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编辑社会学和编辑心里学的角度比较集中地论述了编辑在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工程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社会角色地位,比较具体地介绍了编辑社会角色的中介性、潜隐性和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文章还探讨了编辑工作过程中的编辑心理特征,诸如强烈的责任心理,适应读者、创造读者的服务心理,超前心理,变争心理,效益心理等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者对如何克服编辑心理障碍,提高编辑心理素质,不断优化精神产品质量等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编辑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读者服务。编辑强化读者意识,了解和研究读者的心理已成当务之急。编辑要掌握读者对象的多样性、读者兴趣的可变性和读者的购书心理,才能编出精品图书,繁荣文化出版事业。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最终目标,是编辑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与作者作为传播一方,从属于广大的读者,即社会受众一方。编辑出版活动的宗旨和目的体现在受众即读者的选择上,编辑策划图书的优劣成败,从根本上说是由读者来检验和评判的。了解、研究读者心理是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编辑强化读者意识,归纳起来应注意以下…  相似文献   

3.
角色社会化是角色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青年编辑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编辑角色社会化有利于解决角色冲突问题,有利于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青年编辑角色社会化的可行性途径主要有两条社会教化社会及编辑角色群体为青年编辑角色社会化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个体内化-青年编辑角色个体自觉地接受社会及编辑角色群体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编辑心理,不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编辑心理影响甚至左右着编辑行为。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编辑心理影响着书籍、报刊,以及广播电视的风格和特色的形成。编辑工作虽然不直接地独立地生产精神产品,也不直接地独立地创造精神财富,但它与撰著活动紧密相连,是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显而易见,在这过程中,编辑  相似文献   

5.
读者是编辑工作最根本的对象,是编辑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读者,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无法实现。了解、研究读者心理是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编辑必须根据读者心理来开展编辑工作,策划选题,编辑书稿,适应读者,吸引读者,进而引导读者,繁荣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6.
编辑的文化视野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的文化视野、社会角色、知识结构与精神产品密切相关。反映时代主流的文化视野决定了编辑对精神产品的取舍更多地指向现实和未来;关注社会现实的文化视野决定了编辑对精神产品的取舍服从于社会现实,并着力体现出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价值导向;导向性的文化视野决定了编辑在对精神产品的选择、加工活动中引导并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编辑的社会角色有社会的规范性角色、学科权威角色和内化式角色,编辑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识过程决定了其对精神产品选择时的价值取向。编辑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对精神产品的内容进行取舍和加工,同时又通过这一活动丰富、升华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带来了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兴旺,同时也促进了出版社编辑角色功能的转变。在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转变过程中,编辑人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困惑、浮躁、焦虑等思想情绪。克服思想紊乱,保持心理平衡,坚持正确方向,转换角色模式,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适应新的形势,对“出版社的大脑”——编辑来说,至关重要。在过去计划经济单轨制的经济体制下,各出版社基本上是被动地按出版计划出版图书,编辑则基本上是被动地完成编辑加工任务,很少考虑图书市场的行情和读者需求,更少考虑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虽  相似文献   

8.
略论编辑功能形成与实现过程中的心理要素陶立方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的言行,总包含着一定的心理愿望。就编辑工作而言,不仅存在着编者心理问题,而且也涉及到作者、发行者、读者的心理状况。这些心理系统的相互撞碰、影响和交融过程。也便是编辑功能的形成与实现过...  相似文献   

9.
一“角色”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表示社会地位和身份。角色代表了个人的职能和身价,包含了角色义务和角色期待。“编辑”也是一种社会角色。学报编辑就表明这一角色是学术编辑,其主要职责是审读、加工学术论文,编辑出版学报。天生的合格编辑是不存在的,必须要进行学习。学习由于角色的不同,学习目的也不一样,因此学习形式和内容也不同。学报编辑的学习,也包含很多方面。在这里,我们探讨角色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传媒环境的深度变革影响了社会发展的整个进程,更导致了深处媒体环境中的编辑功能的转变和角色的重新建构。面临浩瀚的网络信息,面临多样化、便捷化的读者阅读需求,编辑已经不再是一位简单的新闻把关人,而已经成为一位具有多种专业技能的信息主持人。  相似文献   

11.
编辑评审文稿的活动是整个编辑流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体现编辑角色的关键阶段。编辑的评审文稿能力与认知意识、道德意识和审美意识三重文化心理结构息息相关。认知意识求真,真的境界是编辑主体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对文稿所达到的主客体统一的甄别;道德意识求善,善则侧重于编辑主体按社会规定性鉴审文稿,进行正确的文化导向;审  相似文献   

12.
编辑、作者、读者组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它们互为彼此,相互联系,三者处于动态的矛盾与制约中,又以相互的协同与契合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就文化传播的终极归宿而言,一切的文化创造(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各个方面)与出版最终都是为了传播,为了被接受,而传播的直接对象和接受者是读者,因此读者要求是作品制作与编辑工作的唯一对象,没有读者的文化需要,没有作者的产品制作就不存在编辑活动,没有编辑的组织与协同,文化积累与传播就只能处于无序而混乱的状态。因此这三者间的社会联系具有一种内在的必要性,而编辑正是以达到社会需要、作者需要与读者需要的和谐统一为目标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的角色冲突与编辑的创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角色定义为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位置和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模式。它反映了社会赋予个人的身份与责任。在某一时点,每个社会成员都处于某个社会位置上,这时他便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父母、子女、工人、教师、学生、干部等都是社会角色,编辑也是...  相似文献   

14.
师专学报编辑的作者观和读者观孙仁宏编辑,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将作者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经过编辑、加工等创造性劳动过程,而使作者的精神产品变为精美、健康的精神食粮奉献于广大读者。无疑,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中间扮演着中介和桥梁的角色,一边是作者,一边是读者,同...  相似文献   

15.
用社会学理论探讨青年编辑的社会角色是一个新的视角,青年编辑角色扮演中存在角色意识模糊、角色冲突、角色混同等问题。鉴于此,从强化青年编辑的角色意识,正确化解角色冲突,明晰角色间各种关系等方面为青年编辑提供角色扮演的路径选择,以期有益于编辑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用社会学理论探讨青年编辑的社会角色是一个新的视角,青年编辑角色扮演中存在角色意识模糊、角色冲突、角色混同等问题.鉴于此,从强化青年编辑的角色意识,正确化解角色冲突,明晰角色间各种关系等方面为青年编辑提供角色扮演的路径选择,以期有益于编辑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的个性化、去中心化使得传播体系中的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发生了变化,从而颠覆了传统的编辑模式,使传统的编辑角色变得尴尬。与此同时,网络在彰显个性和强调信息自主支配的同时,却难以保证传播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这是一个需要传媒界共同面对、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间性理论的核心在于以交互原则取代主从原则,以对话取代独白。以主体间性理论观照编辑活动,即编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共在的主体间性关系。编辑的本质在于主体间基于交往的平等对话,编辑角色应定位于这种多元对话的策动者、组织者、生成者与建构者。  相似文献   

19.
由于编辑活动在人类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中居于中间环节,编辑就成为身负特殊责任和使命的社会角色。现代社会是一种文化导向型社会,现代化的肇始和归宿都体现为一种文化变迁过程。文化变迁的契机凸现了编辑文化选择的权利。编辑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和文化创新的“设计师”,在文化变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20.
转型时期编辑的负面心理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少偏差,而编辑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因此研究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其负面心理表现并及时调适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当前编辑负面心理主要表现在心理困惑、人际关系不和谐、职业倦怠、和职业所致的身体应激性问题上。重视编辑心理健康并用科学、正确的编辑价值观武装引领编辑,筑牢编辑负面心理的“防火墙”,尊重编辑的社会价值,营造编辑健康和谐的外在环境,提升个体心理品质,创造愉悦的内在心理环境,适当调适编辑的负面心理状况,对于出版业的发展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