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2012,(5):249
于佳撰文《论积极财政政策下的国债挤出效应》指出,近几年来,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由此带来的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也日趋显现出来,为此中央财政逐年扩大了国债的发行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财政资本性支出需求。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债政策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实施国债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要全面认识国债风险,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以此发挥国债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偏高,债务负担率增长较快,债务支出效率不高,而从居民应债能力看,扩大国债规模仍有一定潜力。在财政本身债务负担沉重,但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却相对宽松这一悖论的背后,有着深刻的财政体制背景。我国经济当前的具体情况决定了短期内压缩国债规模不具有可行性,而减轻财政债务负担的出路在于:完善税制,清理、整顿各种预算外收入和非税收入渠道,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提高国债的使用效率以加强政府偿债能力;合理优化国债期限结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政策是各国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免税收对经济形成刺激作用,这是美国政府从20世纪30年代起长期沿用的经济调节方式。自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面临着通货紧缩和结构性过剩问题,中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货币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却取得了较好效果。不过,其代价却是预算赤字和国债的大量增加。对此,认真了解美国在20世纪应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克服经济衰退、拉动经济增长的经验和教训,也许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经济工作实行调整、改革的方针,将新增的国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增加农民和职工的收入,相当一部分用于扩大地方的机动财力和企业的自有资金,这是必要的。问题是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的幅度大了一些,以至于造成了财政收入年年不敷支出的局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采取强有力的财政政策,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国家财政实力。其次,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金融政策,充分发挥银行信用的作用,动员和集中地方、企业、集体、个人的资金,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6.
铁岭市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农业占经济比重较大和工业相对薄弱的现状也同样的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加之国家和省的政策调整,造成经济落后于其他地区。尤其是近年来,虽然财政收入实现较高增长,但由于体制机制因素的影响,可支配财力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财政主导地位的丧失与重新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财政主导地位丧失的表现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极度下降,在社会财力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丧失。社会生产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应由国家集中分配的数量和比例,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职能范围大小两个因素。财政是否居主导地位,看社会可供公共分配的财力是否为财政集中,财政收入应有一定规模。1992年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分别为345%。46.5%、39.8%、471%。436%。从经济起飞较早的亚洲“四小龙”看,财政收入规模也较大。1991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新…  相似文献   

8.
布什政府执政以来,采取了以国债融资支持“减税和增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客观地说,布什政府的财政政策对于缓解紧急危机起到了一定作用,遭受沉重打击的美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倒退和负增长,扩张性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控制还是比较有效的,美国经济也延续了多年的稳步增长。但是从长远来看,债务规模的扩大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从1998年开始,我国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但政策效果还有待提高。总结与借鉴国外几十年来财政政策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对提高我们财政政策的效果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 ,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证明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遏制了通货紧缩趋势 ,拉动了内需 ,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它是我国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进行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但短期政策长期化 ,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同时 ,也暴露了其固有的弊病 ,赤字与国债规模的扩大产生了经济风险 ,造成了经济负担。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 ,以探讨其可持续性 ,并针对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提出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的措施 ,以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11.
国债在积极财政政策中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8年下半年起 ,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国债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增发国债对启动经济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但目前国债资金使用和国债市场中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即进一步加强国债资金使用管理 ,通过完善国债的品种结构 ,推进国债利率市场化以及完善国债交易方式来加快国债市场化进程 ,从而使国债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调整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近五年积极财政政策启动内需乏力的重要原因是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与产业结构优化相脱节。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财政政策 ,必须解决两个理论和实践前提 :一是财政政策内容和手段的实施要与公共财政体制相统一 ;二是国债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应当在四个方面对财政政策做出调整 ,即 :从单一保持经济总量增长的政策向兼顾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转变、转移财政投资或财政支出重点、增大财政政策的市场性特征、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具体手段不拘泥于“扩张”或“收缩”的政策性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国家财政收入流失严重。据统计,从1984—1988年,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由26.7%下降到22%。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由56.1%下降到47.2%,中央掌握的外汇只占全国外汇收入的40%。显然,此种状况已大大削弱了国家对需求膨胀的控制、对结构恶化的调整、对国家重点项目投资的能力。为此,拙文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这是财政运行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成为我国财税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认真探究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财政:提高两个比重必须慎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在不少谈论财政的文章中 ,主张提高两个比重 ,即将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提高到 2 0 % ,将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 6 0 %。尽管提出这种看法的人不少 ,且其中不乏权威人士 ,但我还是不敢苟同。学者们列出了大量的其他国家的数据 ,证明我国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 ,以此作为主张提高两个比重的依据之一。问题在于 ,他们所引用的数据和与中国没有可比性。首先 ,我国统计年鉴上的两个比重 ,只计算预算内财政收入 ,预算外收入、非预算收入没有包括在内。如果用政府…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国家决定由财政部向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银行贷款配套1000亿元,定向用于农林水利、交通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以及其它国家明确的建设项目。这是我国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  相似文献   

17.
对财政收入退库超常规增长之剖析李增建财政收入退库简单地说,就是把已入库的财政收入退还给纳税单位、征收机关或个人,它直接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从近几年退库情况来看,金额越退越大;范围越退越广,占财政收入比重越来越高。据统计某县89年-94年退库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与需要,继续实行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仍然是今后几年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本文具体分析了该政策在持续运行中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旨在为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与民间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兰州学刊》2003,(3):92-93
就业状态如何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挤出效应”的前提条件。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财政“挤出”投资的可能性并不大 ,即使有“挤出” ,其影响程度也有限。民间投资受到阻抑是事实 ,但并不是财政政策直接导致的 ,而主要是目前我国的产业政策对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的限制所致。要扩大内需、刺激投资必须在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扩大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20.
赵宇 《东岳论丛》2006,27(6):87-89
我国财政政策已由“积极”转为“稳健”,长期建设国债虽有所减少,但国债总规模仍在增长,国债数量风险和国债使用风险仍然较高。逐步压缩财政赤字,控制国债规模;加强国债管理,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建立和完善国债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机制;发挥国债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国家财力应成为防范我国当前国债风险的主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