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福利院内的学校和外面的一些培智学校的教学形式一般都是以集体授课为主,采用"大纲-教材-教学-作业-考试"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忽视了儿童个性的发展,难以更多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2.
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的误区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晓民  胡芳 《社会福利》2009,(10):50-51
误区一:个别化教育就是个别训练 有人把个别化教育称为“一对一的训练”,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个别的”与“个别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个别的”指一对一的,“个别化”则是适应个别需要的,使每个人有其特色的。由此可见,“个别教育”与“个别化教育”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一对一的教学,后者并不是指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的个别施教,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徐青 《生存》2020,(1):0102-0103
近些年课改对初中英语教育的改动非常大,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提出了建构式教学、快乐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等改变方式,因此现代的初中英语已经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不断的总结,将各个教学方式融合到一起,最终在众多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因材施教,现在结合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大家能对此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极大联系。因此,学生行为规范问题成为每个教育者、每个家庭关注的热点。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家庭教育问题。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必须三管齐下,共同管理,才能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竖起正面典型。  相似文献   

6.
海存福 《社科纵横》2008,23(3):141-142
本文指出,当前中国儿童教育的主要缺陷及其根源,在于广大家长、学校教师和社会教育工作者科学的儿童教育观的缺失和错位.文章阐述了卢梭的儿童观,特别是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国儿童教育的启示--即在儿童教育设计及指导儿童的教育生活方面,要充分认识儿童"天性",要以儿童的视角和发展需要来设计儿童教育,以儿童发展的观念、因材施教、因性施教的观念来实施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7.
楼艳艳 《生存》2020,(4):0043-0043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其个性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他们的创造潜能往往就贮存在这一独特的个性之中。重视儿童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此发掘创造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07,(7):50-51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家"(Every child deserves a home of his own),是浩德国际儿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浩德")秉承五十余年的工作宗旨.  相似文献   

9.
何家理 《唐都学刊》2008,24(1):76-81
与农民工相伴而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困境问题.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有700-800万人,留守在家儿童2200多万人.留守在家的无人管,流动进城的上学难.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一直未上学的占6.85%,失学的占2.45%.农民工子女上学困境对我国义务教育法中"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教育公平理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深层原因有:对农民工现象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城乡二元分割结构体制;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民工自身素质低维权意识差.解决的出路在于:让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改户籍入学为"居住地入学";将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纳入城市学校考核体系;政府给予农民工子女学校以倾斜政策.支持其尽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甄佳媚 《生存》2020,(4):0101-0101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精心栽培。每一株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象柳树需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每个孩子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就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2013年3月28日,沈阳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成立,由李艳萍院长兼首任校长,沈阳儿童福利院全体教职工全部纳入特教学校中,院内工作重心由养育为主向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生活照料平衡发展转变。因材施教,独具匠心学校专设了一所一级乙等医院,设有小儿内科、检验科、精神卫生科等科室,可以为患病儿童提供较为全面的医疗保障。学校还建立了儿童康复中心,配合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感统训练、水疗训练、聋儿语训、唇腭  相似文献   

12.
“孤残儿童”兼具“孤”和“残”的双重特征,需要特殊照顾和特殊教育。家庭教育是孤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家庭教育方面,寄养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寄养孤残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应当坚撩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和激励自我发展的潜能,注意评估儿童个别差异,强调因材施教。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在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中,总结出寄养家庭教育指导的四种形式:集中培训、经验分享、社区家庭寄养服务中心和个别指导。  相似文献   

13.
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是一个个体差异大、层次复杂的教学群体。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分层次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也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是一种在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试图在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之间找到一个契和点,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两者中构建一座桥梁,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达到培优与补差互补并举的效果。把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分为1组、2组、3组。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开始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澳大利亚鼓励生育,为每个儿童从出生到l6岁每月发放营养津贴。澳大利亚在对儿童给予比较完善的福利保障的同时,也建立起儿童权利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从2000年开始家庭寄养工作,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孤残儿童在寄养家庭得到了亲情呵护和家的温暖,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但同时也看到了一部分残疾儿童在家长的疼爱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懂得今天,也不关心明天,成年后回到机构生活依然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低下。如何才能使孤残儿童有着幸福的童年,还能有好的未来呢?2011年该院在栖霞区寄养点创办了"寄养儿童家长学  相似文献   

16.
林伸华 《社会福利》2003,(10):51-52
探索之一:创设情景,对智残儿童进行特殊教育 上海市虹口区儿童福利院根据智残儿童的特点,创设了情景教学,开设了认知能力、社会适应、家庭适应、基础学科、动作机能五个功能室,教师运用情景进行教学,使儿童得到情感效应,也使儿童充分运用生活和娱乐得到较多生活机会,有利于他们回归主流社会。 因人而宜,因材施教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实施个别化的原则,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最大限度的补偿缺陷。在制订教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作为《世界儿童权利公约》签约国,于2001年5月22日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0~2010》,规定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一、我国儿童白血病医疗救助实施情况目前,白血病的发病率为4/10万人,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就有4万余人,其中,新增儿童白血  相似文献   

18.
熊诚诚 《社会福利》2014,(12):57-58
正凝聚行动合力,开展关爱"朝阳"活动,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江西省樟树市经楼镇计生协会与妇联联动,协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信息档案,倡导每个村(居)、社区组建志愿者队伍,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与他们倾情交流,心贴心和孩子做朋友,传递社会正能量,帮助  相似文献   

19.
张英  任慧英  赵琼 《社科纵横》2011,26(5):139-140
本文认为,做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爱生命,乐观向上,是做好大学生目标教育的基础。文章从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生命教育意识、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注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积极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四方面对如何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了研究,以期做好大学生目标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的大学里,哲学并不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每个学生应该听哪些课程并无严格规定。听完一门课程累计1—3个学分,4年中每个学生必须得到120学分,其中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应各得12学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