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保税港区事业正方兴未艾,被广泛认为是目前我国特殊监管区发展的最高阶段。但在实践上,保税港区的理念定位与运作现实之间存在比较突出的反差。传统的特殊监管区与具有口岸功能的集装箱港口区域整合在一个区域范畴之内,"三合一"、"政策叠加"的结果在一些业务领域体现了优势,在另一些业务领域则造成了缺损。保税港区开发建设、营运监管等遇到的法律、政策问题复杂而深刻,目前尚缺乏权威、高效的指导、管理和协调体制。对此,本文认为:保税港区依托并服务于我国国际航运中心枢纽港发展需要,应注重发挥它对提升集装箱枢纽港区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应在与自由贸易港区国际惯例接轨方面不断借鉴境外成功经验;应在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发挥创新试验作用;应高起点做好保税港区国家立法的起草准备。  相似文献   

2.
上海浦东是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大陆地区当代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发祥地。作为国家第一批社会工作试点地区,浦东从1997年引进社会工作人才至今,已走过了10多年艰辛探索的路程,率先在国内完成社会工作试点任务,为我国大陆地区全面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总结浦东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发展过程,分析其经验与路径,主要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在更高水平、更高起点上推进开放性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促进新片区制度集成创新,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扩大开放;要在投资自由化、货物贸易便利化、资金流动便利化、人员信息流动畅通、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先试先行,加大改革力度;要提升相关港口服务国际贸易的能力,增强其在全球自由贸易港区中的竞争力;要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和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得到进一步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意味着海南的国际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国际化的旅游及营商环境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对多语化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南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建设国际语言环境的意义和迫切性,切实做好全面细致的规划并认真落实。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大方面对海南建设国际语言环境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刘重 《城市》2013,(4):27-29
一、建立天津东疆免税自由贸易港岛的条件分析(一)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为建立免税自由贸易港岛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理和区位条件天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2011年的吞吐量达到4.5亿吨,在世界港口中排名第四。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于2006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依托天津港,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三面环海半岛式港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项全新探索,它既要具备自由贸易港的基本要素,更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制度特征.我国虽然与美国在社会制度、文化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在通过发展特殊经济功能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又具有诸多相似之处.经过几十年发展,美国对外贸易区发展模式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这对我国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冬新 《城市》2015,(3):35-39
一、我国推进自由贸易园区的时代背景从国际环境来看,在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区域的自由贸易谈判发展迅速。为了应对美国逐渐形成的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躯干,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为两翼的战略格局,我国势必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开放市场以更有利地参与国际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2002,(4)
专稿把天津港保税区建成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港区李盛霖(2001.3.3)观念创新,实现天津城市规划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赴欧洲考察技术报告(上)………………………陈质枫等(2001.4.3)汪道涵同志给“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第12次年会”的贺信…………………………………(2002.1.3)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专业委员会关于树立“城市经营”新理念的研讨综述本刊特约记者(2002.1.4)从美国地方政府对城市的管理看经营城市的差异和借鉴……………高新军(2002.1.6)对城市规划若…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构想初探 ——以海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猛  李爱民 《城市》2018,(5):58-6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为我国进一步全方位对外开放指明了新方向.笔者认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具有区位、 港口、 政策、 经验和风险可控的优势,并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总体思路、 基本原则、 重点任务及制度设计的初步构想,为我国持续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出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战略。它为开放经济新体系的建立树立起在有限片区展开建设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法制化和市场化营商环境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体制机制,有需要进一步系统化的政策措施,有规范并与国际接轨的优惠政策建设。以中央批准七家新增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方案为契机,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高耀松  张娟 《科学发展》2010,(10):91-98
无水港(亦名干港),一种建在内陆地区但具有和沿海港口基本相似功能的现代物流中心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缓解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港口拥堵,推动内陆经济发展,并且能够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腹地,为其贸易量的积累、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过程中,服务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保持一定规模的货物贸易比重仍然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一个条件。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贸易量在世界的比重逐渐攀升,港口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如何争取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将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作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要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因此,应加快全面贯彻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新分工、国际新标准设置和国际新规则制定,推进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释放更多、更好的改革开放红利,打造中国外贸发展的升级版,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国际经贸新秩序。  相似文献   

13.
朱桦 《科学发展》2010,(11):42-51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城市和商业中心城市,国际贸易和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均十分发达。通过对上海服装、皮具、钟表、珠宝、化妆品五类13个进口高端消费品牌的详尽调研,研究进口高端消费品牌在上海的发展现状、背景、意义、主要趋势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说明发展进口高端消费品牌,对提升上海城市的综合实力,提高上海商业的发展水平,使上海成为与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并肩的国际大都市和商业中心,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2014,(7):19-27
为了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上海推出了中资"方便旗"船舶特案减免税、启动保税船舶登记、航运服务企业免征营业税、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国际中转集拼功能试单运作、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制度、期货保税交割功能业务等举措。这些举措在提升上海航运功能能级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存在如下问题:免征营业税的覆盖范围有限、船舶回归登记不尽如人意、离岸账户尚未建立、启运港退税运行不佳、期货保税交割功能尚未真正体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制度创新力度有限等。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新一轮政策突破的基本思路可体现为:实现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联动发展;实现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现行政策完善和未来政策突破相结合;形成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新空间,实现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桦 《科学发展》2010,(12):10-18
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于提高上海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建成世界级城市,以及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世博会召开期间,大量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交汇,将直接促进各类交易和贸易活动大幅增加;世博会所产生的新的科技成就及理念,将推动上海国际贸易方式与贸易内容在更深层次上发生转变;世博会期间汇聚上海的国际贸易组织和贸易促进机构提供了新的贸易主体,铺设了新的贸易网络;世博园区后续利用更将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供新的空间载体。上海要紧紧抓住世博会机遇,充分利用世博会所带来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探索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新的突破口。只要拥有坚实的产业,再加上繁荣的贸易,就能够使上海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率先实现调整转型,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玉良 《科学发展》2010,(12):19-37
从上海目前存在的国际贸易方式入手,分析不同贸易方式下的贸易功能,以及这种贸易功能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分析上海要求和能够建设什么样的具有贸易利益和城市功能转型的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需要什么样的贸易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7.
樊星 《科学发展》2013,(12):38-48
新型贸易业态如电子商务贸易商、贸易中间商、供应链管理商等的发展与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能够提高上海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层次与能级。当前,新型贸易业态发展还存在不少瓶颈,如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不适应刚性的政府行业管理体制,与其他相关行业(如物流、金融等)的对接还不够顺畅等。上海发展新型贸易业态,要完善制度环境,推进与贸易便利化相关的税收、市场准入、监管、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健全管理体制,按照新型贸易业态发展的趋势,打破部门分割的局面,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管理框架;抓好与金融、物流等产业的对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沈玉良 《科学发展》2010,(10):86-90
国际贸易中间商不仅为国际贸易学者所关注,而且也是一个主要的实践问题。从国际贸易中间商产生的角度出发,分析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中间商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中间商形成的贸易交易方式以及这种贸易交易方式下的贸易制度需求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肖林 《科学发展》2016,(11):46-49
当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进入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从全球看,新一代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和产业链加速重构,迫切要求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和压力测试;从全国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迫切需要自贸试验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引领带动效应.自贸试验区建设要按照国家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琪  刘卫 《科学发展》2014,(2):43-50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不是着眼于一城市、一区域的发展,而是力图通过开放转变政府角色、推动制度创新,突破金融领域的改革难点,从而带来"制度红利",充分运用市场调配资源的高效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上海要实现建成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宏伟目标,必须从自贸试验区开始,从根本上摒除要素流动的障碍,协调好与经济腹地,与香港、深圳前海等区域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成,必将进一步推动上海服务业产业集聚,推动上海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更上一个能级,辐射长江流域甚至更广阔的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