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现代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隐患~网络犯罪作为一种全新的犯罪形态也应运而生。2001年,欧洲理事会通过了《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其中明确陈述了网络犯罪的内涵,即“危害计算机系统、网络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滥用这些系统、网络和数据的行为。”[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因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数量急剧增加。如何有效遏制计算机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在金融犯罪已经出现了新的形势,即通过运用互联网络进行金融犯罪。而且网络金融犯罪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了金融领域的秩序。我国的网络金融犯罪出现了手段智能化、犯罪成本低和高收益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网络金融犯罪主要特点,在罪名的认定上,使其合理归罪,做到罪责刑的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成为了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关于计算机的犯罪案件也呈不断上升的态势。要处理这些案件,需要对计算机证据进行取证和分析。计算机犯罪取证成了一门重要的新学科。本文将对计算机犯罪取证技术和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70年代迅速增长,80年代以后则愈演愈烈。据美国FBI统计,美国每年因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德国外长菲舍尔曾称:网络犯罪给德国造成的损失每年约达1000亿马克。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犯罪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逐年猛增:1999年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仅为400余起;2000年剧增为2700余起;2001年又上涨到4500起,其中90%以上的计算机违法犯罪牵涉到网络。2005年,国内处理的网络安全犯罪近3万起,国内网民因为网…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已被广泛的运用于社会的各方各面,针对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也随之增加。本文将结合司法实践,就现行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主体、主观意图、客观方面及刑罚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7.
张萨萨 《职业》2017,(27):111-11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手机的普及,使网络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网络世界并不完全是净土和乐园,网络净化缺失及网络监管滞后,使得网络文化中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许多负面影响.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和对策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够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但是这一时期他们的心智发育并不完全,在受到社会环境及网络环境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冲击下,加之部分家庭、学校缺乏关爱及监管,青少年已经成为了犯罪的高危人群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总体依然呈上升趋势,且犯罪模式向着低龄化、集团化、智能化发展,在国家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这必然会带来不小的社会问题,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显得尤为重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及社会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断完善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青少年对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指数式的增长,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然而,在这种社会发展现状下,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犯罪已经日益突出,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影响。于此,本文在法律层次上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特点、犯罪领域,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前期征兆进行社会分析,消除青少年网络犯罪,重在预防与控制,为社会的法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引人关注。通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发现未成年犯罪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分析我国互联网环境对于未成年成长而言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找出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诱因。针对互联网的缺陷,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叶继红 《社会学》2001,(3):52-56
高科技犯罪是伴随计算机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犯罪,计算机的出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犯罪机会,计算机的普及使高科技犯罪趋于大众化。高科技犯罪直接危害到一国的信息(包括经济信息、政治信息、军事信息等)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利用网络便捷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信息的曝光及使用率,给不法分子提供了行骗诈骗的可乘之机。而我国对电信诈骗犯罪中帮助取款人的刑事责任分析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导致司法判定标准不一,严重造成了审判执行的混乱。因此,本文从当前我国在电信诈骗犯罪中对于帮助取款人的刑事责任判定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电信诈骗犯罪中帮助取款人的刑事责任判定的要点,以期与大家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将来国家之栋梁,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是否兴旺昌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青少年犯罪不但给自身和家庭带来无法弥补之伤害,也对社会、国家之稳定产生重大隐患。预防青少年犯罪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国家的长久发展。本文将从李天一案开始说起,总结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出自身见解。  相似文献   

14.
张贤为 《现代妇女》2014,(7):130-130
我国刑事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不作为犯罪和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本文从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内涵、理论论证等方面简述不作为犯罪义务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顾梦桃 《现代妇女》2014,(6):145-145
加强犯罪心理学研究为治理犯罪提供理论价值基础,在治理犯罪以及刑事一体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些年来,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与成果,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首先阐述了犯罪心理学研究在治理犯罪及其刑事一体化的作用,然后对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定位等若干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与世界接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同制度和文化的冲击,对于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现象的频发,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严峻的形式使得对于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分析和预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司法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青少年犯罪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普及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从单位到个人都习惯于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购物、炒股和办公以及处理银行事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它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的需求日益增强,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存在着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另外,网络规模越大,网络安全事故的数量和造成的损失越多,病毒和黑客等网络犯罪给信息安全带来很大威胁,给用户带来极大困扰。本文主要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和应该采用的防范策略进行了探究,并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药品安全犯罪形式愈发严峻,虽说在刑法中对药品安全犯罪进行了相关规定,但是由于刑法打击面过宽,使得我国药品安全犯罪的数量不增反减,并且药品安全犯罪还具有高科技性及隐蔽性等特点,所以构建全面的防控体系非常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药品安全犯罪管理困境,并提出了防控药品安全犯罪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犯罪所具有的诸如犯罪类型的多样性、犯罪的高智能性、犯罪时间上的规律性、犯罪的团伙性、女大学生犯罪的严重性、犯罪的突发性、犯罪的凶残性等特点,并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对预防和抑制大学生犯罪,促进大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董银朋 《现代妇女》2014,(11):189-189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都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在司法实践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犯罪状态,但是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对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界定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在司法实践中,针对具体案件的法律适用,若能切实把握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及区别,即可以避免确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的犯罪的人逃避法律的制裁,同时也从根本上保证那些在可以继续犯罪的情况下而发自内心的放弃犯罪,弃恶从善的行为人得到法律的宽容,从而可以减轻法律的处罚。本文旨在从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定义出发,分别分析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特征,从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相同与差异中更好地界定这两种未完成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