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人民党自上台以来,对印度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以促进信息技术发展来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大规模军备采购壮大军事力量,增强综合国力,加强与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为实现大国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印度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的战略关系具有牵制中国的因素,印度与伊朗关系具有打通通往中亚能源战略市场的目的,印度与以色列的军事安全合作旨在提高印度的军事技术现代化水平,凡此种种都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2 1世纪印度外交战略以大国外交和东向战略为重点 ,立足南亚 ,面向亚太 ,走向全球。长期以来印度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颇多坎坷 ,成效不大。当前印度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具有广泛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但印巴争端、阿以冲突和宗教原教旨主义等问题仍是发展相互关系中最棘手的制约因素 ,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印度安全战略的目标是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向世界大国迈进。这一目标从印度独立至今未发生变化。尽管冷战以后印度对其安全战略有所调整,但印度对其安全战略的考虑仍然集中在外部安全上。对此,地缘政治因素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地缘政治是地理和政治的连接,它表达的是政治活动和该活动赖以发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关系。本文就是通过对地理要素的分析来了解印度的安全环境、与安全环境相对应的安全战略及其发展态势,籍此揭示印度地缘政治因素在印度的安全战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之初,印度就对其形成了基本认知,即在客观上承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和人文属性的同时,担忧其对印度周边安全环境构成冲击并对印度未来地区影响力的拓展造成阻碍。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出台与持续推进,印度试图抓住美国“拉印制华”的契机以争取改变中印之间力量不对称的现状。于是,在应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时,印度采取了更为强硬的举措,包括与美国加强战略与安全协作、与日本在战略经济方面携手共建、持续深化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争取印度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等。印度的系列举措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冲击和影响,如阻滞中国在南亚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对中印脆弱的战略互信基础造成伤害、恶化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等。如何应对这一态势并改善中印关系是中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印度的战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关于当代印度战略的思考都无法回避对于印度战略文化的考察。本文集中研究了印度战略文化的来源、思想基础以及传统战略特征。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地缘因素、历史渊源以及广义的文化背景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印度战略文化的来源。第二部分则集中分析了印度战略文化的两大思想基础:考底利亚的政治现实主义和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结合前面两大部分的分析,总结归纳了印度战略文化中的五大战略传统。  相似文献   

6.
程晓勇 《国际论坛》2013,(2):42-47,80
印度与印尼分别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两国在各自所处地区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印度与印尼自独立后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印度推行"东向"政策,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印尼是印度东盟战略的重点国家;与此同时,印尼支持东盟奉行的"大国平衡"战略,将印度视为在本地区平衡外部大国势力的重要依托。在这样的相互需要下,印度与印尼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从历史到现实梳理了印度与印尼关系的演变,分析双方关系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指出印度与印尼的合作关系建立在相互借重的战略互利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中印关系应是中国外交的支点之一 ,但印度在中国外交框架体系中的实际地位与应然地位相去甚远。中印关系存在着诸多障碍 ,包括地理环境、边境冲突、西藏问题、印度内政、印度安全战略、印度核问题、中印经贸科技交往、中巴关系、印美关系、印度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等十个方面。产生这些障碍的深层次原因不外乎四点 :自然条件 ,历史原因 ,国家战略和国际环境。中印关系障碍之消除是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8.
印度在1998年进行了核武器实验,并在此后走上了制定和发展公开核威慑战略之路.中国是印度核战略的主要威慑对象,印度核战略的推行必然会影响到中印安全关系.文章就是要着手分析印度核战略对中国战略环境的影响,并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南亚政策做出了思考,指出中国应超越传统的睦邻观念,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与处理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9.
TRIPS背景下印度制药业战略联盟的价值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在TR IPS背景下印度制药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动态,并构建了一个印度制药业战略联盟的价值链分析框架,分析了印度制药业在面对困境时如何通过战略联盟的手段寻找出路及其构建战略联盟的动机与模式。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中国制药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印度海洋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 ,处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印度独立以来致力于成为世界海洋大国 ,实施控制印度洋的战略。印度海洋战略具有排外性、针对性和扩张性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印度洋、南中国海的依赖度越来越强。因此印度的海洋战略是中国处理中印关系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南亚宿敌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将阿富汗视为增加各自战略利益的筹码,为此印巴两国长期在阿富汗进行对抗与争夺,这不仅加剧了阿富汗国内的动荡,使得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地区方案难以发挥作用,而且给南亚地区安全增添变数.印度和巴基斯坦需要从地区长远利益考虑,努力将印巴矛盾与阿富汗问题脱离开来,在阿富汗重建上协同战略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印度信息产业和互联网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文献主要采集自印度政府、立法机构、行业组织等。研究表明: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家,印度互联网用户数量近年猛增,位居世界第二。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仍显薄弱,互联网普及率不到30%。印度信息产业私营资本占主导地位,其中IT产业呈现外向型发展特点,出口市场占60%以上,是发达国家的主要技术外包市场。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印度高度依赖外国产品和服务,缺乏世界领先的本土互联网应用。作为互联网大国,印度通过国内立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从竞争优势理论解析印度软件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软件业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以竞争优势理论的“钻石”模型为分析框架,从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与辅助行业、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政府的支持和机遇等六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印度如何将软件业发展成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提高软件业国际竞争力的成功经验将为我国大力发展自己的软件业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国际秩序深刻演变,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成为重要角力场。美国对华打压升级,挟"印太战略"强拉盟友,在中国周边编织遏华包围网。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联印遏华"成为美国政治共识。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强势执政,深度调整外交战略,追求实用主义"多面联盟",向美国战略靠拢越走越深。然而,受双方在全球与地缘政治对接、防务安全与贸易合作等领域分歧制约,标榜共同"价值观"实则以逐利为本的美印"天然伙伴"难以晋级结成同盟。拜登治下美国延续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因素"仍将维系美印"高水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印度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全球性领导大国",搭上美国遏华"战车"只能南辕北辙。未来美印关系将徘徊于印度"战略自主"与美国"战略捆绑"的相互对抗、协作与共谋。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印度南海政策的战略解析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晓志 《国际论坛》2013,(1):66-71,81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综合国力的增长,印度对其南海政策进行不断的调整,包括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影响、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以及加强与美日之间的关系等。这种调整不仅由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所决定,同时也受到了其强烈的大国情结和战略追求的推动。印度在制定南海政策时虽然会迎合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以实现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目标,但将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其大国战略追求和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因政治因素而受到严重制约的印度与东盟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由于全球区域主义的兴起、东盟国际地位的上升和印度的主动出击而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进入新世纪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印度与东盟关系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冷战结束后印度的对外发展战略、东盟与大国的互动关系带来了变化,还对中国与东盟关系、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宗教民族主义’是宗教与民族主义连接、融合的产物,是潜在的宗教认同和民族/国家认同的资源在特定情境中动员起来的产物。印度人民党是印度教民族主义性质的政党,以“印度教特性”为思想基础,具有强烈的教派主义色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人民党通过教派主义形态下的政治复兴,逐步实现了在印度政治中的主流化。印度人民党在印度政治中的复兴及其执政后推行的民族主义政策,对印度的国内政治、周边关系及国际战略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晓文  国艺莹 《国际论坛》2023,(3):52-76+157-158
在欧盟推进“印太战略”的背景下,欧印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动向:欧盟将印度视为重要支点国家,欧印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再定位”;安全合作实现重大突破,合作的领域和平台大为拓宽;重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加强数字与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强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构建可持续的现代化伙伴关系。欧印强化战略互动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印太和欧洲地缘政治变化推动欧盟将印度作为其重要战略支点;强化与欧盟的战略互动是印度对外政策调整的必然结果;重塑全球供应链是欧盟与印度战略互动的重要驱动力;双方在“规则塑造”与“多边主义”价值观理念上愈加契合。欧印未来战略关系发展的潜力与阻力并存:在互联互通领域合作的趋势将持续加强,安全防务合作短期难以继续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贸合作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面临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欧印在人权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美国欲将欧盟与印度纳入其对华战略竞争的框架中,长期来看,欧印战略互动将在安全和供应链方面带给中国较大压力。中国可以利用当前的窗口期在对欧与对印外交战略中争取一些回旋的余地,尽最大可能降低欧印战略互动针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新雅  时殷弘 《国际论坛》2023,(2):123-136+159-160
自2013年中国正式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印度基于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研判,采取了三方面的海上战略调整以对冲中国在印度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首先,不断强化与美、日、澳三国的战略协作,积极响应“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构建与升级,希望借助域外力量牵制中国;其次,拓展在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国际航道和战略节点,企图减少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活动和军事存在;最后,提出替代性政治和经济援助方案,逼迫其邻国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抵消中国在其周边国家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印度在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目的研判态度上较为谨慎;在构建联盟策略的选择上,倾向于军事整合程度显著低于同盟性质的联盟体系;在执行中倾向替代性而非进攻性海权拓展方案。这反映其对华战略实施具有明显的对冲而非对抗性特征。即便如此,印度的一系列操作已使印太地区的地缘环境更加复杂。美国对于拉拢印度构建“印太”区域互联互通显得更具信心,中国途经印度洋的军事及各类商业船只也面临被监控、拦截、封锁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论印度“东进”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印度出台面向东亚、东南亚的新亚洲外交政策 ,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以此作为印度提高国际地位和通向大国目标的途径之一。本文拟从印度推行“东进”政策的背景、意图、现状、前景及对中国、亚太战略格局的影响等方面对印度这一外交战略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