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包世臣《说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世臣是清代嘉道之际经世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说储》则是包氏早期经世思想的代表作品。该书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与思想文化诸方面,倡导的是一种系统的、综合性的改革。它问世于十九世纪初叶,具有思想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2.
包世臣生活于清王朝由盛到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动荡时期,又长期接触社会下层,是以极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感受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包世臣主张"本末皆富",在此基础之上,进而建议将漕运、盐务交由商办,并发行一定数量的纸币,不但具有清除积弊、减轻民众负担等方面的作用,而且客观地体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包世臣关心民生疾苦,主张发展私营商品经济,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4.
包世臣是身历清乾、嘉、道、咸四朝的安徽籍学者、诗人,其诗歌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经世倾向。包世臣所处嘉道时期,国运趋衰,危机四伏,有识之士议论朝政,以国医自况,欲以诗歌讥刺现实、挽回世风;以顾炎武《日知录》为代表的清初实学在嘉道以后得以再盛,以常州今文经学为代表的儒家经世之学取代了康、雍时期空谈心性的理学;同时,这一时期的宋派诗与复古诗交相呼应,力矫乾、嘉以来的萎靡诗风,以扶人心、正诗格。包世臣经世诗正是特定的社会及文学转型时期的产物,也标志着同代作家(包括诗歌以外文体作家)共向追求新的文学风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魏源是晚清经世学风的倡导者,他以编选《皇朝经世文编》的学术实践开创了晚清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气,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皇朝经世文编》的编纂,不仅使魏源掌握了倡导改革的理论上和史料上的依据,同时也反映出他所具备的改革家和思想家的基本素质,标志着其经世思想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经世思潮的盛行,源于乾嘉年间常州学派的提倡,而至龚魏时则大为显耀,成为学术界的翘楚。传统观点认为.今文经学在常州学派的提倡下,转变为经世思想,后被龚自珍、魏源等接收,演变为道光年间的显学。然而,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承接却讳莫如深,或者牵强。事实上,包世臣扮演着中间者的角色,将常州学派的思想传递给龚自珍、魏源等,进而导致了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盛行。  相似文献   

7.
包世臣是我国十九世纪上半期一位提倡改革的思想家。包世臣(公元一七七五年至一八五五年),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他生活在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经历过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他目击时艰,关心国计民生,以经世致用为治学目标,怀抱“经济大略”,力图有所革新。但他的一生却坎坷不得志,三十四  相似文献   

8.
清代嘉道时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唤起了一批士大夫的忧患意识,竞相提出各种改革主张乃至从事某些财政、经济改革的实际活动.包世臣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天下之富在农"、"本末皆富"、提倡私人商业活动、"行钞代银,夺银之权"等经济改革主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10.
试论包世臣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世臣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的主张。反对“重本抑末”,提倡“本末皆富”,主张改革盐政和漕运,禁绝鸦片贸易。这些思想已超越地主阶级的范畴,成为中国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新的社会思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一包世臣是第一次鴉片战爭前后的一位爱国、进步思想家,是近代地主阶級改革派经济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和修养的人物,对当时的政治、軍事、经济、財政以至若干技艺方面的問题,他都有所論述。他的经济思想,尤其是近代的一份值得重視的思想遺产。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涇县人,生于1775年,歿于1855年。在他生时,清朝統治下的康、雍、乾“盛世”,已处于桑榆晚景,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矛盾,已发展到十分尖銳的地步。社会財富日益集中于貴族、官僚、紳士等大地主以及与他們結納在一起的大商人手  相似文献   

12.
13.
<正> 贺长龄,字耦耕,湖南善化人,清朝嘉庆十三年进士,历任山东巡抚、贵州巡抚及云贵总督等要职,是道光朝有名的封疆大臣。他曾组织编纂了著名的《皇朝经世文编》,以六部取掌为依据,大规模、有系统地整理了有关所谓“经世实学”的文章,被誉为晚清经世派的领袖人物之一。贺长龄留有《耐菴奏稿及公牍》,其中大都反映了他的经世主张。他与陶澍等人,不仅市张经世致用,并将他们的思想体现于为政实务之中。他们的思想承上启下,汲取了古代儒家积极的入世精神,继承明末清初顾炎武  相似文献   

14.
包世臣的荒政思想:衰世中的民生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世臣是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经世思想家之一。他了解灾情,深悉其害;褒扬循吏,反对讳灾;立足政治高度,把握荒政要领。鸦片战争前,他指出烟、酒、鸦片是使人民穷困而不能防灾的直接原因,建议陆续稳慎地控制烟酒经营,并严禁鸦片输入;战后,他较早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是导致民贫而难以救荒的重要因素。他的荒政专论筹划周密:政法方面,他主张缓刑,同时加强治安,严惩粥赈舞弊,注重用人;社工方面,他建议利用富户捐赈,调节贫富对立;经济方面,他讲究救荒物质的掌握、采买,精打细算;技术方面,他精心考虑粥赈、平粜的程序,总结麦米加工方法。这些思想,表现了他对衰世民生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史学界的一些同志在探讨十九世纪中期地主阶级知识界的学术和政治动向时,运用了地主阶级经世派这一概念,认为太平天国的被镇压和六、七十年代的“同治中兴”,就是经世派崛起的结果。这一提法虽不无道理,却略嫌笼统。因为,一个学术或政治派别,一般要有共同的学术观点或行动纲领,而就我们所知,姑不论林、龚、魏,即使是所谓经世派中坚的曾、左、李,在内政外交等方面也表现了很大的不同。与其把这些人划作一个学术、政治派别,莫如说他们都是晚清儒学经世思潮中各各施展其抱负的地主阶级自救分子。  相似文献   

16.
在农民斗争、西方列强侵犯的强烈刺激下,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俞万春关注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军备、军饷、兵力等方面做现实研究,编籍资料,并以小说形式提出改进方案,其《荡寇志》明显地表现出经世致用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例,中肯地探讨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贾谊认为,秦兼并六国,用的是法术诈力,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是必要的。但统一以后,为了巩固政权,就应该改弦更张,施仁心,行仁政、德政,以仁义为本。秦朝之所以灭亡,就在于取得政权以后,仍然以法术诈力为统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国策,不懂得"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贾谊建议汉文帝要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仁义"治国。他的思想不仅对汉文帝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对后世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8.
罗长裿作为传统士子,走出书斋,书生典戎,建功边陲,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不图安逸、忧国忧民的经世精神。不事虚文、热衷西学,敢于担当、勇于任事,关心民瘼、安民和众,整军经武、维护国权,构成了罗长裿经世思想的内在意蕴;时代变局的刺激,湖湘文化的陶铸,是这种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经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但清朝建立以后,为巩固异族统治,对经世思想进行百般摧锄,致使知识分子的思维指向和学术作风走进了驳杂细碎、与世无补的逆流中。鸦片战争前后,魏源异军突起,高扬经学经世、史学经世、学术经世的大旗,并究心现实问题,拉开了经世思想复兴的契机。从此,一股生机勃勃的经世思潮蔚然兴起.魏源的经世思想既是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中的一排巨浪,也对经世思想的复兴具有启动之功.  相似文献   

20.
《名媛诗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清代经世致用实学在女性世界别具意义的实践成果。从实学方面来说,是进一步彰显了其经世致用性,并扩大了其影响范围;从女性方面来说,则是使部分清代知识女性开始步出闺阁走向社会并放眼世界。就女性话语的表现形态而言,则意味着“内言不出”的传统闺闱戒律受到了非一般的挑战。但其中也不免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或许这就是清代知识女性尴尬却又是真实的状况——在走向近代文明之际,仍难免受制于沉重的历史因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