层与性别结构变动同步发生,错综复杂。这一状况的出现需要我们从知识的源头出发回顾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发展脉络,并简要梳理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只有对知识与社会的关系具备深刻的反思,才有可能让一定的知识从现成的社会束缚中解脱出来,才有可能实现知识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主义将后现代主义理论运用于对东西方关系的解释,将西方的东方学的实质归结为东方主义,其核心理念是西方中心论。作为西方关于东方的话语系统,东方主义是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权力认识论,是西方试图控制东方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中浸透着强烈的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帝国主义倾向,其宗旨是为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张和控制进行合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20.
教师生态文化是教师教育专业存在与发展的过程文化,是教师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环境状态,它由生态因子和文化生态两大系统构成。当前,教师教育专业生存的体制文化、专业发展的创生文化、专业价值的社会文化以及专业生成的心态文化影响了教师生态文化的发展。用后现代主义和主体间性哲学反思、观照教师生态文化,具有意义建构的文化内涵。教师生态文化要体现生命存在的本真意义与价值关怀,要凸显体制文化的边缘效应与去中心化,要形成交往创生与主体间性的人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