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章对近代华侨商人在广西城镇的各种经济活动作了初步探讨。认为近代侨商对广西的投资及工商活动,促进了城镇与区域社会经济的繁荣,有力地推动了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2.
陈炜 《青海民族研究》2008,19(1):128-132
文章时近代以来广西商人组织的发展数量、规模及其对城乡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近代商人组织在规范广西城镇市场秩序.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城镇工商实业、推动乡村经济的进步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对广西城乡社会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晚清民国时期,组成广西城镇工商经济系统商帮群体的,有粤港商帮、广西本地商帮、湖南省商帮、江西省商帮、福建省商帮等,云南省商帮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次要的还有湖北省商帮、浙江省商帮等。各商帮的商业线路回环,商务、行业系统各有自身相对不同的种类和地理伸缩范围。但是,从总体上看,以商路范围之广、经营商品的种量之多和数量之巨、所营造行业发育之齐全, 各帮系统都无一可与粤港商帮相比。粤港商帮系统在广西主要集中于城镇的工商经济系统中,显然具有无可争议的主干地位。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传统的工商业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关系经济,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一般遵循着亲缘、地缘、业缘三大交往渠道而展开.这种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的社会人际关系更是近代广西等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和区域性城镇商业网络构建与运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文章通过翔实的史料分析认为,缘于人际关系所产生的信任,在近代广西城镇工商企业的创办、经营、业务的扩张以及商人之间的商贸往来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和运作深刻地影响到近代广西等西部民族地区城镇与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范围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炜 《广西民族研究》2008,1(1):157-165
近代以来,随着开埠通商与内外贸易的扩展,交通运输的日益现代化和商路网的不断拓廷,广西原先的社会生产力及市场结构受到猛烈冲击,重新分化、组合.全省市场经济一体化倾向日趋明显,以原有市场网络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以通商口岸城市梧州为核心,以近代商路网络为纽带的新型城镇商业市场网络体系,并由此对近代广西城镇社会经济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历史学的角度对近代以来广西城镇经纪业发展的数量规模、社会经济功能做了初步探讨,认为经纪业对活跃民族地区城乡市场,繁荣商品经济,推动民族经济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代广西城镇族际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代广西城镇族际商业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构成要素、运行机制、人文特征及其对民族经济开发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正是由于这一网络的良性运作 ,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 ,对民族融合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价格操纵和市场传动机制、市场主位货币、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利益流动结构等角度.深入地揭示了城镇经济网络结构"无市不趋东"现象对广西近代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正是这种影响,形成了晚清民国时期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区域格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代广西四关开放的主客观原因及其过程,四埠对广西外贸的促进以及对整个西南地区强劲的经济辐射进行了初步探讨,试图论证近代广西开埠是顺应并推动了国内外以及本区域的经贸发展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0.
近代梧州商贸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其畸形繁荣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梧州商业特别发达,是全省商业之中心,曾一度控制着全省的经济命脉,是广西经济的重心.然而今天,对外贸易曾居广西之冠的梧州市,则相对日见落后.梧州要重振商埠雄风,应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经济,把梧州建成广西的商贸中心和西南最大的商贸城.  相似文献   

11.
近代梧州、南宁、龙州三海关是广西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在我国近代对外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广西对外贸易出口商品基本是初加工或是未经过加工的农副产品,以技术含量低,技术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出口商品以农民自发的个体小规模经营为主,成规模经营极为少见。进口商品以日常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为主,其商品结构与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相似。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宗进口商品的数量、价格都在不断增加。本地土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最终不敌洋货,洋货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洋货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扬,大量洋货的涌入,不仅加速了自然经济的崩溃,而且加重了百姓生活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我国对东盟的贸易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广西对东盟贸易的发展与我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有所不同,我国对东盟贸易以入超为主,而广西与东盟贸易则以出超为主,近年来发展进出口额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广西与东盟贸易尽管比过去已有较大发展,但在我国与东盟贸易中的比重还不大,发展速度也还有限,广西与东盟的人均贸易额还远远低于全国水平,但广西对东盟贸易的增长速度呈现出较强的后劲,广西与全国对东盟贸易的差距将不断的缩小。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随着开埠通商与内外贸易的扩展,位处珠江上下游的广东与广西之间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双方依据自身经济的发展进程的特点和需求,围绕着人力、资金、技术、商品物资等方面,建立了长期而频繁的交流,通过双方的分工与互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共同推动了近代珠江流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阳镇  李烜 《民族学刊》2016,7(4):11-21,92-95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have been two major topic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y are also two main ways to deepen foreign economic ti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have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thnic areas of Guangxi. Guangxi is a frontier and coastal minority area, and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window opening on to the ASEAN e-conomic sphere and economic hinterland. It has great power and vitalit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in the ASEAN economic sphere. However, Guangxi, if compared with domestic developed are-as, is a relatively backward region within China’s economy. Its level for utilizing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ags behind, and its foreign trade vol-ume has definitely lagged far behind that in the more developed coastal provinces. This has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Guangxi, and i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re-alizing a “well -off” society in ethnic areas. In recent years,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ing external dependency in ethnic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investment has kept steady. Thi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ethnic areas. At the same time, foreign investment has also increased the speed of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ability to absorb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is, in turn, has had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exploring international markets. However, the various regions in China have differences in their utilization of FDI and for-eign trade, so, effective an evaluation for exploring foreign trade and FDI has had a specific effect on the economic growth in ethnic areas, which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points for ethnic minority areas to formulate economic policy.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exports, im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collected between 1990 and 2013 for Guan-gxi, and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econo-metric regression method,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Guangxi.  相似文献   

15.
“南海一号”与宋代广西北部湾的对外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中国南海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留给后人的最直接航海物证就是"南海一号"古沉船。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与广西北部湾港口形成的基础上,随着宋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改变,广西北部湾主要以安南等东南亚小国为交往对象,中心港口移至钦州,钦州博易场等地成为主要的贸易场所。"南海一号"发掘地所在的阳江外海面是商船从广州、福建港口经由北部湾到南海各国的经过地,也是广州与钦州间来往商船的经过地。广西北部湾港口特别是钦州港的对外交往是宋朝海外交往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广西北部湾地区成为中国私人海上贸易较为兴盛的地区,一批商船往来于北部湾近海和南洋各地,为广西北部湾移民海外提供了交通条件;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广泛分布,为北部湾海商建立了一个商业网络,并为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持续海外移民奠定了基础。广西北部湾海商文化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明清持续的移民潮为海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在与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经贸合作政策不断出台、投资贸易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举办的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性的博览会。广西地方政府在接受了永久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会议的任务后,政府应改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扩大博览会的影响,巩固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地位,提升广西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广西城镇商业网络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明清时期,伴随着邻省经济性移民的大量涌入,地处西南边疆的广西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出现了一批以商业贸易为中心的城市与口岸。于是以它们为核心,依托所在江河流域构建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具有明显区域性经济和文化的城镇商业网络。但缘于内向型经济格局的制约,加之地理的封闭和特定的生存环境,直至19世纪末,广西仍未形成全省统一性的城镇商业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与越南旅游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素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作为全国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广西,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多方努力下,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广西与东盟国家之一的越南毗邻,双方对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尚显缓慢。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构建和“两廊一圈”深入推进的情况下,广西的旅游业应当抓住机遇,实现“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与越南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0.
桂南"跳岭头"与"跳大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南“跳岭头”与“跳大排”在本质上都是一种驱逐鬼疫的巫术,在其历史延续过程中不断杂糅了当地民俗与道教等因素,与民间节庆融为一体,成为上古驱傩活动的变异形态,既娱神又娱人。二者都在农历八、九月间举行,流行地域毗邻,可相互观照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