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璁 《社科纵横》2007,22(3):115-117
本文比较了中英两国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李白和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特点,具体阐述了两位诗人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异同,探讨了他们的诗歌创作观和表现艺术,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两位伟大诗人的精神风貌及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文艺思想史上的浪漫主义很特殊,既不同于德国、英国,也不同于法国。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家不止一次地想把浪漫主义这个名词换掉,并试图把这种文学称为“历史文学”,或“现实文学”。来自外阿尔卑斯山(德、法)的浪漫主义的美学和哲学观念,使意大利人感到厌恶,因为他们通过艺术实践想铸造的是崇高的爱国之情,而非其它缥缈的东西.意大利人对当时流行的一些有关浪漫主义的定义,都难以接受。比如说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是主观精神对客观事物的胜利,是诗人灵魂的展示……他们同样反对关于浪漫主义“发生学”的一些理论,如:浪漫主义是“对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跨时代的诗人──普拉特冯建文,陈昕在加拿大的文学史上,埃德温·普拉特(EdwinJohnPratt,1882──1964)是一位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诗人。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诗歌终止了十九世纪陈腐浪漫主义的空洞抒情和无病呻吟,走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象牙塔,以...  相似文献   

4.
李白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千百年来以他那光彩夺目的个性魅力吸引着无数后人。作为一个在文学史上光跃千古的诗人,他的思想是颇为复杂的。历来研究者都对他的思想作过探讨,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李白的主导思想还是任侠”。有人认为:“李白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人生边缘的牧歌──论3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四浪漫主义思潮在社会革命高涨的背景下急剧分化。郁达夫、废名、沈从文于是退居人生边缘 ,通过疏远时代、与政治斗争保持一定距离来获得乃至扩大个人心理自由的空间 ,从而坚持他们“个人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向 ,由此在 30年代产生了一种颇具特色的田园牧歌形态的浪漫主义。这种新的浪漫主义与五四浪漫主义有着精神上的一致性 ,又具有在发展中所获得的特点。它代表着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一次重要蜕变 ,而且与同时期的左翼文学思潮构成了共存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先生,在他未完成的杰作《杜甫》一文中,曾以浪漫主义诗人的笔墨,描述了李白与杜甫天宝三载(744)在洛阳的初逢: 写到这里,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  相似文献   

7.
石兴泽 《学习与探索》2007,2(4):189-194
无论是作为一个诗歌创作群体,还是作为一个诗歌流派,朦胧诗都是新时期重要而复杂的创作现象,研究者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我们看重的是朦胧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从整体上看,朦胧诗具有冷峻的格调和张扬的个性两大特点,因为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气质差异较大,其浪漫主义的表征也迥然不同,舒婷、顾城以及江河、杨炼等重要诗人的诗作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彭瑾 《唐都学刊》2001,17(1):84-88
游仙诗在唐以前就大量出现.它起源于楚辞,兴盛于魏晋,是唐前诗歌中一个重要类型.它的出现,既受神仙学说的影响,同时也与社会现实及诗人个人际遇有关.唐前游仙诗影响深远,它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与手法,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浪漫主义的精神,也对同时代的诗歌如山水诗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翟莉 《社科纵横》2008,23(9):171-173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在诗歌集中表达了诗人观察自然时所发现的深刻的人性及其深奥意义.本文试图从文艺符号学的视角对华兹华斯的诗歌进行赏析,以凸现其诗歌主客体双向流动与建构之中的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与毛主席诗词赵怀德毛主席在50年代后期,曾经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方法,以别于旧的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提法比较,亦觉含义更加明确.这是一个崭新的...  相似文献   

11.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进步青年诗人.他的诗歌比喻极为丰富,无论是写景、抒情、描摹声音、刻划物态,都广泛运用比喻,真是珠玉璀灿,琳琅满目. 李贺诗歌中的比喻大都涉想奇僻,立意新颖,再加上诗人用来表现这种想象的语言十分优美,这就形成了李贺用比的第一个显著特色:浮想联翩,奇丽新巧,富于浪漫主义气息.例如:"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杨生丧花紫石砚歌》)把石工比作"神",这已经是高度的赞叹,但是,李贺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踏天"比喻石工攀上险峰,站得很高,用"紫云"这一绮丽的词藻比喻紫色的砚石,用"磨刀割紫云"这一神奇的景象比喻紫色的砚石,用"磨刀割紫云"这一神奇的景象比喻石工采砚石劳动的壮观.这些奇想都从"神"的喻体引出,非常生动形象.平凡的采石砚劳动被描绘得神话般美丽,诗中的浪漫主义气息被渲染得十分浓厚.从这里可以看出,想象对于比喻是何等重要!再看他的《五粒小松歌》前两句,"蚊子蛇孙鳞婉蜿,新香几粒洪崖饭".第一句写出了小松的形态:满披鳞皮的枝干蜿曲如小蛇;第二句则写出了小松的品格;从几粒新香四溢的松蕊,联想到它高洁的品格,应该为自由自在的古仙人洪崖所享用.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富于浪漫主义气息的比喻,使我们窥见了诗人自己高尚的人格.这说明,在李贺的诗中,奇特的想象、独创的比喻、浪漫主义的气息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以诗人自己独特的生活实践与创作实践作为底蕴,以诗人进步的思想作为灵魂.  相似文献   

12.
墓园派诗人托马斯·格雷是 18世纪的英国诗歌大家 ,属于感伤主义 ,具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展现出无穷的诗美。  相似文献   

13.
屈冬 《求是学刊》2015,(2):106-111
布鲁姆文学批评理论与浪漫主义诗学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辨析其批评理论中具有浪漫主义诗学内涵的关键词,比较其"焦虑说"与哈兹里特和基布尔"宣泄说"的内在关联性,以及他对莎士比亚的认知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诗学观,可以看出布鲁姆批评理论的深层内涵与浪漫主义诗学内涵是同质的,是对浪漫主义的框架性继承与发展。对布鲁姆与浪漫主义诗学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梳理布氏批评理论的发展脉络,从新的视角审视其"影响-误读"理论和文学经典观,进而深化对布鲁姆批评理论特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离骚》不仅以深沉炽烈的诗情、奇特丰富的想象、瑰丽清新的辞藻,开拓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道路,而且以其执著于理想的高洁人格、深沉的忧患意识,在我国星汉灿烂的古文苑里闪耀着不灭的光辉。《离骚》作为屈原最成熟的代表作,正是从诗人特定的生活角度,真实地反...  相似文献   

15.
曾照莲  童长涛 《学术交流》2004,(12):169-171
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中创作出了大量的不朽诗作。在这些诗作中,“童年”是诗人经常描绘的主题。从人类文化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等角度对诗人“复归于童年”观念加以阐释,可看出它反映了一种“追根”意识、一种“归家”心态。这是人类走出文明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塞缪尔·柯勒律治和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但都注重于对创作的理论探讨.他们都关注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二者之闻的联系,对诗性语言功用十分推崇.但他们对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之间关系的理解上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即柯勒律治通过诗歌创作,目的是使读者走向"最深奥的真理";加斯则通过充满诗性语言的小说创作,将读者从通往"最深奥的真理"的幻象转到"最虚构的文本"的现实上来.  相似文献   

17.
李垚 《阅江学刊》2012,4(2):140-148
浪漫主义不是一个让人坦然的概念。抛却文化与地理的相对性,浪漫主义精神还是一种隐喻,一种渴求,同时又是一种虔诚的祈祷,它与不同时代思维敏锐的人紧密联结。弗里德里希、凡.高、蒙克、蒙德里安、达利对于传统母题窗的直接描绘在世俗中追求神圣,并在经验中找寻超验。他们的艺术追求同莫奈、马蒂斯的法国伊壁鸠鲁主义者迥异。弗里德里希谱系所延续下来的精神异于苏格拉底、黑格尔的精神,它充满神秘与生机。浪漫主义不惟拥有其特有的渴望、梦想与哀愁,它还是一种姿态、一种操练。  相似文献   

18.
灵感,按照古希腊人的最初理解是指神的灵气,即诗人在创作时吸入了诗神的灵气,才使作品具有超凡的魅力。在早期希腊人看来,雕塑、建筑与诗、音乐有所不同。雕塑家和建筑家都是艺匠,他们所从事的雕塑和建筑活动,纯粹是人的活动,他们以明确的数量关系使作品达到均衡相称;而诗人和音乐家则是从神祗那里吸入了灵感之气,形成了由神附体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使宇宙秩序化的一种手段。因此,诗和音乐既不是原料意义上的技艺生产,也不是一般规范化的制作,它们是作家求助于阿波罗神和缪斯女神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和…  相似文献   

19.
论唐诗人与道士交游的范型及其诗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乃龙 《唐都学刊》2000,16(3):56-62
送人入道、送道士归山和山中访道是唐代诗人与道士交游的三种主要方式。从入道者的身份看,可分为宫人、官人、处士、佛徒和平民五种。他们入道的原因各不相同,诗人对此的反应则以肯定为主。诗人与道士交游有学道问医、名士雅集和虚拟游仙等现实需要和心理代偿等原因。仙为“人在山上貌”的观念和道士在山中修炼这一事实使访道求仙成为诗人创作山水诗的因缘。  相似文献   

20.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进步青年诗人.他的诗歌比喻极为丰富,无论是写景、抒情、描摹声音、刻划物态,都广泛运用比喻,真是珠玉璀灿,琳琅满目. 李贺诗歌中的比喻大都涉想奇僻,立意新颖,再加上诗人用来表现这种想象的语言十分优美,这就形成了李贺用比的第一个显著特色:浮想联翩,奇丽新巧,富于浪漫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