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常德丝弦是湖南丝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章通过对湖南常德丝弦的发源、形成与流传的考证,以及就湖南常德丝弦的调式特征、结构、成因、曲牌、风格的研究,指出湖南常德丝弦调式音阶中的偏音、调式主音的互转的特殊性,肯定了乐句结构、转调、终止等旋法特征在常德丝弦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忠 《百姓生活》2013,(1):45-46
今年67岁的文春华是巴蜀地区知名的二胡盲艺人,他每月只有几百元的民政救济金,主要靠从事民间演艺为生。然而,双目失明、收入拮据的文春华,却有一个小他22岁的年轻妻子与他真情相濡以沫。他们的幸福婚姻故事,在民间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曲艺项目平舆丝弦道,因使用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自清末产生至今,丝弦道已有百余年历史,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老曲种。丝弦道在不同时期的文化风格变化发展如下:自雅而始,继而由雅到俗,进而达到雅俗共赏之境。  相似文献   

4.
作为湖南地方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常德丝弦经历了一个艰难而又传奇的过程,最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常德丝弦已经成为常德的文化符号,推动着常德文化向前发展,不断丰富和提升着常德人民的文化生活.常德丝弦在常德创建文化名城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正荣 《老友》2012,(3):48-48
《二泉映月》(人称“阿炳”的华彦钧作曲)此曲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为背景,旋律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使人联想到一个拄着竹棍的盲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挣扎,却不向命运低头。此曲与风月无关,与凄惨、悲切、博人同情不尽相同,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6.
“长阳南曲”,亦称“丝弦”,是湖北地方小曲中较为古老的曲种之一,主要流传在鄂西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尤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资丘一带为最盛,原称“南曲”,1962年始定今名,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娶媳嫁女、诞子祝寿及劳动之暇时的弹唱曲调。据其艺人所传遗物和师承关系等方面考证,约在清乾隆、嘉庆年间,“长阳南曲”即已在鄂西土家族地区演唱,至同治、光绪年间,在长阳、五峰盛行,距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长阳南曲”是土家文化与汉文交融而产生的艺术结晶,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地方方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土家族“民间交响乐”——建始丝弦锣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变迁,丝弦锣鼓现主要活跃于丧葬文化。若能对其进行创造性的继承和改造,对促进土家族地区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隋唐五代时期,佛教盛帜,通俗化讲经风气的强劲濡染赋予说唱新的思想内容,而且在文本体制和说唱程序方面产生巨大影响,使其由简单的盲艺人行乞辅助发展成为具有宏富深邃的思想蕴含与独特别致的说唱程序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地域性民间说唱文学,陕北说书在思想内容、文本体制和说唱程序方面均表现出受敦煌讲唱文学影响的痕迹,对于研究传统说唱文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考察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确立于上海的中国民族室内乐新形式——丝弦五重奏,对其历史脉络作了较为细致的梳理,解读了胡登跳先生对于丝弦五重奏的贡献以及他创作的元特征,提炼出了至今仍可为中国作曲家所借鉴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0.
作文题库 在我们的心底有很多美妙的歌声:有的充满正义,有的蕴含真情;如自然的天籁,似丝弦的低语;飘动着明亮的希望,荡漾着温暖的柔情……凝神聆听,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民族音乐学研究开始关注“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对民间音乐及其社会关系的价值和意义,学界研究民间鼓吹乐艺人大多围绕“乐种和乐社”,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关注较少。以鼓吹乐艺人为例,分析转型期区域群体、专业技艺和管理体制等对民间鼓吹乐艺人身份建构与认同影响,从民间性、专业性与合法性(文化身份)的层面提出鼓吹乐艺人的身份建构与认同策略:加强区域群体对民间鼓吹乐艺人体认,从社会需求层面定位民间鼓吹乐艺人专业技艺发展方向,社会管理层应赋予民间鼓吹乐艺人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2.
清风习习的早晨,当一轮朝阳染红汉江的时刻,位于汉江河边的老河口滨江公园,垂柳摇曳,鸟语花香,游人如织。公园中央,一支古色古韵的"丝弦乐队"正在激情飞扬地演奏着一首首古朴典雅的丝弦乐曲,成为小城一道靓丽的艺苑风景线。这个乐队演奏的曲牌,就是前不久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河口丝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是中国戏曲界发生重大变迁的时期,本文就这种变化的成因和意义进行了探讨。戏曲界的变迁,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戏曲艺人有了国民资格;在经济上,表现为戏曲艺人劳动报酬的分配方式与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格尊严得到承认;在文化上,戏曲表演不再被视作贱业,戏曲艺人开始为世人所接受。这些变化突出体现了戏曲艺人的“国民意识”的确立,促使其由古代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化。另外,戏曲界的变迁离不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帮助。革命党人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个关心戏曲艺人社会地位问题的政治势力,在改变千百年所形成的世俗偏见、培养戏曲艺人近代人文精神等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乾嘉年间,扬州成为仅次于苏州的重要的昆曲演出中心,究其原因,与苏州艺人在扬州的活动有着极大的关系。苏州昆曲艺人大多为扬州戏班的中坚力量,成为此时花雅之争中雅部的重要力量。苏州昆曲艺人在扬州的流布促进了昆曲唱腔与扬州地方歌舞的融合,形成了带有扬州特色的扬州昆曲,从而丰富了中国戏曲舞台。  相似文献   

15.
史诗是一种植根于地方性知识传统的艺术想象或展演,也是民族诗学本位研究——诗学人类学实践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其考察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艺人与听众的互动,艺人与语境的互动以及艺人、听众与语境三者的多维交融。本文基于史诗《罕·哈冉贵》文本与演唱传统的个案考察,通过对艺人、听众与语境三者的非结构性模型及其语境互动的微观诗学解析,勾勒了在特定展演的场域性环境中非结构性的构成要素和互动模式如何对极具结构化特性的事件框架产生效用和影响的动态运作及其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古代艺人创作戏剧主要是为了满足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 ,因而不得不受大众审美追求的支配。通过对大众审美与古代艺人历史剧创作关系的分析和阐释 ,认为反映在历史题材的艺人剧作中 ,大众审美的假定性、约定俗成式、极端类型化等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历史剧作品的叙事结构及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韩国演艺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青年艺人自杀现象也屡见不鲜。分析近些年韩国青年艺人的自杀案例,可以归因于经纪公司、经纪人以及青年艺人自身等方面。由于我国演艺事业也存在类似问题,因此,研究韩国青年艺人自杀现象对我国演艺事业在演艺立法、管理机制、利益分配、规范艺人自身以及公众和媒体等方面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倡优、俳优与侏儒--汉代艺伎考系列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代,倡优与俳优同属艺伎,但他们的职业技能又有区别,倡优以音乐表演为主,俳优以言语滑稽逗笑见长.侏儒属俳优中之一种.倡乐则是对倡优、俳优侏儒等艺人娱乐活动的总称.就性别而论,在汉代,倡优艺人男女都有,俳优侏儒艺人则只有男性.就流行状况而言,倡优相比俳优侏儒的流行范围要更为宽广.虽然他们作为艺人都具有一定的才能,但他们却遭到社会流俗的轻视.汉代艺人的性别特征,反映了礼教对女性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访问和所谓成就无关,我们只关注那些视流浪为自由的艺人,以及他们在这个物质主义盛行的世界里的生存,我们记录他们并以此映照艺术流浪在这个世界的精神实况。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吉林省手风琴音乐的创作现状并不乐观,进行手风琴音乐创作的老艺人们大都年逾古稀,很多都已离世,只能从老艺人留下的历史资料或艺人们的口述中探寻当年吉林省手风琴音乐创作情况的蛛丝马迹.艺人们从事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出发点除教学需要和个人兴趣之外,重要的一点是传承民族文化.要改善吉林省手风琴音乐创作的现状,一是要思考手风琴表演形式的创新,二是音乐创作素材的挖掘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