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长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133-142
题元层级被认为是一种有吸引力的理论架构,但有关题元层级的构成及其角色的排序等问题还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这些争议主要源自对题元层级实质的忽视和描写方法的不当。从实质上来说,题元层级是对某特定事件结构所反映的局部性经验事实的概括陈述,故将属于不同事件类型的题元角色组合进一个层级进行排序是缺乏理据的。描写题元层级的有效方式是采用基于事件参与者的相对突显关系表征方法,如Dowty的原型角色理论。要正确理解和应用题元层级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题元层级背后所揭示的实质是什么,表达的概括是什么?第二,题元层级对语义角色进行排序的理据是否充分?只有弄清楚了这两个问题,才能在用于解释不同现象、基于不同理据而提出的层级之间进行有意义的选择和比较,否则,只会造成对题元层级理解的混乱和误用。 相似文献
2.
非宾格假说是许多语言中都具有的普遍现象。汉语中根据不及物动词不同质的特点,而将其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通过非宾格假说理论对不及物动词进行再分类之后,对很多用传统分类方法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进行了充分地阐释。对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深层句法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利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4):52-54
“主宾互易句”一般认为是“主语—宾语”的互易现象。陈平曾在Dowty的原型角色理论基础上对此作出过解释。然而他使用的“主语”概念内部有矛盾 ,不能解释汉语复杂多样的主宾互易现象。事实上 ,“主宾互易句”并非是“主语—宾语”的互易现象 ,而是“主题—宾语”的互易现象。 相似文献
4.
刁世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55-58
按照题元准则,句中谓词所蕴涵的每一个题元角色都必须分派出去,且只能分派给一个论元。通过考察分析认为,现代汉语的兼语句、连谓(动)句、述结武谓语句的句子结构都是符合题元准则的。有人认为,在上述这些特殊的句法结构中一个论元NP可以带有不止一个题元角色,这只不过是人们忽略了这些题元角色并不是同一个谓词的题元角色所导致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5.
小议题元准则在一些汉语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论文里,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汉语例证对题元理论中的题元准则所论述的论元与题元角色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点探讨。通过这些具体的例证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得出结论:题元理论并非适合所有的汉语句子;题元理论过于严格,以致一些合乎语法的句子也被排除在外,为了解释这些句子存在的合法性,重新审视题元理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称性关系语义分析的汉语主宾互易句成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宾互易是句子形式上的一种对称表现。根据认知语法的观点,概念语义上的对称必然可能有形式上的对称相对应,形式上的对称是概念语义对称的反映。相互关系是一种对称性关系,从这个角度入手,主宾可互易的存现句、某些表心理感知类语义的以及表分配类的句子都可纳入相互关系义句,这样主宾互易现象从相互关系这种对称性语义关系角度就有了新的解释——语义上具有对称性关系的两个事物表现在主动宾结构中的主宾位置是可以互易的,这些主宾互易句里的共同语义因素就是相互对称性关系语义。 相似文献
7.
孙英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3):152-157
双宾结构的分析涉及到句法与语义的接口问题,而题元角色理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从语义到句法之间的映射问题。Larson采用的是派生的方法,但由于他所运用的X’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使其派生论的解释力明显下降。从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的词汇概念结构、谓词论元结构及表层结构来看,与格结构强调的是动作,而双宾结构强调的是动作所产生的结果,二者之间的转换受词汇语义的限制,因为双宾语句中的动词蕴涵与之相对应的与格结构中的动词。因此,二者的语义可以通过词汇语义学的词汇蕴涵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中间语态句的隐性施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语态句是介于主动语态句和被动语态句之间的第三种语态。中间语态句的动词在句法转换过程中仍保留其及物动词的特征。中间语态句的隐性施事存在语义表达层次中,是一种被抑制的,在词库中得到饱和的题元角色。 相似文献
9.
李敏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6):51-56
根据直接宾语位移的方向可以将双宾句分成两种类型:外向句和内向句。这两种双宾句的认知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就影响到它们的句法特征。首先是它们在时体方面的选择,外向句可以用将来时间和过去时间,但是内向句只可以用过去时间。对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而言,内向句的有界性很强,所以一般要带体标记"了",而外向句的有界性弱决定了它有时可以不带体标记"了"。而对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而言,"了"不一定是强制要求的。其次是表现在对论元的选择上,它们都可以接受事论元,但是外向句还可以容纳结果论元,排斥材料论元。而内向句正好相反,它可以容纳材料论元,但排斥结果论元。并讨论了时间或空间距离对三价外向句变换成"SVOD给O 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胡宝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6):93-95
文章从被动句的句法结构、语用功能、使用限制等方面来分析英汉被动句的异同。由于各民族文化和思维的不同,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汉语。近年来,汉语被动句开始在媒体文章上频频出现,其特点是结构新颖,意义含蓄,虽有些不合语法习惯,但仍为人们所接受和欢迎。 相似文献
11.
杨吉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2):93-98
基于事件语义框架和Davidson事件论元抑制这一分析机制,对于汉英特殊被动句进行了对比研究。汉英特殊被动句的句法和语义有某些相通之处。句法上,均可以违背被动化特有的句法条件,而语义均倾向于表述主语的某种特征或持久性状态。特征读取取决于一种抽象的运作机制:事件论元抑制。事件抑制把舞台层面事件转变为个体层面状态。汉英特殊被动句在特征描写形成机制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南潮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5):40-43
计算系统中,形态规则会抑制谓词部分论旨角色(常为“致使”或“施事”)的正常释放,造成派生谓词论旨角色分派的数目较少,但并不违背投射规则,不会改变论旨角色的特性,只会造成题元结构中的减元;题元在句法规则的驱动下被迫前移到功能词类T的标识语位置进行格的特征核查;如果题元并不发生句法移动,填充词的插入还会导致题元增元(准题元);最终造成谓词的超常题元结构。 相似文献
13.
汉语的论元标记可以分为联络标记和属性标记;现代汉语的联络标记主要是在非并列关系的名词之间,起到区别范域和联系范域的作用,属性标记主要给论元定性;一个小句中联络标记的使用数量在0~3个的范围内;小句中,论元标记与论元之间是非对应关系;句法位置宏观管控着论元标记;论元语义等因素制约着论元的隐现. 相似文献
14.
马清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2,(2):81-84
本文拟选择另一个角度,尽可能多地观察祈使句和意欲句的句法形式特征,表明二者在意义、形式方面有极大范围的语法一致性。根据功能与形式相互印证的句法原则,把祈使句和意欲句统归一类(叫“意志句”或“规划句”),应是不言而喻的。但传统上把意欲句划归陈述句,而跟祈使句相对待,本文的结论将在某种程度上动摇四大句类理论,从而使人们重新衡量汉语祈使句的句法价值。 相似文献
15.
曾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1)
汉英双宾语句式在语言共性基础上存在成系统的对立,汉语里没有英语里常见的表制作服务义的双宾语句式,英语里没有汉语里常见的表获取义的双宾语句式。从动词的及物性强度、语义冗余以及论元增容等三个方面出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双宾语句的类型差异进行更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李学晋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43-44
被动句是英语和汉语都才在的一个重要句型.从认知语言学的额角度来看,被动句的成立取决于句中谓语动词的性质,从形式上来看,任何英语的被动形式都可以逆转成主动形式,而汉语中并非所有的被动形式都可以逆转成主动形式;英语有明显的语法标志,汉语则没有.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语料分析的方法,研究Nature论文的句子类型,结果发现:论文的主流句是简单句占51%,带一个从句的句子占36%;Nature论文语言存在三大语言特征:频繁出现动作性名词和动词派生的名词话语形态、非自然关系句和由V-ed或V-ing构成的话语形态.研究结果对科技英语语言研究和科技论文写作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向Nature投稿的科技论文作者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尤其是论文指出的五种V-ed、V-ing话语形态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李丽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6):74-76
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英语比较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见出英语比较句不仅在句法构成,结构的构成成分,复杂度上,而且在语义类型和语义功能等方面均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汉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元话语功能及句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剑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4):1-6
在词汇层面上,存在一些最为明显的元语用标记语—言语行为动词,在一定的句法语用条件下,它们描写了正在实施的言语行为。对这些言语行为动词的分析也就是对词汇化了的言语行为范畴的分析。句类是句子的语用功能的分类,句子的语用功能就是句子所标示的言语行为。因此,对言语行为动词的分析也就是对词汇化了的言语行为范畴的分析,言语行为动词在实现自身元话语功能的同时,也奠定了自己的句类地位,成为某一句类模式的标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