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失地农民可行能力缺失及其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探讨我国失地农民可行能力缺失及重构问题。我国失地农民之所以陷入困境,其原因在于其可行能力的严重缺失。在现行农地非农化制度安排下,我国失地农民可行能力缺失的原因在于经济条件恶化、社会机会不足和防护性保障缺失。为此,要改革现行征地制度以改善失地农民的经济条件,要提升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以保障其拥有较好的社会机会,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以增强失地农民的防护性保障。  相似文献   

2.
卜文虎 《学术探索》2014,(6):99-104
如何运用恰当的公共政策,增强能力建设,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Z村和K村是能力建设存在诸多差异的丽江市城区纳西族失地农民社区。从对Z村和K村发展的经验研究来看,集体经济发展、社区自治组织、社会资本、文化建设等因素与能力建设紧密相关。所以政府可以运用生产性社会政策,采取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培育社区自治组织、促进社会整合、加强文化建设等途径,扩大村民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参与性,提升可行能力,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不仅关系到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成败,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江苏省469户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显示,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受失地农民拥有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人力资本严重短缺、物质资本较为薄弱、社会资本尚未充分构建,是导致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较差的根本原因。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的高低取决于其受教育程度、通过培训获得的技术以及干中学累积的经验,失地农民物质资本与其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有关,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由其业缘关系网络、财务支持网络和政府推动网络构成。为提高失地农民适应城市的能力,政府应在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资金扶持、住房保障、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和养老服务等方面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扶持。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将大量被征用,大量农民将成为失地农民。现行的征地安置标准过低且方式单一,导致大量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以征地补偿安置费和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为主要资金来源,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已发展到应对融入者能力本身进行关注的阶段.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透视当前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力建设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聚焦于“可行能力”视角的意义就在于对主动融入的强调和对融入目标性的关注.为了更加明晰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的需求及其融入方向,制定一份尽量全面体现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需要的可行能力清单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体能、技能与智能三者的统一,构建了包括健康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参与能力在内的可行能力清单.并从自身、社会支持、制度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可行能力匮乏的原因及其可行能力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路。但是 ,以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思路和做法 ,令人担忧。失地农民问题实际暴露的是中国土地制度问题。缺乏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是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制度原因。要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关键是尊重和保护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建立保障农民利益和经营自主权的土地制度以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同时 ,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增强就业与再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主流发展经济学中的价值漠视乃至裸奔的偏好,成为迟滞发展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方法在发展经济学家族中,突破了传统发展经济学见物不见人的弊病,整合了发展中目的与手段的双重关切,极大地增进了对于人类幸福与发展的理解空间。本文首先阐述了可行能力这种发展经济学新方法的主要内涵与创新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可行能力方法对于理解与克服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贫困问题的比较优势,阐述了可行能力、贫困与腐败之间的关联,提出了提升可行能力以消除贫困与遏制腐败滋生与蔓延的初步对策思考。立足于可行能力方法构建全球发展中的经济正义制序(Institutions),成为全球化语境下发展经济学面临的紧迫课题,尽管森的可行能力方法本身也要不断经受全球化新发展中人类新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调查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国,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存在着征地不公开、征地补偿较低、就业困难、保障不健全等问题。但是,经济发达地区,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就业领域较宽泛,当地政府给予的保障和就业培训较多,土地征用基本解决了失地农民将来的生活问题,失地农民在征地政策、征地意愿、幸福度等问题上的满意率都普遍较高,失地农民市民化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比较强。经济欠发达、对土地依赖严重的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比较差,生活水平较之前的农村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已经不是农民个体的风险问题,而是影响深远的群体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9.
G.A.科恩曾对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视角给予极大肯定,他认为,森倡导的把人们的关注点从商品及效用转到个人状况上,是对平等问题之当代反思的一大革命式飞跃。同时,科恩又认为可行能力不足以描述个人状况,应以“midfare”代替之。如果从可行能力与功能性活动的概念、可行能力与个人福利的关系、自由的多层面、可行能力的优缺点四个维度对可行能力进行再审视会发现:科恩提出的midfare概念与森提出的功能性活动概念相对应,而不与可行能力概念相对应;不仅是功能性活动,可行能力也与个人福利密切相关;可行能力并不是一个完全主动性的、具有竞技特征的概念,他人的选择、公众的行动、公共政策的影响等都会使人们的可行能力得到增强或削弱;midfare不具备可行能力的优势,也无法弥补可行能力所具有的不足。因此,科恩提出的应以midfare代替可行能力的意见,源于他对可行能力的误解。  相似文献   

10.
周文文 《理论界》2005,136(1):87-88
阿马蒂亚·森从"可行能力"视角阐发的新的平等--"可行能力平等",既是对经济学和道德-政治哲学领域狭隘平等理论的一次抗争,更是对当今时代人类平等问题的深层反思.在其"可行能力平等"中,森从人类固有的多样性出发,将评价平等的"焦点变量"从有限的收入、效用或"基本善"的领域扩充到更宽广、更包容的可行能力领域,并将平等与自由有机联系起来,勾勒了一种全面,实质和积极的平等概念.在社会实践中,森的这一独到的平等理念,无疑将为人们把握和解决现实的平等问题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非常突出,利用可持续生计方法分析,其根本原因是失地农民构建和运用生计策略遇到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策、机构和过程的正向积极作用,帮助失地农民增加生计资产积累并形成以人力资本为主导的有效资产组合,提高运用资产组合谋求生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用可行能力可以分析少数人的权利内涵,可以解决少数人权利保护中一些理论争议,在少数人权利研究中有着诸多的可能贡献。可行能力兼具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价值;直接表征了少数人的全面自由,他们的可行能力的实行不受他人的干预;可行能力也许还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平等保护与多数人权利之保障的问题。国家、多数人及少数人自身应是中国少数人可行能力的培育主体,言论自由、经济条件、文化多元、宗教信仰自由等可作为中国少数人可行能力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利益博弈、社会极化和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可能诱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而这些社会风险的发生是社会制度断裂、社会发展失调和社会管理缺位的结果.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是其治理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变迁进程中农业生产主体女性化特征表现明显。农业女性化背景下,农村妇女发展因遇到新问题而陷入困境。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理论为分析农村妇女发展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依据该理论,农村妇女发展的困境本质上是可行能力贫困,解决农村妇女发展问题的关键是提升其可行能力。农村妇女在获取资源与机会方面的障碍,实质上是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防护性保障等工具性自由的缺失或削弱。从这些方面出发,改善农村妇女的可行能力,是公共决策恰当回应农村妇女发展问题并实施政策调适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意义重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土地补偿、社会保障、农民发展等现实困境。为解决难题,需要构建合理的安置体系,包括失地农民安置政策机制、农民风险抵御能力培养机制、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在具体安置过程中,要集政府、新农村建设承接企业、失地农民三方力量,变被动安置为主动安置,变一次性安置为持续性安置,共同保证失地农民的合理安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及失地后农民所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如生存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不一而足.主要从国外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启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重视失地农民问题,完善按照、补偿失地农民的制度,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完善保护失地农民的法律法规五个方面针对失地农民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民失地风险的分配不仅由城市和政府流向失地农民群体,同时在失地农民群体内部也因个体差异而呈现出群体内部的两极分化。失地农民群体在行动能力上的差异影响着失地过程中失地风险的分配,而个人承担能力的不同也影响着失地之后风险的应对,同时失地农民群体两极分化不仅表现在阶层内部也表现在地区差异上。这种风险的分配机制和贝克等人的风险分配机制吻合。研究失地农民的风险分配差异可以使得政府对于失地农民的救助政策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让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是我国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清晰了解影响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障碍有哪些,方能对症下药。本文从资本的角度出发,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定义、现状给予介绍,并重点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敏  杨宇霞 《重庆社会科学》2006,(4):119-121,125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论述了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与特点,并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转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洪梅 《社会科学》2006,(9):105-1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数量激增。如何使这一群体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城郊农民角色转换中面临内在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需要城郊失地农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更需要政府积极作为,加快制度创新,完善公共政策,为城郊失地农民实现角色转换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