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从群体遗传的DNA线索看东乡族族源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NA分析技术的发展为进行民族识别和分析民族起源、迁徙、流动、融合提供了新手段。本文在国内外首次应用D13S317基因座第 11号等位基因频率指标 ,计算了东乡族群体遗传动态数据。结果发现 ,东乡族和回族遗传距离很近 ,且东乡族中具有白种人血缘混杂。结合其他有关资料 ,我们认为东乡族的起源与元代蒙古军带来的中亚工匠、签军有关 ,亦与当地蒙古族、回族、藏族人群的融合有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民族研究提供群体遗传方面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回族学学科体系与方法论创新问题,进一步揭示回族的群体遗传特征和起源、迁徙途径,本文将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移植到回族学研究中。对回族和相关的国内外人群的Y染色体上SNP位点的多态性数据进行了研究,使用Arlequ in2.0软件计算了Fst遗传距离,并且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回族起源迁徙研究得出的证据可以与结合民族研究的成果和相关历史资料相对应;证明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和移植到回族学研究中;同时,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在回族学研究中的成果将为回族群体的医学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直接为回族群体的人口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元明之际的青海高原,经过了长时期的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过程,形成了以汉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和撒拉族等为主的6个世居民族之分布格局.明王朝针对这种民族格局,采取了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使青海多民族格局定型化.青海高原局部地区长达千百年的民族发展与融合过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进程的典型例证之一.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的桂东北地区是广西人口迁徙较为集中的区域 ,少数民族人口的迁徙占有一定份量。本文主要考察了这一时期桂东北地区回族的分布与迁徙概况及特征 ,并分析它在迁入这一地区后与其他民族所发生的相互影响 ,认为回族迁入为桂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海南回族古籍的整理范围和时限,然后在民族来源、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语言的研究和意义等三个问题上阐述了海南回族古籍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使读者对海南回族古籍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云南回族向东南亚的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继德 《回族研究》2003,78(2):36-46
约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于战争、起义及逃避政治改革等诸多原因,云南回族穆斯林曾先后多次由开辟已久的西南丝路通道迁入缅甸、泰国北部等地,并进而形成两个定居境外的回族穆斯林派生族群———"潘塞人"和"秦和人"穆斯林。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人类学、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潘塞人"、"秦和人"的迁徙历史、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云南回族迁徙东南亚的历史脉络,为回族学跨境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民族实体之间因政治决策、社会变动或族群迁徙等因素导致的族际接触或交流,往往会使民族间的文化发生涵化.从而,促使民族交流与融合时期的重要表征--语言的融合及词汇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1999年12月26-29日,全国第十二次回族学研讨会在京举行。“ZI世纪与回族”是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在立足本土研究的基础上,应将研究的视野拓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研究者共同参予回族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使中国的回族学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性学科,这既是中国回族学研究的新起点,也是回族学研究所追求的目标。国家民委副主任牟本理出席闭幕式,并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希望今后在回族学的研究中,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9.
新疆回族服饰纹样具有不同于内地其他回族服饰纹样的特点。文章采用心理投射机制理论,从回族进疆的迁徙方式和多民族服饰文化氛围两个方面,剖析民族文化心理投射对服饰纹样生成所起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回族妇女信仰伊斯兰教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族是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她的发展历史与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时至今日,伊斯兰教仍然在回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领域内产生着重要影响,并使其保持着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某些特点。回族妇女除了具备回族应有的一切特性外,在社会心理、自身心理方面是否还存在着区别于本民族男性的某些特点呢?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实际上已经从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心理差异方  相似文献   

11.
安多地区自元明期始,逐渐形成了汉、藏、蒙、回、土、撒拉、东乡、保安、裕固等多元民族文化共存一体的格局。出现了安多地区多民族聚居互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宗教信仰认同及形成的多元文化共生现象,展现出了安多地区文化共生模式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安多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汇地区,这里有汉、藏、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蒙古等民族生息繁衍,在长期的交往互动过程中,结合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关系,本文立足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归纳了对等互动型、经济互补型、包裹嵌合型三种主要的民族关系发展模式,并探讨了安多民族关系模式形成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以阿拉伯 -波斯字母拼写自己语言的现象 ,有其形成的过程。以唐元以后入华西域人后裔为主体形成的回回民族中 ,有相当部分其祖先的母语为波斯语。波斯文为蒙元帝国的官方文字之一 ,时称回回字。元、明、清三朝均设有官办教授波斯语的专门机构 ;而随着同汉族的多方接触 ,汉语逐渐成为以回族为主的甘宁青一带穆斯林少数民族的交际语 ;同时在伊斯兰文化背景的影响下 ,回族学者创造了用阿拉伯 -波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新母语———汉语的方法 ,主要用作解经 ,兼用于日常 ,形成了现在称为“小经”的文字。而其他一些操突厥语的西北民族 ,如维吾尔、哈萨克等族 ,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仍然保存了自己的母语 ;受其影响的穆斯林民族如东乡族 ,则在保存自己母语的同时 ,在回族“小经”的影响下 ,创造出东乡“小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青海高原不同民族的体质状况,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各民族体质和健康水平改善,本文以"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数据为研究内容,对生活在青海省的汉、藏、回、蒙古、撒拉和土族等不同民族成年人(20~59岁)进行体质状况评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的体质达标情况从好到差依次为:蒙古族、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和回族,各民族成年人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相互比较各有特点,这与不同民族的居住自然环境、生活习惯、体育活动等有关。为此,建议在青海高原地区应针对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加强体育锻炼健身宣传和健康指导工作,并深入开展体质研究,采取开发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等多方措施,以促进青海高原各民族体质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杨志娟 《西北民族研究》2012,(1):148-157,207
蒙元时期,回回人屡次策划或参与蒙古宫廷的斗争和政变,给蒙元政治带来重大影响,这与一些蒙古统治者支持推行回回法有直接的关系.随着回回法的兴废,回回商人也因此或沉或浮.  相似文献   

16.
The Hui (10.6 million) is one of the largest ethnic minority groups in China. Almost 100% of them, along with the Dongxiang, are Islamic, and are migrating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After moving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conflicts between rural–urban differences, ethnic identity, and religion beliefs and practices frequently occur. This study found that Islam has strong influences on migrant Hui and Dongxiang students’ identity, and cause some notable conflicts with the urban and school cultures. These conflicts penetrate many aspects of their lives such as clothing, dietary restrictions, religious practice and literacy, and schooling. This study also examines the conflict between Islamic culture and modern secular culture, and identify some implications for schooling.  相似文献   

17.
今天生活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东干人大约有13万,他们原本是清朝末年我国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在白彦虎等几位首领带领下逃亡中亚的陕甘回民后裔。由于他们迁徙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异域环境,并与内地回族在完全隔离的状态下生活了130多年,其语言、文化等受到相邻民族文化影响,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他们仍有较强的回...  相似文献   

18.
边缘化的中国穆斯林族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化的中国穆斯林族群是指那些生活在蒙藏等民族地区的回族及蒙古族穆斯林 ,由于他们人口少 ,长期与该地区占绝对多数的主体民族生活在一起 ,他们之间相互通婚 ,在主体民族强势文化影响下 ,接受主体民族的语言、服饰及生活方式 ,但仍保持了伊斯兰教信仰。学术界一般称他们为藏回、蒙古回回、傣回、彝回等 ,这些边缘化的穆斯林生活方式及历史来源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认识还不尽统一。笔者结合田野调查同时吸收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是生活在社会网络关系体系中的一个“社会再造体”,社会关系网络是人的社会资本.移民社会中,社会关系的重构,是移民获得社会资本的主要途径.伊犁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回族在这个移民社会中,通过三种模式不断地重构其社会网络关系:一是自清末以来,内地回族人在“亲串亲,邻串邻”的模式下,不断迁移到伊犁,移植故有的社会关系,建构了“亲串亲,邻串邻”模式的社会关系;二是与当地人建立婚姻关系,建构了婚姻模式的社会关系;三是交接朋友,在新疆伊犁地区回族之间玩着一种互帮互助的社会资本,即“玩恰依”,建构了回族内部朋友模式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