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静 《百姓生活》2012,(1):70-70
正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对很多人来说,这些轻微的感冒症状,吃点药就会消失。但对有些人来说,这些症状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面对感冒,有经验的医生不会说没事、不要紧,他们大都会叮嘱病人注意观察,有变化一定要复诊。因为临床  相似文献   

2.
张继东 《社区》2014,(30):50-51
“13岁的孩子就得了肺癌,真不知是怎么回事啊?”李燕清出院了,可他妈妈的话时常在我耳边响起。作为主治医生,我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翻看着他的病历,回顾着他的病史。李燕清,男,初中生。近10个月来经常感冒、咳嗽。开始吃几片先锋霉素、咳必清就可以缓解。后来,咳嗽逐渐加重,伴有发热,住院治疗两个星期才好。可刚上学没多久,又发生刺激性咳嗽,尤其是早晨和晚上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3.
在网上看到一位中国妈妈写的博客,讲述宝宝在美国感冒后看病的经历,颇有感触。这位妈妈在美国居住期间,不到一岁的宝宝感冒了,流涕、咳嗽、发低烧。她急得团团转,但护士只是建议多喝水,观察体温。当宝宝烧到39摄氏度时,护士才决定约见医  相似文献   

4.
刘晓祯 《社区》2008,(33):47-49
有人比喻抑郁症是精神的感冒。的确,在现代都市,一些人正由于各种各样的压力,罹患这种精神感冒,并因此痛苦不已。  相似文献   

5.
郝维涛 《社区》2011,(1):38-38
“让社区医生帮您管理自己的健康”,这句话听起来很美,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在工作过程中,社区医生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居民对此并不“感冒”。  相似文献   

6.
周波 《社区》2010,(21):9-10
在一些极端事件的背后,往往是失衡的心理状态,譬如郑民生等,虽然依照法医的认定,其在作案时是“完全民事行为责任人”。但同样明显的是,这种极端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直接体现。我们绝非认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会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而是说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引起心理失衡的因素越来越多,我们常常被某种?精神障碍”困扰——心灵也会“感冒”,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对付它。  相似文献   

7.
有人将抑郁症称作“心灵感冒”,形象比喻它就像伤风感冒一样常见。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排在第4位、预计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近日.在西安举行的一场“绿丝带关怀行动”社区心理健康讲座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理科教授谭庆荣指出,尽管抑郁症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危害,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普通公众对抑郁症的知晓率低、认知率低,治疗率和治愈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小雨 《山西老年》2009,(10):56-56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没有症状的疾病,以"偷袭"的形式伤害人体,人们往往会因为没有任何症状而贻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下面介绍几种有可能发生癌变的"无痛性症状",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9.
感冒老不好,小心鼻咽癌台湾马偕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谢瑞坤指出,鼻咽癌初期症状不明显,很难发现。如果出现流鼻血和一些感冒症状,如流鼻涕、咳痰等,却一直没好,或平时不常感冒的人,连续感冒,就要有所警觉,尽快去医院检查。谢瑞坤表示,因为淋巴肿大而导  相似文献   

10.
《新天地》2010,(1)
由于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绝大多数老年痴呆症患者在发现时已到了中晚期,但是,老年痴呆症在发病早期并非无迹可循。  相似文献   

11.
李艳鸣 《社区》2011,(6):37-38
近期由于天气变化大,不少人都患上了感冒,一些人声称不用打针吃药可以制服感冒,他们采用了一些民间治疗感冒的偏方,那么这些方法是否科学呢?医学专家提醒说,倘若不是单纯的感冒,还诱发了咽喉炎、气管炎、肺炎等症状,特别是孩子和老人感冒,还是去看医生为好。偏方一:使用电吹风吹太阳穴+风池穴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14,(11):65-65
正古希腊先哲西罗多德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补品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这句话虽然有点极端,但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并不是每种食物都适合所有人。天然食物各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某种食物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天使",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恶魔"。生活中,哪些食物这种"两  相似文献   

13.
彭世勇 《社区》2008,(29):38-39
多年来因为工作关系去了世界上不少的地方。每到一处除了领略当地的风光和习俗之外,另一件一定要做的事,就是尽快找到一家中餐馆,以备自己的肚子在不能长期接受当地饮食的时候来救急。自己虽然不太懂得烹调术,但是一看到放在餐桌上的碗、筷,吃到中国菜特有的味道,尤其是那些早就被全世界都认定是中国风味的菜肴时,思乡之情便会马上得到缓解,幸福感自然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欺诈行为双倍赔偿原则,有力地打击了不法经营者的假冒伪劣行为,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知假买假、打假索赔"的行为也遇到了法律的雷区,"知假买假"行为的法律性质的界定,需要从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不同角度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5.
1.每天早晨洗脸时,记得顺便将冷水轻轻吸入鼻腔进行清洗。 大回报:一举两得——既刺激了鼻腔又打扫了卫生。鼻腔经过这样的每日一练,渐渐习惯了低温。再有冷空气入侵,也就见怪不怪,不会动不动就感冒了。  相似文献   

16.
得体性是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在言语交际中,为了维护这个原则,以达到良好的目的,可以使用“善意的假话”。这种假话,可以用于助人。它们往往是高尚情操的产物;可以用于构成礼貌语言;也可以适应其他一些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17.
自然语言的“真”“假”在普通逻辑中是各具有几个不同涵义的重要概念,本文运用语言学与逻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去阐释它们在不同的使用场合所具有的逻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普 《山西老年》2011,(7):17-17
早期著名的共产党人,在性格、能力、工作方式上,大多特点鲜明,有的还因此获得一些“雅号”或“外号”。  相似文献   

19.
从17世纪70年代起,英语词汇中出现了"Chinoiserie"(中国风尚)一词,标志着英国社会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实际上,当时的英国受荷兰、法国以及中英贸易的影响,从王公贵胄到平民百姓都开始倾慕中国文化,并以收藏和拥有中国货为荣,在一种蒙昧状态中描述和模仿中国文化,最终演变成了18世纪流行于整个英国的"中国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假”“借”“丐”三字所反映的变调构词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历史考辨。其中:“假”字,原始词,义为从别人那里借东西,动词,上声;滋生词,义为让别人借东西,把东西借给别人,动词,去声。“借”字,原始词,义为从别人那里借东西,动词,短入(>入声);滋生词,义为让别人借东西,把东西借给别人,动词,长入(>去声)。“丐”字,原始词,义为向人乞求,动词,短入(>入声);滋生词,义为让乞求得到满足,施予,给予,动词,长入(>去声)。这三对词都属于使动构词,来自上古;后来口语中,“假”只保留了上声读法(今天去声的“假”跟滋生词的“假”词义不同,是不同的词);“借”只保留了去声读法,入声一读至晚宋元之际已消失:“丐”只保留了去声读法,入声一读至晚六朝中后期已读成了去声。 文中附带提及,“反训”一说是不可信的。一个词的词义可以反向引申,但这种反向引申在词义引申中发挥的作用不大;而词反向引中出来的新词,跟原来的词应属不同的词,同一词不可能兼有正反二义。“假”“借”“丐”的原始词和滋生词词义之间是非使动和使动的词义分别,不属反向引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