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刁生富 《学术研究》2001,1(6):68-72
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科学价值中立说"虽有所不同,但都以主体与客体、存在与意义、事实与价值、"实然"与"应然"的划分为理论基础,以科学与价值完全对立和互不相关为基本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某个特定范围内"价值中立说"是可以成立的和有意义的,但从整体上来历史地考查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以及科学对社会,尤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只能把"价值中立说"看作是一种幻想.整个科学活动,从研究动机、研究战略转移、研究过程、知识体系到理论评价等,都负载价值.当代大科学时代,认识和处理好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应该把"求真"与"求善"有机统一起来;社会应该对科学活动的全过程加以调控;科学家应自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成立暨省第四届东南亚学会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二月下旬在厦门大学召开,与会的有一百三十多人,大家就华侨史和华侨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历史上我国人民由于各种原因,远离家乡,出国谋生,早在唐宋时期,史籍就有记载.至于"华侨"一词出于何时,一种意见认为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清光绪24年(1898),旅日横滨华商创办一所学校,名为'华侨学校',华侨一词始正式见于文字";另一说是黄遵宪在  相似文献   

3.
<正> 这里所讨论的《文心雕龙》中的几个问题,大都和哲学问题有联系.于是便很自然地联想到黑格尔对布鲁克尔的批评:"他在一个古代哲学家的简单原则上面,附会进去这原则所可能有的一些结论和前提,这依照乌尔夫的形而上学的观念应该是那个原则的前提和结论,这样就天真地建造一种纯粹的、空虚的幻象,而以为这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我们太容易倾向于拿我们的思想方式去改铸古代哲学家."列宁对此很为赞许.他说:"卓绝地坚持哲学史中的严格的历史性,反对把我们所能了解的而古人事实上还没有的一种思想的'发展'硬挂到他们名下."我们应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前提下研究《文心雕龙》的思想.对《文心雕龙》,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4.
张建军(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1月12日,我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了<真正重视"逻先生"--简论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一文,呼吁"在‘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旗帜在我国飘扬了近一个世纪之后,我们应该真正重视‘逻先生',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大健全的逻辑意识与逻辑思维素养的培育,使之成为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良性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自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对这个理论论题尝试给出了个人的回答.本文再从"中国法律哲学的初步纲领"'共谋'与强制性支配"从'主权的中国'迈向'主体性的中国'"等方面做了进一步阐释.提出中国法学或中国学术,在当下世界结构中的首要任务,或者说中国学术的当代使命是根据我们对中国现实情势所做的"问题化"理论处理而去建构中国自己的一种有关中国未来之命运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6.
唐德刚<胡适杂忆>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问李宗仁先生对胡先生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吾人如不以人废言.则这四个字倒是对胡先生很恰当的评语.  相似文献   

7.
<正> 杨伯峻先生编著的《孟子译注》一书,无疑是一部颇有影响的著作.但是,我感到该书对"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章的译文,有几处不符合孟子的原意,今提出来与杨先生商榷.《孟子》原文: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相似文献   

8.
2月18日湖北社联召开了"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问题"的讨论会.会上大家共同的看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一社会经济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在别;但在具体理解上却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共产主义到来之时,不需要再经过一个过渡时期.理由是:1.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一社会经济形态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阶段本身就是一个过渡时期;2.按照不断革命论的原  相似文献   

9.
论汉字部首系统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众多构形符号平面建构而成的方块形体使汉字在世界文字之林中独树一帜。部首是汉字文化所特有的概念,它对汉字庞杂纷繁的构形符号提纲率领,反映了汉字符号的系统性。部首系统的创制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部首检字法自发明以来长盛不衰,而且后来的四角号码检字法、笔画笔形检字法及计算机汉字格人法,莫不与之相关联。本文旨在揭好汉字部首系统得以产生的语言文字内部机制及其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条件。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是最早按部首法编排的一部字书,其作者许慎当然就是汉字部首系统的创制人。许恒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我又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招生的面试.为了给此行增加底气,我带来了刚刚装订好的硕士论文,还有此前发表的几篇论文.忐忑走进古代文学教研室,短暂自我陈述之后,开始了先生们的提问.首先发问的是刘勇强老师,他的问题中有一个是针对我的论文《简论归有光散文中的小说因素》:"为什么你觉得他的这些散文有小说因素,我却以为没有?所谓'小说笔法',你是怎么界定的呢?"  相似文献   

11.
1.亚里士多德说:"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借自己的本性(不假借他物)而具有的那些属性."这就是贯彻西方哲学达两千年之久的形而上学.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唯一的.真理之路通向"存在",而意见之路却通往"非存在".真理之路是指: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意见之路"反是.高尔吉亚认为,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能被认识;即使被认识,也不可以被说出.然而,高尔吉亚并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12.
西方思想界如何看待"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润田 《河北学刊》2004,24(3):15-19
西方思想界在"中国有无哲学"这个问题上,由于的文化观、哲学观的不同,对中西文化特别是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差异,历来存在着不同看法,聚讼不已.概括起来,主要有"中国有哲学论"和"中国无哲学论"两种意见.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说,应该是先有了"中国哲学"的概念、说法,并认定"中国哲学"是哲学,然后才有对"中国哲学"的质疑、否定;事实上,正因为有一些西方学者一直使用"中国哲学"的概念,认定"中国哲学"是哲学,并研究和阐释中国哲学,所以才有"在西方特别是欧洲,‘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始终受到质疑"的现象发生.所谓"中国没有哲学"论,远不是西方思想界的普遍看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抽象地、原则性地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二是反对制定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十分完善的方案.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理论有新特点,即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的愿望,以广大群众的意见为依据,认为被广大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东西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东西.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压倒一切的标准"理论,其内容一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二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不断地增加人民的收入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 前一段时间,在理论界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马克思讲的'异化',是现实的人的异化,主要是劳动的异化.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一哲学手稿》中有详细的论述.后来,他把这个思想发展为剩余价值学说.这在《资本论》中说得很清楚.那种认为马克思在后期抛弃了'异化'概念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很显然,作者认为:(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特别是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的;(二)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的事实可以证明他这种看法.马克思是怎样创立了他的剩余价值学说呢?能否说这一学说是从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这能够证明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发展"来的吗?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王宗炎、郑天挺三位先生的三句话从不同角度谈到了学术问题:一是学术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二是独立思考和学术批评是学术繁荣的必由之路;三是学者应该有社会担当,社会的公平正义应该成为学者的当然追求。  相似文献   

16.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或者说是以审美关系为轴心为中介的美、审美和艺术三大部分的有机统一,这是周来祥同志近年来提出的观点.王一川同志在他的《美学对象不是"审美关系"》(载《江汉论坛》1985年第3期)一文中,对这一观点,特别是对"审美关系"这一概念的规定性提出了两条诘难:一是认为审美"'关系'是一个模糊概念,不宜用来指称美学研究的对象".二是指出把"审美"归属于"情感","实质上是把审美同生理、心理等同起来",把审美局限在心理领域,从而"遗忘了"社会实践".本文拟就此谈一点不同意见,以与王一川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78年以来的对外开放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认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偏重于"引进来",而对我国的"走出去"研究较少.党的十七大提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和研究,为更好"走出去"提供政策建议.对外开放今后研究应该围绕七个方面进行: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开放的比较;如何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如何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如何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创建属于我国的国际知名品牌;如何争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如何捍卫行业标准的制定权和修订权.  相似文献   

18.
在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中,陈列一方长84厘米,宽120厘米,横书阴刻着长有39厘米,宽有29厘米的两字楷书"练胆"石刻.据该馆1979年编印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历史简介》一书中介绍:"'胆练'石刻,1954年出土于演武亭遗址(今厦门大学操场),是郑成功在演武亭练兵选将的遗物".1981年《天风海涛》第四辑发表了题为《练胆束兵》一文也说,"郑成功认为当将官的最要紧的是下列两条:一'胆勇',也就是勇敢大胆;二'束兵',就是约束士兵,搞好纪律.在厦门演武亭遗址,曾出土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练胆'二字,现在陈列在郑成功纪念馆中",再一次以"胆勇"来作为这方"练胆"石刻由来的依据.而后在报纸上也有"这个'练胆'石刻当是郑成功在演武亭练兵的历史文物"、"练胆"石  相似文献   

19.
魏雨先生在《咬文嚼字》1997年第1辑的《试说"按揭"》一文中说:"'按揭'源于英语的mortgage。该词的后一半,gage的发音和广州话'揭'的发音(kit)相近。可以肯定,'揭'是音译。而'按'却是意译。广州话的'按'也有押、抵押的意思。......,'按揭'是一个半意译半音译的外来词。"其实,"揭"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均有抵押借贷的意思。笔者在校注明清之际西周生的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和清代李绿园的长篇小说时,就留意到书中有"揭'字的这一用法。为此我还核对了(醒世姻缘传)的清乾隆辛丑木刻本和(歧路灯)的几种清代手抄本,民国石印本…  相似文献   

20.
“阳刚之美”和“崇高”的系统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阳刚之美"和西方美学中的"崇高"这两个范畴,朱光潜先生在他早年写的《文艺心理学》中就曾指出:"Sublme(按通常译为'崇高')是最上品的刚性美,它在中文中没有恰当的译名,'雄浑'、'劲健'、'伟大'、'崇高'、'庄严'诸词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这是说得很深刻的,就是说,"阳刚之美"和"崇高"并不是可以互易的美学范畴,但是两者又具有共同性.如何对这两者加以辨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