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对雇佣流动化问题的关注 ,始于 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之后。随着经济萧条的持续 ,日本劳动市场上的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一环 ,日本政府提出“雇佣流动化”的主张 ,以促进失业者的再就业。但是目前关于雇佣流动化的定义 ,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有人认为雇佣流动化是指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解雇员工 ,有人认为雇佣流动化是指正式员工的比率或长期工龄者的比率大幅度降低 ,还有人认为雇佣流动化是指劳动力转移的活跃化 ,不仅包括转职的活跃化 ,也包括失业者的不断增加。实际上 ,在日本最早明确提出“雇用流动… 相似文献
2.
3.
4.
农村流动劳动力的社会资本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资本概念概述资本 ,本来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资本的研究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而是拓展到了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 ,并与这些领域相联系 ,相关学科的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概念。其中最早提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资本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他早期的论述中 ,资本表现为三种类型 :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 :“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而第一次明确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 ,并对其进行深入论述的是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詹姆斯·科尔曼。他认为,“社会资本的定义由其功能而来,它不是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其共同特征有两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他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了人们是否可能实现某些既定目标”(科尔曼 ,1999)。从科尔曼以后 ,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有很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二、三产业,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区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民工潮”。笔者所在的国贫区(县级)现有农村劳动力35万多个,其中,从农村流向城市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就有17万多个,占总劳动力的48%,其中,在区内从事二、三产业的仅有4.5万个,仅占总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高度发达、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日本社会,确有部分青年人追求物质享受,寻求感观刺激,沦为颓废的一代。不过多数青年却注重自立自强精神,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使自己学得真才实学,以在将来的激烈竞争和人与人的倾轧中,立于不败之地。一般来说,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不愿依赖父母,尽管有些青年的家长官禄显赫、腰缠万贯,但他们也不肯轻易伸手索取,以长辈的权势炫耀自己,而是自强不息,想方设法自谋出路。日本政府亦有不成文的规定,首相或议员们的第二、三代不许参政。 相似文献
7.
8.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全面分析了浙江农村劳动力流动七个方面的特点,并且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了其流动规模扩大的六方面原因。在上述厚实论证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对土地利用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就应该顺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趋势,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搞好村镇建设规划,控制城市外延规模,提高农民住房效益,促进农地市场化流转,减少耕地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10.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包括流动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形式及家庭因素,其中,劳动力的自身素质普遍偏低,组织形式以自发外出为主,劳动力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外部因素包括流动劳动力的权益保障、就业压力、子女教育等方面,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必然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工业化以其独一无二的效益和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使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跃而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中。理解日本工业化的成功,考察其在工业化各个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农业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一、工业化第一阶段的农业政策明治维新至1900年是日本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即初级进口替代阶段。这一阶段农业政策的主题是“农业挤压”。明治初期的日本,现代科学尚不普及,高度技术很难运用于企业,而且因为资本不 相似文献
12.
日本渔业劳动力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出现了数量的锐减、老龄化程度加深等严重问题.随着渔业劳动力资源供求关系日益紧张,大量女性被推到渔业生产的前沿,广泛参与到渔业生产,促使她们成长为支撑家庭型渔业经营的重要力量.但同时渔业女性面临诸多问题,如家务劳动与渔业劳动双重负担的问题;劳动不被认定为生产性劳动,而是低技能型的辅助性劳动;渔业女性的贡献被轻视和忽略,劳动不能得到适当的经济评价.解决渔业女性面临的问题,赋予女性权力是日本渔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14.
8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了一个新奇的流行语——“新人类”。它指的是196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日本青年。对80年代日本青年的倾向和特征进行分析,自然要从“新人类”入手。 现在的日本青年之所以被称为“新人类”,是因为他们出生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长大成人,故而在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都与经历了战争磨难及战败初期贫困生活的老一代日本人大不相同。在日本,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 1998年的自杀率为 26.20/ 10万(仅低于芬兰的 27.30/10万),比上年增长 34.7%,其中 40%为青年,创1947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据日本总理府青少年对策本部1984年抽样调查,日本18~24岁的青年中,认为“人生中的痛苦和烦恼大于希望和幸福”的占14.7%;认为人生是绝望的、有自杀想法”的占1.1%。又据调查,日本中小学生中有28%的人说,他们曾经酝酿过或正在酝酿自杀之念。日本女性的自杀率虽不如中国的高,但在现代国家中也属较高之列。日本… 相似文献
16.
17.
18.
《日本学刊》2021,(2):101-124
日本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产生于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农业部门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同时,老年劳动力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经济增速放缓后,高龄劳动力大规模向农业回流,又进一步加深了日本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从而对农业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和村落共同体功能维系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形成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农业综合效益和收入水平偏低,而阻碍农业收入水平提升的深层原因是大部分农户长期以来经营规模过小。为充分利用大批老年农业劳动力退出农业生产的契机,加快构建以农业核心经营者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日本近年来在农业补贴、土地流转和产业融合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日本为摆脱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困境而进行一系列农业改革的经验,或可为中国农业农村治理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本劳动力不足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开始,日本进入人口减少型社会。如何解决劳动力不足是日本面对的重要课题。劳动力不足问题将会制约整个日本经济未来的发展。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需要向老年人和女性以及外国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这么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但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雇佣惯例、提高雇佣质量、改革人才培养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从2005年开始,日本进人人口减少型社会。如何解决劳动力不足是日本面对的重要课题。劳动力不足问题将会制约整个日本经济未来的发展。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需要向老年人和女性以及外国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这么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但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雇佣惯例、提高雇佣质量、改革人才培养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