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视域中的金融人才培养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国金融业必须加快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以适应金融改革发展的步伐。而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发挥其个人才能的育人机构,应该强化创新意识,拓宽专业口径,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使其能有效地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广州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确立“金融强市”发展战略以来,现已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决策中心、管理中心、运营中心和资金集散中心的地位。经济金融全球化、金融强省战略、广州经济发展、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等都为广州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带来机遇,同时,经济金融全球化及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以及内部发展的不足对广州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能够抓住当前金融改革发展的契机,由政府主导和推动,提供优惠政策和制度环境,完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超前发展,加快金融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五年保护期的结束,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加剧了对于金融人才的争夺,国内金融业将会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加强对金融人力资本的重视,已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当务之急和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金融业的发展更是如此。但相对于中国其他地区金融业的现状,西部金融组织体系正在完善,金融市场刚具规模,金融宏观调控有待改善,金融监管体系基本形成,西部金融人力资本存量既存在国外金融机构的争夺,也面临着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本文拟对西部地区的金融人力资本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旨在揭示西部金融人力资本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现状与路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下,有效的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切需要.根据行业生命周期和企业能力分析,我国金融业进行综合经营是必然选择.我们的政策建议是:要加快研究和制定金融综合经营的法规、政策,为综合经营的稳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应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增强金融监管能力,建立严密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以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控股公司是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较为适当的模式,应通过构建金融控股公司,适度开展金融综合经营;同时,应大力学习和借鉴境外的金融综合经营业务,加大综合经营人才的培训力度和激励机制,走渐行渐近的综合经营道路.  相似文献   

5.
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金融也将日益融入国际金融业竞争中。市场经济条件下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 ,加之 ,金融业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 ,而且金融业的风险极具扩散性 ,为防止市场失效 ,以防范、控制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维持稳定和均衡的宏观经济环境 ,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安全高效运行 ,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已成共识。本文专注于对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扇形设想  相似文献   

6.
发展离岸金融中心是国际金融竞争新趋势对我国金融业发出的新挑战.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性离岸金融中心,具有内地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其正面影响远大于其负面影响.事实上,内地对把香港建设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早已未雨绸缪,且随着CEPA在金融方面的四大调整措施的完全实施,香港在事实上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竞争的基础上,对金融创新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金融创新法律的属性及中国金融创新法律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对我国金融业来说 ,既面临严峻的挑战 ,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市场份额将不断降低 ,人才竞争也更加激烈。金融业面临这些问题 ,应该积极寻求对策 ,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提高服务质量 ;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建设 ,实现金融业的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金融业将直接面对国外金融业的竞争.西方国家的金融业已由过去的分业经营演变为混业经营,而我国目前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在国内外的金融市场上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因此,我国金融业应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探索向混业经营的转变.而笔者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整个金融领域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促进了金融机构创新,提升了其竞争意识,完善了资本市场监管制度,而且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发展。但同时,互联网金融给传统的金融形式和金融理念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结构特点以及新兴业务模式,阐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从观念更新、调整转型以及模式创新方面提出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日益临近 ,中外资商业银行之间的金融竞争日趋激烈 ,金融人才竞争成为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本文对当前中外资商业银行人才竞争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比较分析 ,针对性地提出了中资银行面对WTO应采取的人才竞争策略 ,以顺利应对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金融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金融人才成为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高校是培养金融人的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了金融人才素质的高低。在总结新型金融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基础上,分析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苹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等方面提出高等院校金融人才培养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日本金融大改革的经济背景;阐述了日本为促进其金融业的竞争与发展,保持和加强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计划从1997年到2001年用5年时间对日本金融体制进行大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彻底改革日本的中央银行体制;改革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证券市场管理体制等。并提出了日本金融大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后 ,中国金融机构将全面面对国际著名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 ,金融创新将是中、外金融机构市场竞争的焦点。通过对中外研究 ,探讨了中外金融创新在原因、内容、效果上的差异 ,分析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与挑战 ;提出我国金融业近期金融创新的重点取向应在加强科学技术应用、扩展保险领域、银证联合创新等方面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 ,将对我国的金融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在体制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而且在金融创新上必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因此 ,高度重视国有商业银行推进金融创新问题 ,在新的竞争平台上 ,构建新的运作模式 ,突出自身经营特色 ,开拓出有发展空间 ,尽快提高金融创新的能力 ,应付WTO带来的诸多挑战 ,对中国银行未来的发展举足轻重 ,本文就中国加入WTO后的金融创新面临的挑战 ,目前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应对策略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从金融业的本源出发,在回顾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基于金融功能论及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金融发展质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尝试性地构建了包括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功能、金融稳健性五个维度共计43项二级指标的金融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对国家层面的金融业发展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金融机构将全面面对国际著名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金融创新将是中、外金融机构市场竞争的焦点。通过对中外研究,探讨了中外金融创新在原因、内容、效果上的差异,分析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与挑战;提出我国金融业近期金融创新的重点取向应在加强科学技术应用、扩展保险领域、银证联合创新等方面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与血脉,在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推动金融业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大湾区金融业的互联互通会产生更多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由于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优秀的金融科技人才供不应求,目前存在严重的人才供给问题。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主,应该主动迎合金融科技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状况,发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以期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国际金融业得到空前发展,并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随着国际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国际金融业出现了新的格局与趋势金融衍生品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国际金融业在高新技术的渗透下向网络化、电子化发展;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既竞争又合作;国际金融业向集团化发展;金融发展趋向自由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20.
金融实验教学内容与网络化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金融业为了迎接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挑战,急需补充大量掌握金融业微观操作技能的人才,这为金融实验教学的开展提出了要求.从高等院校的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来看,有10门可以作为开设实验的课程,并可进一步具体化为可开设实验的内容.另外,由于金融实验网络化教学的种种优势,在对可开设实验的课程的实验内容和适用软件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设计提出了网络化金融实验教学(科研)系统结构图,并提供了实验流程和重点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