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鲜卑皇族集团的汉化进程明显加快,其宗室子弟不断趋于雅化.由墓志可见孝文帝及其他北魏后期统治者重视设置、完善国子学等学校教育,鲜卑皇族宗室子弟普遍入学接受汉文化启蒙教育,以致早慧的宗族子弟层出不穷.孝文帝等统治者注意为诸王精心挑选宾友、僚佐,诸王也竞相招集汉族名士,形成了一些藩邸文化中心.与汉族名士的密切接触,对其文学艺术才情与经史学术修养的提升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相关墓志还体现出鲜卑皇族重视女子教育.  相似文献   

2.
前燕官学教育兴起、庠学与小学的教育形式与发展进程、崇经尚武的办学特点与历史作用渗透着学校教育在前燕政权由向慕汉文化走向吸纳中原文化历程中的历史使命,加速了慕容鲜卑由游牧民族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迈进。从办学宗旨上看,是流寓前燕的中原士人以宣扬先进的中原文化推进慕容鲜卑由游牧民族社会迈向农耕社会为目的改良慕容鲜卑人教育观念的必然产物。官学教育不仅为慕容鲜卑本民族培养了一批文武兼通的人才,也推动和促进了前燕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卓有成效地提高了慕容鲜卑的文化素质,而接受官学教育旋即成为慕容鲜卑人出仕为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0,(5)
段部鲜卑是鲜卑各族中最为特殊的一支,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东北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两晋的交往中,段部鲜卑始终奉晋室为正朔,注重与晋朝地方势力的合作,但是这些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双方缺乏深入的交流。在各民族争相向汉族学习的时期,段部鲜卑盲目于军事争夺,经济、文化发展缓慢,逐渐为历史所淘汰。  相似文献   

4.
鲜卑郭落带     
鲜卑郭落带乃鲜卑人系用的一种腰带,大抵在春秋战国时传入中原。这种腰带,《楚辞》名之为“鲜卑”、“犀比”,《战国策》名之为“黄金师比”,《史记》、《汉书》称“黄金胥纰”、“黄金犀毗”。鲜卑郭落带之名,则始见于《史记》、《汉书》注引张晏语。张晏谓:“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其实,“鲜卑”为东胡语“犀”, “郭落”为东胡语“带”,“鲜卑郭落”译成汉语即当为“犀带”。东胡人(或其中的一支)以犀为瑞兽,则犀之东胡语“鲜卑”意译自当为瑞兽名。 1980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在发掘吉林省榆树县大坡公社后岗大队老河深古墓…  相似文献   

5.
匈奴、东胡、乌桓、鲜卑从来都不是单—、孤立的民族存在,这些族群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往来,在相互交往中,周邻民族间的生活习俗趋向雷同,自然在情理之中.在追溯慕容鲜卑传统教育渊源问题时,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的交融伴随于每一次政治中心的移徙,而多民族文化以习俗的方式保留在慕容鲜卑的传统教育之中.西汉时期匈奴、东胡、乌桓的共生态势出现了慕容鲜卑在习俗上的多源;檀石槐时期鲜卑民族的分裂、迁徙与融合使慕容鲜卑在文化上呈现出来多元的特征;而慕容鲜卑政治中心的移徙中对汉文化的吸纳则是慕容鲜卑传统教育见有汉文化元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康家玮 《社科纵横》2009,24(5):128-129
檀石槐军事联盟在鲜卑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促进了鲜卑诸族由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在建立之初,这种军事联盟对鲜卑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期军事联盟逐渐不适应鲜卑社会发展。也暴露出其局限性。导致瓦解。然而这种特殊组织的产生和消亡,都是与当时的鲜卑经济政治状况息息相关的,是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契丹是生活在东北山地草原的东胡人后裔.据辽初始创时期的皇族耶律羽之墓志记述,契丹的族属是"宗分佶首派出石槐".佶首即契丹始祖奇首可汗,是鲜卑著名首领檀石槐.这就是说,契丹源于鲜卑.(<辽史>记载"冒顿可汗以兵袭东胡,灭之.余众保鲜卑山,因号鲜卑,既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部曰宇文,日库莫奚,日契丹."契丹在东部鲜卑中长期活动于辽西、右北平,即阜新、朝阳、赤峰地区,在阜新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契丹人祖先的足迹,阜新是契丹人的摇篮和故乡.  相似文献   

8.
庄鸿雁 《学术交流》2012,(9):158-161
萨满教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崇信的原始宗教,几乎占据了中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萨满文化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观念。起源于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鲜卑先民亦信奉萨满文化,但现有的文献资料对此记述并不多,从最新的田野发现与考古学、文献学相结合的视角,对鲜卑先民的萨满文化崇拜进行探索,以追寻鲜卑先民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9.
《学问》2010,(1)
3世纪后期慕容鲜卑兴起并占领辽东后,昌黎成为其政治活动的中心,大批被其征服的鲜卑各部落也被迁徙到昌黎定居。在3世纪后期至4世纪中后期昌黎的长期定居生活中,有的鲜卑部落通过改姓被慕容鲜卑纳入到其统治集团之中,进而与其结为一体,成为其所建各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魏统一北方的军事政治压力下,昌黎鲜卑胡姓与慕容氏的联合体迅速崩溃,纷纷投奔北魏,最终融入到北魏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0.
吴洋 《今日辽宁》2007,(3):30-32
金步摇饰是辽西慕容鲜卑特有的重要服饰品,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自西亚地区传入中国,公元1至3世纪在燕代地区流传。因迁居辽西的鲜卑慕容部大人莫护跋喜好,得以在3世纪晚期至4世纪早期的大凌河上游一带流行开来,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