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阐述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和历史发展,以及非均衡性表现①储备资产增长过快且不稳定;②汇率波动剧烈,汇率风险加大,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不利;③国际收支调节的困难依旧.指出了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货币体系的影响,论述了国际流动资本对中国金融领域的冲击及其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问题 ,关系到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能否真正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虽然我国自1 994年后进行了外汇体制的重大改革 ,但人民币汇率并未真正实现市场化。因为 ,现代人民币汇率制度所依托的外汇市场并非是由外汇供求关系所决定的真正的外汇市场 ,由此而决定的人民币汇率也并非真正的市场汇率 ,进而带来了经济的扭曲。因此进行产权改革 ,将强制结售汇制转变为意愿结售汇制 ,是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汇率机制的实施,人民币汇率日益走向浮动化.从开放体系宏观经济模型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导致了国际储备的大量积累,这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基础.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收支顺差仍将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也将呈现走强的总体变动趋势.从资产市场模型的角度来看,如果央行过去长期实施的SFXO操作发生逆转,将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较大的升值压力.面对人民币升值趋势,国内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积极参与外汇市场活动及实施多元化战略.  相似文献   

4.
外汇储备作为开放经济国家的一项重要国际储备资产,是一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重要工具.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是经常项目长期盈.经常项目的长期盈余,是中国经济在当前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地位决定的,这是高额外汇储备来源背后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协议为核心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在WTO金融服务协议生效后面临着国际责任标准双重性、监督效力弱化、危机应对机制弱、自身治理结构僵化等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资本项目、汇率及利率制度均产生影响。中国的外汇管理立法要履行IMF和WTO义务,加强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立法进程,完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及结售汇制度,增强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是由国际收支状况、银行结售汇制度、外汇管理运行状况、企业和银行持汇动机以及中央银行的干预等因素决定的。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现阶段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上述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认为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将保持稳定,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存在贬值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于强保持适度的国际储备,对于一国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资信、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汇率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一国金融政策的重要辅助手段。对国际储备问题,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但国际储备规模应保持在...  相似文献   

8.
外汇储备在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和偿还外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过量的外汇储备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降低了社会经济效率。中国的外汇储备长时期以来一直保持在高水平,文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目前外汇储备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储备水准。  相似文献   

9.
外汇储备在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和偿还外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过量的外汇储备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降低了社会经济效率。中国的外汇储备长时期以来一直保持在高水平,文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目前外汇储备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储备水准。  相似文献   

10.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有利也有弊。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应该保持基本稳定;长期内,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 制需要完善,包括:钉住一揽子货币制度、实现意愿结售汇制、扩大浮动的范围、实现真正的自由浮动。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国际收支存在服务、收益项目发展滞后,净误差与遗漏账户逆差,外汇储备过大等问题,提出处理好货物出口与服务出口,汇率贬值与升值,储备增长与防范风险,加强收支统计与打击逃汇、骗汇关系等解决策略。研究结论对调控国际收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一个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条件下全球经济失衡的模型,从出口导向、浮动恐惧、国际美元储备和美元环流角度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分析。把全球的国家分为储备货币国和非储备货币国。由于存在“浮动恐惧”,非储备货币国对储备货币国往往采用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非储备货币国如果希望通过出口导向战略来促进经济增长,则需要以非储备货币国国内信用创造或国际储备不断增长为条件。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后多次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采用国内信用创造增长的方式而采用积累国际储备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这导致了非储备货币国的国际储备越来越多。同时,根据储备货币国家和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对应关系,储备货币国的经常账户会产生逆差。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国际储备又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流回到储备货币国,储备货币国产生了大量的对外负债。这种情况的持续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下的货币政策调控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汇储备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内在的逻辑联系;外汇储备变动会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冲击,引起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进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目前已居世界第一。高额的外汇储备一方面增强了我国对外支付和偿还外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风险,比如汇率风险、储备结构上的风险、收益风险等。文章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原因,并结合国外先进的外汇储备管理经验提出降低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储备及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等因素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超额的外汇储备蕴含着巨大的成本和风险,其规模的急剧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中国高额外汇储备成因,现状及特点分析出发,探讨了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外汇结构的单一所蕴藏的巨大风险。并对如何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外贸收支差额、国际原油价格、实际汇率、贸易条件和产出缺口等内生变量和加入WTO、金融危机两个外生变量的月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受限向量自回归(cvaR)模型,实证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外贸收支平衡的动态冲击效应。结果表明,油价冲击是造成我国外贸收支失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作用大于实际汇率、贸易条件和产出缺口。油价上涨将对外贸收支差额产生负向影响,但从长期看,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中国出口产品能源密集度的降低,将使油价变动对外贸收支失衡的影响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7.
外汇储备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肩负着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汇率的重任。截至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53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庞大外汇储备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反衬着国内经济失衡的持续。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问题进行深入的审视,根据国际国内实际情况确定客观、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化解我国外汇储备过高、低效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超常增长,并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合理规模及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持有外汇储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在2006年底突破万亿大关。多年的双顺差局面,外汇储备余额飞速增长,使得这个问题再度成为经济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毋庸置疑的是,没有人再认为外汇储备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到2006年末,我国付出高昂代价,累计引进6000多亿FDI;但同时却有巨额的外汇储备购买了美国国债。本文通过分析FDI回报率和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来解密这样一个“得不偿失”的局面,从而为外汇储备的合理化持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储备阶段性增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1994~2004年的外汇储备实际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成长特征,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根据外汇储备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际金融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外汇储备阶段性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经常项目及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是造成外汇储备阶段性增 长的直接原因,而造成这两个项目差额的原因是明显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