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一部《红楼梦》淫者看淫智者看智一样,一出世界杯大戏,各看各的门道,看球星的看美女的看裁判的,看悲剧的看喜剧的看小品的,看技术的“红楼派”,看战术的“三国派”,看热闹的“春秋派”……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意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之一 ,就是在传统意境的基础上 ,创造了一种宏阔、悠远而又鲜活、深刻的艺术境界。《红楼梦》意境独特之处 ,便在它不仅以实写虚 ,而且以虚写实。有无相生之间的真情幻灭 ,隐含着沧桑的生命失落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系统的探讨精当的分析——评《眼前春色梦中人——〈红楼梦〉人物论》张澜《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艺术魅力无穷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研究也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对于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研究,但其中最不应该忘记的...  相似文献   

4.
人们很少意识到,长期以来,我们理解和接受的《红楼梦》其实是一部去掉虚界存在的"洁本"《红楼梦》,然而《红楼梦》中屡屡出现的"天命",其所占篇幅之多,密度之大,作用之巨,叫人不敢忽视,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与红楼实界相对的虚界,而完整的红楼梦世界应当是由虚界与实界共同构筑而成的,他们彼此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不可分割。通过与《麦克白》的故事机制相比较,可以看出,这其中虚界是对实界的预示,具有天命性质,实界是对虚界的敷衍,具有人力性质,而红楼梦悲剧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人力不敌天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人发感慨说:“今天所有文学刊物都有讨论《红楼梦》的文章,独无一字提《金瓶梅》。”“连它是《红楼梦》的渊源,没有《金瓶梅》就不可能有《红楼梦》这一点,也无人知道了。”①的确,长时期来,对于《金瓶梅》本身以及它对《红楼梦》等的影响,几乎无人进行深入研究。究其原  相似文献   

6.
赵飞鸣 《社科纵横》2007,22(11):126-127
《红楼梦》写作的"复义"性决定了它是多层次整合的结构,悲剧性主题居于中心地位,其根源在于日常生活定性范式和性格悲剧对生活主体的迫害。但是,作者通过人物内心的描写和他们在大观园中诗意生活的创造,对这一悲剧起到溶解、消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女主人公,林黛玉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用饱醮心血之笔塑造的悲剧典型。对于她性格的悲剧美,对于她人生悲剧的成因,多年来评论界已说得实在够多了。然而读《红楼梦>,对林黛玉一品再品,总让人对以往的评论有种憾然不足之感。总觉得林黛玉的个性美中暗含着某种扭曲。林黛玉的人生悲剧的形成不排除社会历史客观际遇的摧残,不排除封建礼教、封建思想负荷的压抑,不排除生理病理等先后天缺憾对她身心健康的损伤,此外还应该有某种主观自为的原因,这就是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才貌双佳的贵族少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毛泽东酷爱《红楼梦》的原因:毛泽东把《红楼梦》当成一部精细的历史来读;《红楼梦》表现出的浓厚的民主思想是毛泽东评判古代文化的重要的政治标准之一;《红楼梦》与毛泽东的审美趣味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也谈《红楼梦》后四十回王瑞盛《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不朽名著,犹如熠熠闪光的一块玉珏.说它是玉珏含义有二:一是《红楼梦》这一宏篇巨著,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堪称范本之一;二是《红...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詈词描写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詈词描写的审美价值黄德烈何谓詈词?晋词就是骂人的话。研究《红楼梦》中的骂人话,是因为署词是《红楼梦》艺术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忽视。同时也因为詈词是一种民俗语言.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我们重视它,研究它,正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现...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有一部书能够代表中国的古典文化,那想必就只有《红楼梦》了。曹雪芹的祖籍在辽宁,《红楼梦》里的衣食住行都有浓郁的辽河风情,辽宁大地上也涌现过许许多多优秀的红学家。从本期开始,让我们通过这些红学家的智慧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书。  相似文献   

12.
<正>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宋浩庆先生的专著《红楼梦探——对后四十回的研究与赏析》问世,似给红学界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红楼梦》是一部举世皆知的伟大作品。然而,自曹雪芹大体上完成了这部不朽的小说之后,争论也就留给了后人,《红楼梦》一书就成了一部二百多年来难解的谜。尤其是公元1791年、1792年程甲本和程乙本摆印本问世之后,又成了一个争论的焦点,而争论主要是集中在后四十回。这个问题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就成了研究《红楼梦》的一个方面。其中,争论的问题不少,而主要是后四十回到底全是高鹗所补,还是如高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悲剧和喜剧的相互关系为契机,通过对悲剧和喜剧存在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实际考察,认为二者作为美学范畴同是现实性和现存性矛盾冲突的产物,具有直接同一性。这一本质关系决定了悲剧和喜剧必定同时存在,并且一一对应,体现出悲剧和喜剧的并存性和对应性。而悲剧和喜剧本质外化的悲剧性和喜剧性,作为具体的美感,诉诸审美主体感观直觉的都是悲剧和喜剧的单一性和对立性。这是作者学习马,恩悲喜剧理论的一点启示,就正于理论界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小说史的两座高峰,《红楼梦》与《金瓶梅》都以描写世情见长,但在审美观念上,二书又大异其趣:一为时代悲剧,一为人间喜剧。《红楼梦》旨在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将大观园既写成封建时代的王道乐土,又写成人性人格的黑暗王国。那里演绎着青春的悲歌,也造就了一位将“护法群钗”当作毕生事业的悲剧英雄贾宝玉。《金瓶梅》意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所以其关注铜臭与淫乐相长的世界,卑贱、卑微、卑劣构成了一幅百丑图,也昭示出作者对自我毁灭者的冷嘲热讽及苍凉无奈。两部作品都以主人公出家作结,反映了创作者“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思想,但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不同的。作者从人生境遇及思想文化素养等入手,分析了二者虚无思想的支点与落点,并以蹊径独辟、新旨迭涌的文本分析提供了丰沛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丈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作品,它具有许多无法重复的独特品格。要读懂《红楼梦》,必须认清宝玉其人的来历,宝玉身上,蕴藏了一部红楼的全部奥秘。“衔玉而诞”这一细节,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掘,人们常常只把这一细节视为作者的一种浪漫手法,忽视了它可能具有的重大内涵。其实.“街工而诞”这一细节是作者为了标示宝玉其人的身世之秘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具有网结全部情节的枢纽作用。可以说,搞不清这一细节的确切含义,我们就不能按照作者的思路去读作品,一部红楼也就如同天书,红楼之谜…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的两条线,一是贾府的经济由盛到衰,一是宝玉黛玉爱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两者的关系,我们不能说贾府的经济衰败是宝黛的爱情造成的,但我们不能不说贾府的经济衰败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这两条线所包含的内容完全不同,但却都是悲剧结局。一、“富贵流传,已历百年”的贾府终成衰败之家《红楼梦》第五回借宁荣二公之灵告诉读者“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但到《红楼梦》开篇时,贾府就不怎么景气了。面对贾府的不利形势,宁荣二公也不能不为之太息:“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运终数尽,不可挽回”,作者借宁荣二公之口道出了贾府衰败、封建社会衰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严铭 《社科纵横》2013,(11):137-140
俞平伯先生很早就指出":《红楼》作者心目中固以《水浒传》为范本"。笔者认为《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群体人物的手法上确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本文试图从设计人物群体生存和活动的理想环境、表现人物群体的价值取向和风尚追求、安排人物悲剧命运的轮回观等方面进行比较论述,说明《水浒传》在抒写群体人物的手法上对《红楼梦》有影响的迹象,也说明《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能继承开新。  相似文献   

18.
王建成 《社科纵横》2009,24(8):162-164
契诃夫的最后一部戏剧《樱桃园》自从问世以来在舞台上一:直就被人们进行不同的阐释,但笔者却坚持认为该剧是喜剧。从女主人公朗涅夫斯卡娅之“丑”的剧情看,《樱桃园》应该是作者所说的“喜剧”。从作者的贫苦出身、医生职业以及他的婚恋生活看,笔者也渴求身体康复后自己的“新生活”的到来,该剧具有浓厚的喜剧特征是不足为怪的。  相似文献   

19.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刚 《社科纵横》2005,20(1):188-189
威廉·莎士比亚 ( 1 5 6 4— 1 6 1 6 )于 1 5 96年 ,取材于乔万尼的短篇小说《蠢货》、《罗马人的事迹》和英国剧作家马娄的《马尔他岛的犹太人》 ,写成了一部他第一阶段后期著名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此剧的主角之一夏洛克的命运牵动着成千上万读者的心 ,他的毁灭 ,激发了人们对他的怜悯和对当时社会的恐惧。本文将从民族、宗教等方面申诉夏洛克形象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0.
评《废都》的艺术模仿潘承玉可以说,《废都》是一部以作者自己的一段精神生活即“心灵真实”为基础,用艺术想象为粘合剂,组接了《红楼梦》、《金瓶梅》、《百年孤独》等中外名著的某些成分,艺术上简单模仿的一部当代小说。第一,结构和主题指向上模仿《红楼梦》。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