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国内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见解。本文针对这些见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依据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切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植根于物质生产和民族文化的丰厚沃土;与世界历史发展总进程中的特殊规律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其根基深扎于我党斗争的实践之中。考察历史,它的依据可分为如下几个连续的阶段1.“红区”、“白区”两种制度在一国内的共存与对立;2.“边区”、“国统区”两种社会制度在对立中的统一;3.“西藏模式”先进制度的国家内可以容许落后制度在特定地方的暂时存在;4.“一纲四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一国内和平共处的最初设想。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谋求祖国统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其思想渊源却要上溯到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设想和探索。新中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曲折历程清楚地展现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构想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两个基本原则,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利用了矛盾的同一性来解决祖国的统一问题,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具体矛盾具体解决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正确处理了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性和独立性、稳定性和变动性的辩证关系,成功地解决了用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模式问题,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与新型国家模本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最重大的意义就在于,从根本上突破了迄今为止的一切国家学说和国家建制,创设了具有世界政治意义的全新国家模本,成为当代世界政治学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为祖国统一设置障碍,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一国两制”的内涵、“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决非一蹴而就。早在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就提出了关于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八字方针”及“两种制度和平共处”的思想;周恩来提出了关于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五条方针”及“三个不变”的思想、八十年代初,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重要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智慧,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伟大构想。这个构想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增添了新的内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产生的背景、基础、形成过程及其特点,作了简明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以来,“一国两制”理论就一直是海外邓小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海外学者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一国两制”理论本身的研究及评价;其二,海外学者更关注“一国两制”理论在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的革命风格赋予了他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革命风格对于他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关系是: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以严谨的求实态度,为实现祖国统一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为实现祖国统一突破传统的相关理论、相关观念的禁锢;以广阔的政治胸怀,为实现祖国统一营造一种宽松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都对祖国和平统一方式 ,即“一国两制”的构想进行了论述 ,基本目标是坚决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根本理论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两制”能够同处于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一国两制”这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邓小平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也是为祖国统一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强的国力为后盾,使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梦想变成现实,这是中国史册上光辉的篇章。本文对这把打开了祖国统一大门的金钥匙——“一国两制”构想,从其基本内涵、根本宗旨、政治基础、战略眼光、实施举措等5个方面进行了剖析,揭示了构想之所以能变成现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而且是国际冷战的遗留问题,其性质具有复杂的双重性。忽视台湾问题的双重性,必然造成制定对台政策上的某种偏差,不利于在反"台独"斗争中争取主动权。"一国两制"构想运用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成效,取决于人们对台湾问题性质的正确认定,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而这些对策必须建立在对决定台湾问题性质的诸种要素的正确估价之上。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 ,是按辩证法办事的典范。“一国两制”构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不仅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香港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产物。收回香港主权是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唯一出路,是确保香港回归后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是中英两国在处理香港问题上的两个基本原则。筹委会的成立拉开了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序幕;首任行政长官的产生和临时立法会的成立,标志着对香港行使主权进入了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8.
澳门特区成立十年来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都较好地展示出新体新制、新人新事、新作风新思维,较好地展示出"一国两制"载体功能。体现"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已成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特别行政区的法治是"一国两制"新型法治。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居民都是"一国两制"法治的载体。面对全新形势、全新时代,倡导"一国两制"文明、构建责任社会具有现实意义。维护共同性,维护大方向、大原则与有效发挥特殊性和灵活性是一致的,把"一国两制"载体的功能充分加以发挥,是新时代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一构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港、澳问题 ,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符合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 ,1997年 7月 1日 ,1999年 12月 2 0日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 ,这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开启了港澳历史的发展的新纪元 ,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在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文化基因,如爱国主义的价值观、辩证法、和合原则及思维模式等,是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的重要思想材料。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脉渊源基础上,邓小平以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精华,解决了现实政治的难题,勾画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