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视阈下的成长叙事是经由诸多当代女作家不断开掘的文学主题。在王安忆、铁凝、严歌苓、虹影等女作家的创作中,成长叙事呈现出不同层面的形态,无论是女作家对成长的追寻与反思、对苦难成长的追溯,还是对成长中人性扭曲的揭示,都融入了她们"创伤性"的个人成长记忆,共同构成了成长叙事在精神层面的深刻内涵。正是由于当代女作家们在这三个方面的努力,"文革"背景下的成长叙事才为当代文学增添了璀璨的色调。  相似文献   

2.
泰雅族新生代女作家里慕伊·阿纪以其儿童视角的文学叙事策略、细腻的笔法和对民族文化的书写,丰富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内容,提升了他们创作的思想深度。促进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由政治自觉向审美自觉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在西方催生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也给东方文学带来了新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家纷纷在其文本中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其中最典型的是以"娜拉"的出走与叛离为代表的"娜拉现象".中国女作家丁玲和朝鲜女作家姜敬爱自觉地在创作过程中结合个体的身世、经历体现了自主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叙事模式是社会政治、文化特征在文学艺术界的反映,是文学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套路.陪都电影在叙事模式上呈现出"木兰从军"(女性革命叙事)、"革命的罗曼蒂克"(女性爱情叙事)和"娜拉出走"(女性成长叙事)三种明显的模式化倾向.这几种模式彰显了陪都电影的价值诉求,在本质上仍是革命叙事的"同质异构".  相似文献   

5.
从古代女作家小说写作的角度 ,梳理了从 17世纪到 2 0世纪初女作家创作弹词小说的巨大成就 ,采用性别研究的方法 ,揭示女性叙事独特的视角、主题和写作特点 ,得出女作家弹词建立了我国女性文学的叙事传统 ,并对现代小说叙事产生一定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朱马拜·比拉勒是当代新疆著名的哈萨克族作家,其文学创作深受本民族传统文化与汉文化的双重滋养,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语境下特有的思维特质与创作心理。对其作品的研究,多数研究者倾心于作品中浑然天成的民族精神及文化内涵的挖掘分析,鲜有人关注隐匿在文字深处的自然镜像。草原之子的朱马拜,对隐匿在文字深处的自然关切是其潜在生态意识的一种自觉写作,是动物叙事视角、民族命运与文化以及人性深处的生态自觉为切入点,围绕作品中关于"人"和"物"的不同叙述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虹影是英国籍华人女作家.进入 90年代以来,她的复杂的经历及其创作的小说、诗歌,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虹影的小说充满了极端的女性经验,以诡秘而犀利的文风,在文坛独树一帜,其作品也成为当今最有争议的一类.  相似文献   

8.
身份问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这在海外华人女作家的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漂泊海外的经历使她们对身份有着更多的感受和思考,为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她们徘徊在中西文化边缘,记录着身份转变过程中艰难的心路历程.基于这一共同的创作主题,文章突破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语言界限,分析了三位海外女作家於梨华、汤亭亭和虹影的作品,表明对自我身份的书写和重构已经成为当代海外华人女作家创作中一种自觉的身份书写.  相似文献   

9.
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在其短篇小说<黄色糊墙纸>中, 对以往女作家关于疯女人的叙事传统有了很大的突破.相对于将疯女人置于文本的边缘地带,她则将其引入文本中心;相对于将叙述重心放在一个女人被逼疯的结果上,她则把笔墨聚焦在一个女人是如何被逼疯的过程上;相对于倾心描述疯女人壮烈的死,她则注重刻画其艰难的生;相对于疯女人的失语状态,她则赋予了疯女人以充分的话语权.吉尔曼对女作家关于疯女人叙事传统的突破,鲜明地表现了她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
虽然女作家们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并不刻意彰显“女性写作”的色彩,但她们的作品还是呈现出比较鲜明的女性写作的特色。以第一人称叙事、散文化的倾向和非叙事话语的适度言说等,构成了新时期女作家报告文学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故事意识和小说理念从创作初期就交织纠缠在一起,并在他以后的叙事进程中呈现出悖论关系。作为一个"文体家"的定位正体现在沈从文的故事模式及其与小说理念的悖论式的内景中。20世纪30年代成熟期的沈从文往往在小说中自觉而且刻意地营造一种讲故事的语境。对故事语境的自觉,同时体现的是自觉的小说意识。沈从文的创作因此既表现出由故事形态向现代小说模式演化的渐进历程,又表现出对叙事意义的艰难探寻,最终以其对"叙事"的自觉超越了"故事"与"小说"的二分,呈现出某种本体性。审视30到40年代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一个乡下人是怎样从乡土闯到都市,逐渐在大学体制中变成一个孤独的都市现代人,最后作为一个曾经的"讲故事的人"走向"死亡"的象征性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新文学史上现代新诗的发展为纲,概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浙籍诗人域外诗歌翻译和创作的互动实践,探讨了群体的诗歌活动对于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重估了现代浙籍诗人群体译诗对中国新诗学建构的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3.
身体是性别文化的载体,男作家关于女性的身体叙事往往呈现了男性对女性肉身的"窥视",情色意味较浓.而女作家的身体叙事则往往与女性自身的整体存在密切相关,强调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与意义的表达,呈示了审美体验的身体性,是一种非"私人化"的"集体型叙述声音";传统色情文学基本上是男性创作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男性读者的"窥视欲",呈现了明显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叙事理论的核心词汇是"故事"与"话语"。这在新文人剧中表现为"故事"及其"讲述"的视角,即男性叙事与女性叙事。这两种叙事视角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在新文人剧中,男性叙事由"隐含作者"掌控"话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男性"故事"的书写;女性叙事呈现在受众面前大多是有关女性的种种"故事",其表征之下却蕴含着创作者自觉或不自觉的"话语"掌控。本文将结合叙事理论、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新文人剧的"故事"叙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虽然随着女权主义批评的兴起,女作家的创作实践日益受到关注,但相比而言,批评家的目光大多集中于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而对于女性小说的叙事艺术特色重视不够.事实上,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曾经历过一个艺术的不自觉到自觉的转化过程,为此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除了如今已众所周知的凌叔华、萧红、张爱玲等外,还有民国时期主要以短篇小说见长的沉樱、罗淑、罗洪与梅娘等.虽然她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但沉樱的"没事找事"、罗淑的以细节体现世态炎凉、罗洪的以对话表现性格以及梅娘对视点的运用等,不仅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同样也为整个现代中国小说艺术走向成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散文以其感慨淋漓、纡徐往复、一唱三叹的"六一风神"著称于世,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多元灵活表达方式也是构成其"风神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欧文中不论序、记、墓志碑表还是史论与史传等,都能自如灵巧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或以叙为议,或以议为叙,或夹叙夹议,或议论兼抒情,或叙事并感慨,或叙事中带悲慨以发议论,或叙、议、情水乳不分,如此等等,都离不开对司马迁《史记》的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17.
以黄土地文化为背景的西北文学创作,其地域性与民族色彩相当鲜明,也最具有西部地域文化的意义.正是在这一特有的文化生态的影响下,西北报告文学创作也表现出其独有的审美形态.对西北人民生存状态的形象记录、时代精神烛照下的人性书写、多元文化生态影响下的政治叙事构成了新世纪报告文学独特的西北叙事.  相似文献   

18.
“五四”女作家的小说叙事具有独特的“自足性”.她们以作家主体为话语中心,以个体的感知替所有角色代言,小说中各种叙事技巧的使用皆为达到个体言说的快感.从叙事视角看,作者、叙述者、被叙述者的身份不断出现重叠、错位和流动.从叙事结构的安排来看,作者惯用书信、日记等体裁推进情节发展,交代故事背景,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女作家对小说叙事结构的安排,同时又给单纯的以“心理-情绪”为中心的结构以物化的情节形式.“五四”女作家这种叙事上的“自足性”与她们当时“边缘化”的生存心态和女性意识有着直接的联系.文章力求通过对“五四”时期女作家代表性小说的叙事特征的分析,展现其背后隐含的“五四”知识女性独特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9.
女性叙事一度被称之为"新体验小说",有些评论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审度女性叙事,认为这是一种"躯体写作"。文章通过对几位女作家的作品作了比较研究,以为女作家极力彰显的是自我意义的叙事话语,试图表现否定"父权"和女性传统文化后的女性个体的生存状态。但这一时期女性叙事在突现女性自我的缺失时却又不同程度地陷入自我的迷失中。  相似文献   

20.
论《大浴女》的叙事特点及其叙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近期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方法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在小说叙事方法的探索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小说体现出作者对于叙事学、文体学思想的自觉关注和在叙事技巧方面的积极探索,突出了叙事技巧在深化文本主题上的艺术表现功能.《大浴女》通过对叙述声音与叙事眼光的巧妙运用与转换,使其探讨灵魂,关怀人性的主题得以更好地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