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复星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也同样清楚经过几十年积累的国有企业所具有的优势,‘输出机制,组合优势’是我们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自1992年11月,上海复星集团以3.8万元自有资金起家,到1999年,它已经发展成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税后利润2亿多元的大型科技集团。短短的6年多时间,这个高科技产业中的“小字辈”何以取得如此迅猛的成长?“我们是站在两个‘巨人’肩上。”33岁董事长郭广昌一语道出了复星崛起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虽得到了迅速提升,但我们在接受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却始终无法形成有我们自己鲜明特点的管理办法,故我们“只能输出服装和电视机”,而没有什么管理理念可以输出到别的国家。究其原因,我们的迅速崛起只是经济崛起,经济崛起是完全可以用数字表明的。而这种单纯的经济崛起已现实地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如能源危机,如环境恶化,如社会分化……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官员在引导改革深化的实际工作中施展自己的领导能力。“在其位者谋其政”就是他们施展能力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化,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发展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上述形势下,中国外交需要一个大战略。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自己中国正在快速崛起,环顾中国的内外环境,十分明显,我们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的崛起也不会例外。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挑战是预料之中的,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4.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14,(16):106-106
正在人生的旅途上,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什么是自己最想做也最能够做好的事情。也就是说,应该知道自己的志向和事业之所在。不过,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对此往往是不清楚的,这将是一个逐渐清晰起来的过程。我想强调的是,你可能暂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但是,你至少必须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人世间充满诱惑,它们都在干扰你走向自己的目标,你必须懂得抵御和排除。事实上,一个人越是知道自己不要什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知道自身能力的限度,然而,我们所“知道”的大部分东西,其实并不是完全知道,而只是感到而已。由于人们很少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限度究竟在哪里,以致于许多人老是把自己的个人能力估计得低于实际水平。卡费尔德指出:“对自己起限制作用的感觉是做出高水平工作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10,(21):30-32
<正>"新一代不断崛起,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今天我们再一次被召唤——现在是我们这一代回应这一召唤的时候了。"时年仅45岁的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在宣布参选时如是  相似文献   

7.
“走动管理法”又叫“巡视管理法”,它诞生于80年代初美国的一片“管理危机”的呼声之中。当时,著名的麦肯齐管理顾问公司出动两批管理专家对日本的崛起和美国一些优秀的大公司成功的奥秘进行了考察研究。前者的成果我们知道掀起了  相似文献   

8.
这次我们以文化为抓手和平台,组织"中原文化香港行和2007年豫港贸易洽谈会"活动,目的是为更好地促进河南和香港各界增加了解、增进互信、加强合作.这里,我愿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这个题目作一主题发言,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河南又称.中州"、"中原",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有九州,河南称"豫州",因居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因境内平原多,故又称"中原".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中心相对的区域性概念.一个是大概念,就是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个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中游地区,包括河南、陕西、山西、安徽、山东一部分,湖北一小部分;小概念,特指河南.我们现在讲的中原崛起,就是小概念,指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加快实现崛起.现在我要讲的中原文化就是指河南文化.那么,什么是中原文化呢?外面的人未必了解,甚至有些河南人也未必清楚,我到河南工作两年多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次来香港前,我又花了时间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第一种遗憾,就是不会选择。造成我们心里难以下定决心的,是一种未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喜欢所选择的,不知道会不会后悔,不知道会不会做好,不知道的越多,越是有一种无力感。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清自己内心真正所热爱的、所需要的是什么。跟着心里的希望走,就终会是无悔的选择,哪怕选择了之后艰难重重。第二种遗憾,就是不坚持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太多时候,我们将对自己的诚信忽略掉了。或说,我们对自己完全没有诚信可言。理由很简单:为无人知道。无人知道,便可以不讲诚信。比如早晨的时候,你计划晚上要去看望一位友,但是当一天工作结束后,你有些累,于是便决定去了。因为你没有跟你的朋友谈及此事,也就没有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去世使我的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露丝·西蒙斯说,"家里剩下三个孩子.我父亲不知道该拿我们怎么办,他伤心欲绝又不知所措.如果没有那些教师,天哪,我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知道有困难,但是希望我能战胜困难."  相似文献   

12.
奇妙的是,我们心中总是清清楚楚地知道,谁是受欢迎的人物。但遗憾的是,这个人往往不是自己。  相似文献   

13.
正眼睛看什么最难?看自己最难,因为眼睛离自己最近。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往往最难看到。人难做到的,是自知。一个看不到自己的人,又如何自知呢?所以,古人才规劝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知道"自己的人、看到自己的人,才能心明眼亮、心知肚明。正因为眼睛看自己最难,所以我们更要时时  相似文献   

14.
正不言而喻,正在崛起的中国如果没有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至少从西方世界的立场来说,关于未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担忧。可以确定的是,在新兴力量中,中国的崛起如此显著,这是在几十年前我们不曾预料的。无论以什么标准评判,中国都取得了卓越的进步。1820年,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管理科学要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中国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在5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的灿烂文化、哲学思想、科学发明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们要很好地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文化,很难在世界上真正崛起,即使经济强大了,也很难获得国际社会的真正尊重.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管理科学要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中国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在5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的灿烂文化、哲学思想、科学发明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们要很好地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文化,很难在世界上真正崛起,即使经济强大了,也很难获得国际社会的真正尊重.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令国人欣喜的人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倍增计划"为走向崛起的中国,指明了发展的最终目标:满足人民过美好生活的愿望. 缓解税收负担焦虑是关键 但人们更关心切身的感受,百姓想知道怎样实现倍增,对自己是"倍增"还是"被增"?在这个话题中,个税问题很受关注.有学者提出,应该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温家宝总理明确地把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称作“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温家宝总理说:“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的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们不站起来的话,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高;如果我们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我们就能到达巅峰。时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同样是个人,有人显达、富有、成功?有人平庸、穷困、失败  相似文献   

20.
《领导科学》2015,(10):61
领导者的境界,不在于知道自己到底能够做什么,而在于知道自己到底不能够做什么;不在于知道自己比多少人更加威风八面,而在于知道自己到底可以为多少人提供帮助。领导者的敏锐使得领导者总要比身边所有人更早地发现问题,更完美地界定问题,至于到解决问题的时候,反倒要虚己,敢于将自己腾出来,放胆给周围人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