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全国少有的省级建制儿童福利院,宁夏儿童福利院在做好银川地区孤残儿童的收养、收治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自治区各地市儿童福利机构的培训指导、社区困难家庭残障儿童的医疗康复等职能。在发展成为集要幼儿医疗护理、儿童养育照料、康复教育、技能培训、家庭寄养服务指导、弃婴庇护、儿童权益保护及社区残障儿童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专业化儿童福利资源中心之后,这所机构考虑的是如何更加精细化地从生命个体关怀的角度探索儿童福利机构的文化建设及孤残儿童群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以"帮助幼小孤儿回归家庭,重温母爱;辅助大龄儿童成人成才,立足社会"为工作目标,将儿童养育分为院合养育、家庭寄养和类家庭照料三种形式。福利院未来发展定位是在5至10年内基本建成集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疏导、交流培训和社区支持等多功能综合示范型儿童福利机构,建立面向全省儿童,并不断完善功能模块和服务供给的儿童福利体系,逐步实现由补缺型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福利转型。  相似文献   

3.
谷正花 《社会福利》2013,(11):32-33
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孤残儿童除被领养外,家庭寄养是理想的养育方式。但由于寄养儿童中残疾类别多,残疾情况复杂,当地教育机构无法满足入园入学需求,寄养家长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寄养儿童基本处于自然养护状态。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充分利用院内教育、康复等资源,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07,(2):F0002-F0002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是天津市唯一一家收养弃婴,孤儿的国办儿童福利机构。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与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始终坚持“儿童利益最优”的原则,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着力于儿童的养育,教育,康复与医疗,使最需要孤残儿童沐浴着爱的阳光,滋润着爱的雨露,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段培芹 《社会福利》2003,(11):36-3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孤残儿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寻找合适发展路径,是近几年民政系统各级领导和儿童福利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孜孜一求并勇于探索的问题。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坚持以人为本,从孤残儿童的养育状况和自身需要出发,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围绕改善孤残儿童的医疗、康复、生存条件,探索出孤残儿童城市分散家庭寄养、农村养护教育基地寄养、城市社区集中寄养,城市爱心家庭寄养等多种养育模式共存的家庭寄养,加快了儿童福利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陈静 《社会福利》2008,(2):43-43
孤残儿童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为了更好地保护他们的成长,保障和满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德智体等方面需求,使他们能够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积极探讨研究儿童福利机构的发展方向,提升儿童福利院的“文化”素养,把传统的养育看护发展成为集养护、救治、教育、康复、特教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民政部启动了“蓝天计划”,为全国的儿童福利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计划的实施将极大地加强和改善儿童福利设施建设,拓展儿童福利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13,(12):F0002-F0002
和平之君儿童福利院是由天津市武清区民政局、世界宣明会和美国慈亲基金会合资兴建的一所集养护、医疗、康复、教育于一体的功能完善的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民办儿童福利机构,一方面积极引人保育、医疗、养护、特殊教育、职业培训和行政管理的国际化经验,另一方面主动与社区融合,发挥儿童福利院的辐射作用,普惠困境儿童。既彰显了国际化、社区化的特色,也为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探索了一条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儿童福利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旧有的、传统的、单一的弃婴养育模式正在逐步改变。建国后,儿童福利机构作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担负着辖区内弃婴的养育、医疗、康复、教  相似文献   

9.
调整儿童福利机构功能发挥资源中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晨光 《社会福利》2003,(10):52-53
目前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已经形成了多种养育模式并存的社会化格局。新《收养法》实施后,大部分正常儿童将被家庭领养,这是养育孤残儿童的最佳方式。但是目前儿童福利院内大多数残疾儿童还不能被家庭领养,所以现阶段应大力发展家庭寄养,使之成为主要的孤残儿童养育方式。这种养育方式能使孤残儿童尽早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儿童福利机构的功能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根据民政部颁发的《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重新定位,走出  相似文献   

10.
冯浸 《社会福利》2014,(5):38-38
正无锡市儿童福利院是无锡市唯一收养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孤残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和社会弃婴为主要任务的社会福利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福利院的条件不断改善,儿童养育理念和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儿童福利院正在从单一的供养功能向集养育、医疗、保健、康复、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转变;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在提高,孤残儿童包括养育、保健、医疗、康复、教育等在内的各个方面的生活质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拥有儿童福利机构8所——讷河、牡丹江、佳木斯、巴彦儿童福利院由省级财政拨款,哈尔滨、大庆、双鸭山和鹤岗市儿童福利院由地级市财政拨款,现收养在院孤残儿童1454人。近年来,在民政部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资助下,儿童福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孤残儿童的养育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养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13,(9):F0002-F0002
兴建于1996年的宁夏儿童福利院,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承担蓍银川市地区孤残儿童的养护、医疗、康复、教育及全区儿童福利机构指导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陆雯  刘丹  杨梅 《社会福利》2014,(9):43-44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福利机构接收的孤残儿童比例口益增多,儿童的残疾程度重,智力发展落后这一现状决定了儿童对康复与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高。社会福利机构中康复与教育两个部门的工作模式受到进一步的挑战,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有效满足儿童的康复教育需求?成都市儿童福利院积极尝试把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探索一条康教结合之路。福利机构康复与教育的现状康教分离,部门相对独立。在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建于1998年,目前在院孤残儿童360余名,其中残疾弃婴占98%,中度残疾占80%。2007年试点以来,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为指导,立足孤残儿童成长需要,再造组织机构和服务流程,提升了儿童福利服务水平,创新了儿童养育安置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家庭寄养——保障孤残儿童 权益的有效养育模式 首先,实行家庭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重新建立起家庭养育环境,是保障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育的需要。 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对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集中供养,以此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曾经对妥善安置孤残儿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儿童,绝大多数患有各种疾病或残疾,院舍集中养育的模式决定了机构为孤残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养育、医疗保健、康复、教育等服务。在儿童福利机构实行标准化的服务,以标准化的技术要求规范机构长效性的工作内容,是提升机构养育和管理水平,促进儿童福利事业转型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北京市自2011年起,相继出台儿童福利相关技术标准,对儿童福利机构的养育、康复、教育等进行规范。结合标准,分期介绍儿童福利机构常见传染性疾病(麻疹、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结膜炎)患儿的养护。  相似文献   

17.
针对福利机构儿童残疾比例高、残疾种类多、营养需求大、医疗康复依赖程度高的特点,民政部制定了福利机构儿童最低养育标准(<民政部关于制定福利机构儿童最低养育标准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77号),对于推进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13,(9):F0003-F0003
宁夏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儿童以小儿脑瘫、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落后等病残儿童居多。多年来,宁夏儿童福利院努力培养医学康复团队、特殊教育团队、职业技能训练团队、心理康复团队,在对儿童进行康复时,把这些团队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孩子的需求和能力,为他们设置不同的康复课程,使他们能全面发展。同时,作为"明天计划"脑瘫儿童术后康复示范基地,宁夏儿童福利院主要承担院内收养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地级市儿童福利机构的培训指导工作、地级市儿童福利机构残障儿童康复训练外,还把康复技术向社区及宁夏周边省区残障儿童家庭辐射,开展各类残疾及特殊需求儿童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李冬冬 《社会福利》2014,(10):41-42
正儿童福利机构是以养护孤残儿童为主要目的和功能的社会福利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机构养育的特殊性,传统机构养育的不足逐渐凸显,比如机构内孤残儿童的性格孤立、社会适应能力弱以及生活技能缺乏等。为了回应孤残儿童的需求,更好更全面地为孤残儿童服务,儿童福利机构在不断提升传统的医疗、康复、教育、护理等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意识到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说,社会工作仍属于新兴行业,大  相似文献   

20.
医疗康复设备是儿童福利机构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儿童福利机构医疗康复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当前,随着儿童福利机构医疗康复技术水平日臻成熟,对医疗康复设备的要求在逐步提升。如何深入开发医源,坚持科技兴院,如何更好地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内涵建设,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突出独特技术,保证养员利益,完成养员回归家庭、合理安置和收养任务,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医康质量,提升服务品质,提高抢救成功率,控制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发病率,促进预防保健功能扩大化,积极发挥配具作用,确保医疗康复安全,均离不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因此进一步明确儿童福利机构医疗康复仪器设备的高、中、低端配备,是儿童福利机构医疗康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为新老儿童福利机构探讨资源共享,资金合理使用,医疗康复科室机构逐渐完善、细化,为建设发展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提供指南。故建议主管部门将其高、中、低端设备配置划分等级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