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瑞杰 《科学发展》2011,(5):90-100
大力发展上海家庭服务业是上海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迫切需要。通过调查上海家庭服务业现状发现,社会对家政服务行业存有偏见,重视程度不足;行业市场混乱,行业主体间矛盾突出;行业标准与规范有待完善;有效管理与监管有待健全。因此,应相应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家政规范服务"上海标准"体系,强化市场监管,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建立培训认证机制和联动机制,以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产业领域的不断融合,科技服务业应运而生.科技服务业是以知识和技术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是当前科技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下新的产业分类.全面地反映上海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可以为企业、服务机构及政府的产业决策提供更科学、更充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舒玲玲  邵玩玩  周怡俊 《职业》2011,(13):74-74
2011年的"用工荒"来得非常猛烈,"几个坑等一个萝卜"一时成为企业招聘难的形象比喻,不断扩大的劳动力缺口背后,呈现出的是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福利保障等一系列亟需解决的社会矛盾。据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任建军主任介绍,浙江省的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家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工种上看,  相似文献   

4.
在界定科技服务业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服务业发展动因的理论框架,认为科技服务业与其他高技术行业的产业协同和科技服务业与制度的谐振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因。运用统计数据分析了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比了天津、深圳、北京和上海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分析了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和制度环境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两方面动因与其他城市的差别。天津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主因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制度环境滞后,未来的发展需要从借力金融创新和滨海新区建设、加大政策倾斜和投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等方向入手。  相似文献   

5.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MCBD)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服务功能的新载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动力和城市形象的新名片。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不仅强调经济、产业、配套设施等"硬实力"的目标与定位,更要关注文化、品牌等"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以便将上海真正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为例,针对商务区文化品牌建设与发展的成效与不足,提出针对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文化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沈艳兵 《城市》2011,(7):50-52
2003年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启用了新的标准,将服务业具体划分为15个行业,增加了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证券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以及环境管理业等服务业小类。从新增的服务业种类来看,大都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范畴,由此可见,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是上海产业发展应遵循的总方针。行业比重处于扩张期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大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行业属于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和发展的行业。上海未来产业发展要关注: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的能级;进一步做强上海高端制造业品牌;提升金融、贸易、航运、信息等服务业水平;发挥旅游业对上海经济的带动作用;调整、转型,发挥重化工业在上海经济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建筑业、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业发展深度融合,让数字技术赋能上海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建设,可增强上海服务业辐射能力、提高高附加值行业占比、助力上海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上海服务业创新,共同打造高品质的“上海服务”。  相似文献   

9.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名山 《科学发展》2009,(11):82-95
本文重点研究上海现代服务业定位与重点服务业发展。首先,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六大问题。其次,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着重指出世博会为上海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再次,根据地方经济、特色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上海应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其现代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应覆盖长三角地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城市;产业定位是发展二三产业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定位是中心城区应立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金融、航运、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郊区应立足增强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同时,本文提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国际化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治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构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上海服务全国的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最后,提出了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的8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13,(9):10-11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84年,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校坚持立足民政、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开放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面向民政行业和区域现代服务业工作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最终要服务的是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上海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了金融、贸易、航运"三个中心"的建设,但不能说上海的制度创新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建设,因为金融、贸易、航运都是服务业,把信息技术加进去就是现代服务业;上海要成为"四个中心",还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而发展实体经济,更要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健康经济,发展智能制造业。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wages and quits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Logit and regression models then relate causality test results to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Once these relationships are identified, they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causality classification for each industr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industry. This technique can help the researcher choose the appropriate theoretical model for analysis. One finding is that quits respond to wages in most industries, but not in industries with highly skilled workforces.  相似文献   

13.
制度环境是发展服务经济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作为制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体制和政策环境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服务行业税收敏感度的实证分析,以及对发达经济体促进服务经济发展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指出当前我国税收体制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促进服务经济发展的税收体制与政策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服务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务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以提供服务产品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服务化"、"融合化"、"网络化"、"高端化"、"两极化"是服务经济的形态特征,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是服务经济的结构特征,稳定增长是服务经济的运行特征,集聚发展是服务经济的布局特征,对制度环境和综合配套环境要求更高是服务经济发展的环境特征。当前服务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从初级向高级发展,从传统向现代发展,从非生态化向生态化发展。体验经济可能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5.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作为应对措施的"调结构"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在于措施往往只是针对实体经济,其实金融业的结构改革更为重要。只有金融业的结构改革到位,才能使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得以深入。尤其是在当前危机和衰退阶段,需要抑制垄断部门,转向服务实体经济。为此,金融业结构改革与实体经济结构改革要并行,"双向调结构"才会释放出效率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服务经济时代的经济活动主要围绕提供服务产品进行,具有无形性、多样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的特点,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更大,因而与工业经济相比,它更加依赖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创新化的制度环境。完善的制度环境是服务经济形成和加速发展的基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创新化的核心集聚起来就是服务经济发展对制度环境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As the American economy changes from manufacturing to service industries, millions of workers are suffering the effects of "deindustrialization." Based on a joint union/university proje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act of a plant closing and subsequent transition to a service based economy for more than 450 predominantly female textile workers. It suggests that many workers will suffer sever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even after re-employment, but that these changes as well as the breakdown in community life once rooted in the mills of Ncw England tend to be "hidden" from view. The implications of deindustrialization for direct practice social work, for action-research, and organiz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industry-level dynamics and demonstrates the ability of a modified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to capture a range of empirical facts. The paper begins by using U.S. data to document skilled and unskilled labor trends within industry sector classifications as well as industry sector output trends. Using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data from 1968 to 2004, it is shown that the ratio of skilled workers to unskilled workers employed has risen in all industries. The absolute increase in this ratio was larger in the more skilled industries, while the growth rate was larger in the less skilled industries. Furthermore, using national income account data, it is shown that relatively high-skilled industries have accounted for an increasing share of output over time. A version of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is then constructed to match these observations. One important feature of this model is a structure that introduces new goods into the economy at each moment of time. The model is able to capture a rich set of labor market movements between sectors and between skill levels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output shares across industries, yet preserves many nice features of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 JEL E13, J20, 030)  相似文献   

19.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上海经济新的支柱性产业和重要增长点。目前,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仍集中在以浦东和徐汇为核心的中心城区,但有向外围扩散的趋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布局差异化不足、郊区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产业园区辐射能力不足。上海应针对地标区域、中心城区、外围区域、传统产业集聚区和新兴区域,采取不同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思路;针对现有信息服务业基地和新兴发展区域,采取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