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民族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文章阐述了有关民族经济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学科理论的渊源及学科相关性等几个问题,对民族经济学20年来的理论发展脉络和对现实的回应状态作了简要的回顾和反思,并对民族经济学的理论构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民族经济学对经济学与民族学的综合,表现为经济学研究指向的具体化和民族学研究内容的纵深化,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呈现出鲜明民族个性的经济理论体系;民族经济学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自身特殊规律共同作用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形式,研究民族利益的实现方式、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施正一教授提出并创建民族经济学学科以来,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型综合性交叉学科,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立完善的研究体系,其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民族经济发展规律,促进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十年来民族经济学研究内容不断丰富,通过对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探索民族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实证与政策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3.
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存在着大量有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从民族经济学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对民族经济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和评述,并针对民族经济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族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经济学既是一门交叉性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是70年代提出,80年代建立,90年代发展,历史仅有20年的一门新兴学科。 “民族经济”这一概念,是从客观现实发展需要中产生的。民族经济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门新型综合性交叉学科。它既是从民族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又是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民族问题。因此,它含有民族学和经济学的共同范畴。 民族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民族经济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  相似文献   

5.
再论民族经济学的学科属性、特征和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经济学是我国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如何从后进状态跨入先进行列的模式和发展规律问题,以加快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但是,作为一门科学,民族经济学不仅应该研究民族经济学的一些应用问题,同时也应该研究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加强民族经济学自身的学科建设,因为研究的实践证明,不加强民族经济学自身的学科建设,民族经济学要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是不可能的,而不能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就不可能很好地为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所以,加强民族经济学自身  相似文献   

6.
施正一先生是当今民族学、经济学与民族经济学领域的权威学者,是民族经济学科的首创者,著有《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理论思维与经济科学》、《广义民族学》、《西方民族学史》、《民族经济学导论》、《民族经济学教程》等学术佳作。施先生治学严谨,功底深厚,其研究视野几乎涵盖了民族学与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他率先倡导设立民族经济学科,建立民族经济研究所,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先河。恩师教诲当铭记1987年7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哈尔滨一所医学院校任教。1991年冬天,我去北京报考硕士研究生。第一次求教施先生,我就被先…  相似文献   

7.
民族经济学于1979年创建,适应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国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民族学与经济学的双重学科归属.这门由中国人自己创建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学科理论建设、学术成果积累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并通过不可取代的学科地位与鲜明的应用性特征,展现出民族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民族经济学学科诞生已届20周年。为纪念这一盛事,10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举行了“民族经济学20周年座谈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家共同分享了20年民族经济学科研成果的喜悦,并展望了21世纪民族经济和民族经济学发展的美好前景。民族经济学20年收获了什么?20年前,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施正一教授以他的胆识、学识和睿智的目光,提出创建民族经济学的主张,经过众多民族经济学者的艰苦努力,终于培植出一枝独特的花株。如今这株花香溢经济学界,万人瞩目。20年来,民族经济学科初步建立起它的理论框…  相似文献   

9.
民族经济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中央民族大学施正一教授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开创的一门新学科,至今只有30多年的历史。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在985工程建设中,始终将民族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实现了民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刘永佶教授主编的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民族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族经济学研究的又一硕果──喜读《论<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曹仁祥,萨茹拉90年代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关怀,专家学者的辛勤耕耘,我国民族经济学这门新学科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施琳同志编著的《论<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就是其中之...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视角的经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把民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或民族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民族认同的文化特质构成民族概念的内在规定,并呈现为民族经济生活自然差异和文化差异二重性。把握民族经济生活差异二重性是建构学科理论框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西部大开发是世纪之交我国重大发展战略的合理转移 ,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论述了我国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状况 ,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我国民族预科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 ,并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民族预科教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率帅  李良品 《民族学刊》2021,12(3):21-28, 96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区,其“边地”的文化属性具有典型的征候意义。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等长时段纵向讨论该地区的“边地”内涵,借由“边地”相关理论并围绕这一地区的“边地”历史、“一体化”进程与策略、“一体化”格局与状态等方面探究乌江流域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能为“各民族共创中华”等主题提供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乌江流域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以及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从“自为”“自在”实体走向“自立自强”实体并且凝聚力、向心力日益增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周俊利 《民族学刊》2021,12(2):9-16, 9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成员联系的精神纽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进程、“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灿烂文化、厚德载物的价值观念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这些优秀文化是各少数民族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中华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大凝聚力和伟大创造力的源泉。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课程、特色课及选修课和“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提升多数民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和体验,促进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双向认同,在此基础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王思斌 《民族研究》2012,(4):1-7,107
本文简要回顾了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成果,区分了民族社会工作与民族地区工作。根据我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族群)面临的问题,阐述了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视角和文化视角,并以经济发展、文化持守为向度,以群体(族群)、个人(家庭)为层次,建构了民族社会工作的任务结构框架,同时指出我国的民族社会工作应具有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张伦阳  王伟 《民族学刊》2021,12(1):10-18, 84
科学研判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现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所制定的战略规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聚力之效,意蕴是丰富而多维的:其理论逻辑在于,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意蕴,"五个认同"是核心内容,服务"两个大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价值导向;其现实基础在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自在""自觉"到"自强"是其精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政治保障,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结构是其社会基础;最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共享繁荣发展的经济体、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姚贱苟  石周波 《民族学刊》2023,14(2):8-15, 151
少数民族影视是生产、培育、传播并塑造各个民族共同心理的重要载体,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机要素,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之一。本文主要从少数民族影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视角进行分析得出:少数民族影视生产、发展、传播、创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并在理论与实践逻辑两个方面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具体来说,理论上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影视生产、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逻辑上的紧密相连与结构逻辑上的相辅相成;实践上主要表现其传播、创新在功能逻辑上的相得益彰与选择逻辑上的殊途同归。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影视生产、发展、传播、创新层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重逻辑,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影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崔明德  王硕 《民族学刊》2023,14(4):44-52, 139
各民族经济相互依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各民族经济互补、经济互动与共同繁荣等意涵。和亲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相互依存。各民族经济互补是和亲的内在动力,双方都希望通过和亲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系,满足经济需求。历代和亲活动加强了朝贡与互市贸易,推动了不同民族的物品流通和人员流动,形成了经济交流网络,畅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互动。历代和亲有助于各民族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有助于各区域共同发展,有助于中华民族物质财富的总体提升。各民族以和亲促发展的历程,为多民族中国地区间、民族间的相互协作提供了历史经验,为各民族形成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语言文字是构成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它在民族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回顾和分析西藏民族语文工作的实践情况,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各民族的实际,制定学习、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正确方针政策以及立法的过程,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民族语文工作的一贯重视及党的民族语文政策在西藏的成功实践。同时依据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汉语文和各少数民族语文共同发展并构成了我国多元性和多样化的文化,阐明了做好民族语文工作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