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云南省政府日前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在“主要任务”中强调:创新方式,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第一,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2001,(1):43-47
自1979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0.2%起至今,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但上海老年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老龄工作充分开拓,主要在九十年代,特别是1995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建立市老龄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以后。上海的老年工作进一步纳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基金会成立于1986年5月,是为兴办中国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筹集资金的民间社会团体,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联络海内外各界人士为支持老年事业的发展筹集基金,并就有关基金事项与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国际友好团体及友好人士进行交往与合作。旨在积极推进老年公益事业的发展,为老年人谋福利。 中国老年基金会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 ●资助建设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公寓、老年临终关怀医院、老年社区活动中心等社会福利设施。 ●资助生活无依靠的孤寡老人和贫困、边远山区的特困老人;给予百岁老人生活补贴;救助受到各种灾害需帮助的老年人。 ●资助老年保健、老年病研究等科学研究项目。 ●资助开展老年人教育、文化、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09,(20):49-49
6月18日,太原市老龄委推进“爱心护理工程”捐赠仪式在清徐县云华爱心护理院举行。仪式上,市老龄委领导为杏花岭爱心护理院、山西红十字托老中心、云华爱心护理院捐赠了总价值3万余元医疗器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场关于护理院的"文化变革运动",在其影响下,护理院经历了从"机构化"向"家庭化"发展的演变."文化变革运动"的"家庭化"理念表现在伦理价值观、机构管理、护理服务、环境设计四个方面,其形成的动因在于:代际间服务需求的变化、政府监管以及护理院的利益驱动."家庭化"的理念与美国文化相契合,和福利机构"去机构化"发展相互补充,对美国护理院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其缺陷."文化变革运动"中的经验做法对中国失能老年人、残疾人的长期护理实践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1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根据联合国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即是“老龄化社会”,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单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新的形势需要。“日托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更缓解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在西安、上海等地发展迅速,受到了老人和子女们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7.
在长春市西郊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城乡结合部,坐落着一座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临终关怀"老年护理院——这是吉林省首家民办的临终关怀经营实体。4年来,先后有258位老人在这里接受临终关怀服务,124位老人无怨无悔地笑辞人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这家护理院的经营者朱海霞、朱香玉同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她们不仅敏锐地瞄准了创业市场的最佳切入点,而且用孝心为临终老人提供了无尽的关怀,自己也收获了丰厚的利益回报。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大国。老年人口压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是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变老年人口压力为动力,从数量型老年人口向资源型老年人口转变,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参与和保障水平,实现积极老龄化,必须发展老年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基本的公平,确立老年教育领域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定位,共享社会教育资源,提高老年人口素质,对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及其发展速度均居于全国前列。2010~2020年,上海将进入老龄化高速发展期,比全国整整提早10年。因此,加快发展老龄事业,认真妥善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是促进上海城市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对人类社会生活诸方面带来了深刻变革和影响。通过对上海城市老龄群体新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把新媒体发展与老年群体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建构"智能养老生活新媒体系统",对妥善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将提供更多积极有效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也给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服务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婴儿潮“一代进入老年人口队列,美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及其家庭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但是,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并不是同步的。如何应对老年社会工作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提高老年人福祉,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汤世强 《科学发展》2010,(12):38-53
上海离岸贸易目前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伦敦、纽约、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全球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受到离岸金融不发达等诸多瓶颈因素的严重制约。今后3至5年,是上海推进离岸贸易发展的攻坚时期,上海离岸贸易发展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上海必须审时度势,紧密结合上海实际,借鉴国际发达城市的经验,扬长避短,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夯实基础,提升功能,探索并设计有效的发展模式,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和配套措施,这将是离岸贸易发展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未来发展中,能源、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供给约束已经成为影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有限的土地供给成为上海"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瓶颈。清醒地认识土地资源约束的影响,通过优化土地空间配置和促进土地循环利用来破解土地资源困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前提,对上海"十二五"规划编制和上海2020年中长期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许正林 《科学发展》2010,(7):96-102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逐步在上海经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角色,但是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分析上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产生与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及目前上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类型等问题,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如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不足,同质化严重等八大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3个解决要点,即重新整合规划创意产业集聚区、强化孵化意识突出孵化功能、强化人文关怀意识,以促进上海文化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题组 《科学发展》2010,(5):96-104
民俗文化是当前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产业资源,民俗文化借助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工艺、技术等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与价值认同。上海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明的特大型城市,民俗文化资源的蕴藏量极为丰富,近年来,上海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下,已经挖掘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目前已有35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5年度与2007年度),83项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度),204项被列入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度)。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源蕴藏,为当今上海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上海民俗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创新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上海的人口总量和结构一直与其独特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带动人口发展,人口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正处于第四波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较快。在人口结构上,户籍人口老龄化,而外来人口具有就近流动、城城流动、定居化特点,且教育水平逐年提高。从承载力上看,上海人口总量合理,但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发展、城市社会的融合,带来了核心区人口过密、产城融合不畅的问题,以及偏好"人脑"、排斥"人手"的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可能的人口逆流,上海应稳定人口总量,建设整体推进的多中心发展人口分布格局,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破解"新二元结构",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结合政府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推进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瑞博 《科学发展》2010,(12):99-1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产业安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前景、扩散效应以及引导科技进步的能力。上海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理清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发展、加工制造与高端服务、立足本土创新与集成全球创新资源、普惠性政策与定向性政策、重点扶持大企业与培育科技中小企业、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等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研究借鉴国内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做法,提出上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方式、发展愿景、发展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必须清醒地认识后世博阶段上海人口与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上海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因此,重点分析后世博阶段上海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并对后世博阶段促进上海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上海文化产业总值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后劲乏力;上海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步子较快,但成效不明显。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与其体制改革缺乏必要的协同性。未来3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应协同推进,确立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及重点领域。惟有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及其体制改革协同目标。  相似文献   

19.
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在全球及我国大调整、大变革、大变局中把握上海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充分认识上海在我国成为全球主要角色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大格局中的功能定位,使上海未来发展更加体现国家战略的需要。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将以"十八大"提出的两个100年的宏伟目标为立足点,按照中央要求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的精神,科学把握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及主流趋势,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上海发展战略定位,根据"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要求勾勒上海城市发展前景,为上海中长期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上海处于“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的需要,国家和上海都加大了住房保障和旧区(棚户区)改造等关系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工作力度,要求房地产行业继续发挥改善民生的重大作用。在这些新形势下,上海必须审时度势,将长期坚持的“三个为主”政策原则进行内涵丰富、拓展外延,进而提升到统领整个房地产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