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身重于物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与功名利禄打交道,如何对待功名利禄,却大有学问。态度不一样,追求不一样,最终结果也完全不一样。从古至今,许多人都以追求功名利禄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所谓“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遣臭万年”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名垂千古”就成了许多人追求的人生目标。人们为什么要追求功名利禄呢?在《列子·杨朱篇》中记载了杨朱与孟氏的一段对话:人为什么要功名?曰“以名者为富”。功名可以带来财富。既然有了功名、财富,为什么不停止呢?曰:“为贵”。有了功名、财富以后就可以得到尊贵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功名、…  相似文献   

2.
读者意见     
《经理人》2000,(4)
去掉“情绪性因素”在雀巢这个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工作已经5年,工作中的最大感触就是做任何决定都要去掉“情绪性因素”。人有七情六欲,生活中有苦辣酸甜,工作亦是如此。有些人往往会因一时冲动而产生所谓“识障”,  相似文献   

3.
言论     
《决策与信息》2007,(6):74-74
发展问题当然也很迫切,但“发展”前面必须加上“科学”和“可持续”两个词。保护环境、治理水污染没有模糊地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个别地方有的领导干部总以种种所谓理由,在环保问题上推三阻四,试问:人都病了、死了,赚这样的钱有什么用?百姓健康都不保,还谈啥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问题太重要、太紧迫了。火烧眉毛。发展问题当然也很迫切。但“发展”前面必须加上“科学”和“可持续”两个词。保护环境、治理水污染没有模糊地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个别地方、有的领导干部总以种种所谓理由,在环保问题上推三阻四,试问:人都病了、死了。赚这样的钱有什么用?百姓健康都不保,还谈啥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5.
要成为出色的大企业家,必须对“人”有深刻的理解。理解了“人”,才能把企业这个人群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柳传志说:“办企业就是办人。”他对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都有自己基于对人的深刻理解而产生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也曾扮演过“超级大国”的角色。可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却有一些“小”的现象。颇值得玩味。大房子——小电梯。俄罗斯无论是住宅、办公室,或宾馆的房间。屋顶都建得很高,让住惯了矮房的人看着眼晕。但喘气则意外地敞快透亮,可楼里的电梯却非常小,空身站四五个人就很挤了,像我国那种到处都是能站十几个人的大电梯太少了,在莫斯科的我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里倒有一部大电梯,但平常基本不开。只在有重要活动。比如举办大型招待会时才会启动。我就此请教了几个人.第一反应都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反倒显得我少见多怪。  相似文献   

7.
文官制度的建立确是社会的进步,然而不同时代的文官制度有其不同的社会条件。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学”和“仕”的问题上也要走专业化道路,学就是学,仕就是仕,一心一意,才能做好各自的事情。一个人要做知识分子,无论是所谓公共知识分子还是专业知识分子,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勇气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官本位的传统的国家,“官面子”之大自不待言。面子最大、最威风十足的“官”,当然要数那些个垄断了第一人称“朕”(秦以前人人可用,秦朝开始为皇帝专用)的皇帝,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士之滨,莫非王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的官面子大矣哉!从皇帝往下数,各级官员的面子也都大  相似文献   

9.
周琳  冯雷  陆文军 《决策探索》2014,(17):69-70
“亲,满意吗?给个好评吧!”这样的话经常出现在网购中。曾有网友称“:如果政府花钱也能由百姓评估,那将有更多的钱花在刀刃上。”事实上,当前民生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大,要让政府财政资金真正发挥效果,建立严密的绩效评估机制势在必行。花大钱修小路,财政资金浪费严重 农家书屋建起来了,可一年也没几个人来看,书屋使用效率很低;为一个村花大力气修条路,可这个村常住人口不到百人……一边是钱不够用,一边是大量资金被浪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热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中小企业管理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在我国从学界、实业界到政府上上下下都在大谈要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但是,首先要弄清的是我们要重点扶持发展什么样的中小企业?仅从规模定义的中小企业,在任何统计上都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说“小是美好的”,说明的只是不仅大企业,中小企业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重点扶持发展”则无从谈起。我们认为,要重点扶持发展的中小企业,主要是从功能上讲的,一类是与大企业直接分工配套的中小企业;另一类则是高科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到小说家梁晓声的一篇文章《个人档案制度质疑》。梁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两份“户口”,一份证明身份,一份记载个人的历史。后面这个户口,也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档案。在这个地方,梁对一般所谓的档案的定义没有解释得那么清  相似文献   

12.
小吏张翕飞     
徐浩程 《决策》2011,(6):36-38
“‘退贿’这个事情看似简单,其实是需要用一生的行动来支撑的。之后肯定是要按照这个宣言所设定的目标继续走下去,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哪一天做不到了,首先违背自己的初衷,人家就会说,你真的是沽名钓誉啊。” “去除一种社会弊病像推动一个庞大的战车,一个人使多大的劲也没用,必须大家齐心努力才能推动。所以要有一个挑头儿的。”  相似文献   

13.
政绩原本是个美好的东西,然而,这几年来在有些人的“导演”下,却变了味,变得令人厌恶乃至可怕。1995年,王怀忠主政阜阳时,强行集资3.2亿元扩建机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中等内陆市,能有多少客流量?机场倒是建起来了,只是营运一年便不得不关闭。他的这个“政绩”就是让群众为此每人摊上了数百元的“建设费”。1998年,多家媒体披露的山西运城地区的假灌溉工程,耗资2亿元,更是典型的“政绩”丑闻。河南省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是个了媒工”杜保乾在任时,挪用国家巨额扶贫资金,大搞“政绩工程”。他把全县城乡所有沿路房屋、建筑,甚至断墙、厕所上,…  相似文献   

14.
混规则     
郑连根 《领导文萃》2005,(11):102-104
混规则是我自己造的一个新词,这个词源于规则和潜规则。规则是公开的,可以在阳光下晾晒的,可以堂堂正正地与人言说的,比如“红灯停绿灯行”这类的交通规则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样的组织纪律,就都属于规则;潜规则多藏在暗处,不怎么正当,上不了台面,它需要大家心照不宣,以高度默契的姿态去遵守,比如张钰所说的影视圈有所谓的“先上床,后上戏”之类的说法。“混规则”还得从两个人物说起。两个人物中的一位是某著名歌星,前一段有媒体称她“复出”了。其实她什么时候也没宣布过“退出”,她的工作单位也没有宣布过。那么“复出”之说由何引起…  相似文献   

15.
冯少明 《科学咨询》2009,(12):60-60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相似文献   

16.
某牙膏厂占领一部分市场后,销量再也上不去了,于是公司老总召集全体员工献计献策。有位员工写了一个纸条递给老总,事后老总奖励他10万元人民币。纸条上究竟写的是什么锦囊妙计呢?原来只是“把牙膏筒开口扩大1毫米”几个字。呜呼!难怪有的媒体要把此事宣扬为“一字万金”了!“把牙膏筒开口扩大1毫米”,这究竟是个“金点子”,还是“馊主意”?笔者认为是个“馊主意”。此话怎讲?让我们从这个“金点子”的潜意识里来剖析吧。这个“金点子”的原意是要让牙膏销量有所增加,此法果然奏效。因为使用这种牙膏的消费者在不知不觉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发展进步需要有一定的压力(中等程度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或者说压力是产生动力之源,但若压力过大,就象弹簧失去弹性,人也会失去动力,失去对成功的希望和信心,人就会对工作或学习产生厌倦,这样不仅对工作没有推动作用,反而会阻碍人努力工作。人的抗压能力是有限的。西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孔子都主张“中庸之道”,做什么事都讲求一个“中庸适度”,而这个度的把握,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因人因事,因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要掌握“中庸之道”这个度,就需要依靠个人的智  相似文献   

18.
大凡当领导的,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大到重大决策,小到为人处世,处理琐碎事情,都要讲个“规矩”,如果这种“规矩”是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的,久而强化,领导必定是所谓清官;但假若这种“规矩”是从领导者自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建国初期毛泽东发动的对电影《武训传》以及赞扬这个电影和所谓“武训精神”的批判,在学术理论界仍是个争议颇大的问题,既有基本肯定的,也有基本否定的。本文试图联系当时的复杂背景,再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象     
现象国企直接融资 改制必须规范莫让乱花迷人眼新世纪之初,萧荻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蒋子龙今年 59》,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后,有人向作家协会的人打听:蒋子龙没有出事吧?还有人直接打电话给我,说一见这个题目吓了一跳, 59岁可是个敏感的年龄段,退休前要狠捞一把,贪污受贿的特别多,俗称“ 59岁现象”。我感谢这些关心我的人如此高抬我,并不是所有 59岁的人都配称“ 59岁现象”。贪污受贿是要有资格有条件的,一个成天坐在自己的电脑前打字的人,即便想捞上一把,也只能朝老婆孩子的钱袋下手。 什么事一成为“现象”,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