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汤若望继承了利玛窦在华的传教手段,通过修历使天主教势力伸向宫廷,因此为西方天文、历算科学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他的宗教活动从政治上看基本上是成功的,先曾获取明朝崇祯皇帝的信任,继之又在清初依靠孝庄文皇太后,这次博得顺治政权的恩赏,终于在宫廷中为天主教争得合法地位。从宗教方面看,汤若望却以失败告终。这同他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有关:他的“外学”只有天文学而无儒者学;他同利玛窦一样,坚决排斥中国化的佛学——禅宗,遂失去顺治皇帝的信任,致使天主教势力被禅师挤出宫廷。  相似文献   

2.
明天启崇祯年间陆若汉在中国大陆活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葡萄牙传教士陆若汉在明朝天启崇祯年间的活动情况,在国内的研究文献和档案中缺乏系统的记录,专题性的专著尚未见。作者在翻译整理中、日、葡、英文的有关史料时,发现其中有很多关于陆若汉在中国内地活动的新资料。本文拟通过对零散中外史料的整理和堪比,大致勾勒出天启崇祯年间(1627——1633年)陆若汉在中国内地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3.
耶稣会会士汤若望 (JohannAdamSchallVonBell)系明末清初天主教在华传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科技史乃至明清正史上的著名人物 ,曾为明、清两朝修订历法 ,铸造火炮 ,有“耶稣会之二雄者”之誉。在耶稣会神甫的誓约中 ,“贞洁愿”排第二位。早期天主教教会的教父们认为 :生理欲望 (尤指性欲 )是罪恶的根源而应视作禁忌 ,提倡以宗教独身生活制度战胜性欲 ,以便专心事主。严格的禁欲理论在教徒中很难得到遵守 ,即便在神职人员中 ,贯彻也不完全。教会史上 ,教士违反独身制教规的情况亦不少。汉语文献中 ,尚未见到对传教士在近女色、男色方面的确凿记载 ,但外语资料中这方面的纪录则有案可稽。数种耶稣会史料涉及汤若望的私生活 ,透露他是双性恋 ,即好女色 ,又猎男色。但是 ,中国学界这方面的研究绝无仅有。笔者拟以耶稣会史料为基础 ,对此问题引发争议的来龙去脉做一试探。  相似文献   

4.
<正> 《荒年志》碑,1957年在河南省内黄县苏王尉村发现。立碑的时间应为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碑文记载了崇祯十二年至十七年(1639——1644年),河  相似文献   

5.
关于葡萄牙传教士陆若汉在明朝天启崇祯年间的活动情况,在国内的研究文献和档案中缺乏系统的记录,专题性的专著尚未见.作者在翻译整理中、日、葡、英文的有关史料时,发现其中有很多关于陆若汉在中国内地活动的新资料.本文拟通过对零散中外史料的整理和堪比,大致勾勒出天启崇祯年间(1627-1633年)陆若汉在中国内地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6.
明末农民战争,自明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澄城农民王二首杀知县张山耀算起,到崇祯十七年(1664年),前后经历了十八个年头,终于推翻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它同中国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仍以失败告终。但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已往之农民起义所不及。对此,已有不少专著和文章论及,憾在对与明末农民起义几乎同时发生的崇祯元年的固原兵变,却很少论及,或者一笔带过。本文想就崇祯元年固原兵变与明末农民起义谈些浅见,请同志们指正。一、固原在明代陕西三边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古典室,中国俗文学学会,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福建省文联等十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冯梦龙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八日至十六日在福建省宁德、寿宁召开。到会代表对冯梦龙的生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在文学、政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充分交流和讨论。冯梦龙,明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卒于明隆武元年(或二年)即清顺治二至三年(1645—1646)。冯梦龙一生科场不利,直至崇祯三年(1630)才补贡。补贡后即出任丹徒县训导,崇祯七年(1634)升调福建寿宁知县,十一年解任。冯氏七十二岁前后曾去浙江苕溪、武林、石梁、天姥等处,后不久即  相似文献   

8.
徐光启的军事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光启不仅是我国明代的科学巨人,而且是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活动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三月——四十七年九月,上疏言“正兵”。二、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通州、昌平练兵;三、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崇祯四年十一月,守城制器。  相似文献   

9.
阮大铖南京戏剧活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大铖《石巢传奇四种》中的《牟尼合》、《双金榜》和《燕子笺》皆创作于其南京生活时期即崇祯九年(16 36 )至崇祯十五年 (16 4 2 )之间 ,地点在南京牛首山祖堂寺和南京附近姑熟曹履吉遥集堂。崇祯期间南京党争激烈的政治气候、歌舞升平的文化氛围以及作者有意将戏剧活动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工具等现实因素 ,为其戏剧创作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契机 ,而其南京戏剧活动又对当时南京的政治、文化乃至政权交替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夔东十三家名称,出自清初毛奇龄的《后鉴录》:崇祯流寇,多与二贼(按指李自成、张献忠)桐终始。故主名虽多,大抵附二贼以见。……而夔东十三家贼者,徒以全蜀摷(剿)绝,乘间窃发,仍仰借二贼游魂,或分或合,以极于败亡。早在崇祯八年(一六三五年)农民军荥阳大会时,即出现了以高迎祥、张献忠等为首的十三家七十二营的称号。以后农民军常用  相似文献   

11.
上篇:日暮思陵噪晚鸦1644年,北京的春天姗姗来迟。除夕的钟声远去百日,紫禁城的寒风还在流连。让史家无限同情的崇祯皇帝终究没能拥抱甲申年的春天,随着“闯逆”破城,这位有心中兴、无力回天的悲剧帝王把尊贵的躯体、深重的遗憾和277年的祖宗基业一同挂在煤山(景山)的一棵老槐树上。一个王朝只剩下一个远去的背影。这一天是农历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平心而论,以崇祯皇帝的辛苦勤勉历政,他似乎不该成为亡国之君。崇祯以前的几代皇帝,很少临朝听政,甚至很少同群臣见面。他们的热情、才华、时间和精力,大多耗在了后宫。崇祯登极以后,竭力矫正自明…  相似文献   

12.
黔案是崇祯十六年(1643年)发生于徽州地区的一起重大兵民相斗事件。这次事件牵涉到十数位地方军政要员,相斗双方一直讼至崇祯皇帝,历时二年方告结束。它不仅是晚明兵民关系恶化的典型事例,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军政矛盾、兵匪同类、乡兵义勇等诸多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明末清军对索伦部战争的起因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阿巴海清军对明朝藩属索伦部连续发动了三次战争。结果,阿巴海清军胜了,索伦部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三族联军败了。时间虽然过去了三百四十多年,但是,对于这场战争的起因及其后果,确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战争的起因 明天启六年(1626年),努儿哈赤死去,皇太极阿巴海即位。明崇祯八年(1635年)改女真为满洲,九年(1636年)收后金为清。从此,阿巴海主要向明朝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同时,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三年(1640年)、十六年(1643年)向明朝藩属索伦部发动了掠夺性战争,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三族人民推进了深重灾难之中。  相似文献   

14.
曾肖 《天府新论》2007,(5):129-135
明末复社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文人社团组织。根据复社内部自身的变化与崇祯朝政治的联系,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兴盛期,从崇祯二年至崇祯六年,包括尹山大会、金陵大会、虎丘大会三次大型社集,复社主要是开展社事活动,参加科举考试,科考上的成功使复社声势广大,蓬勃发展;分化期,从崇祯六年至崇祯十四年,复社卷入政治权力的漩涡,先后与温体仁、阮大铖等展开斗争,社事活动只是小型、团体、局部的社集,复社内部政见分歧,力量出现分化;衰亡期,从崇祯十四年至弘光元年,随着北京城破,阮大铖的继续迫害,南京城破,复社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5.
甘肃是李自成活动的主要区域。这一历史,往往被人们忽视,一般不见于现在刊行的有关书籍。这也许有两个原因:一是明末以前,陕、甘同省,简称“秦”。旧史书上讲甘肃地区时,也用“秦字”称之。现在读史,在一个“秦”字的掩蔽下,往往把甘肃地区忽略了。二是缺乏对李自成在甘肃活动的系统研究。 李自成在甘肃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进攻洛阳前,后一段是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襄阳会议后。  相似文献   

16.
一 徐光启(1562—1633年)是我国历史上有重大成就的科学家之一,又是我国现代科学的先驱,许多科学技术的引入和学科的建立,均应归功于他。 本文对我国研究徐光启的沿革,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归纳起来,二百多年来的研究工作,大致分别属于下列几方面: (一) 徐氏家族 崇祯年间,陈子龙在编撰《皇明经世文编》时,虽收入了附有徐光启小传的《徐文定公集》六卷,但原书极罕见,仅崇祯一刻。所以这个徐光启的最  相似文献   

17.
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杰出领袖李自成,祖居陕西米脂县(今横山县),但他开始举旗起义是在甘肃省榆中县(时称“金县”).崇祯元年(1628)冬季。李自成因交不起当地官僚地主艾举人的高利贷,被县令晏子宾“械而游于市,将置之死”①,由人解救出狱后,杀死艾举人,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二月来到甘肃甘州(今张掖)②。当时,梅之涣任甘肃巡抚,杨肇基任甘州总戎(即总兵),王国任参将(即参戎,位次副将)。李自成叔侄就在“杨肇基麾下”王国营中当了兵。不久,李自成升为把总(时为三大营职).是年冬季,满州兵入关,包围了北京,明王朝急调西北各镇兵  相似文献   

18.
周桂发 《社会科学》2004,(12):121-123
有关明代历史的研究专著,迄今为止有汤纲、南炳文的《明史》,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编的《剑桥中国明代史》等,专门研究崇祯十七年后南明小朝廷历史的,则有司徒琳的(Lynn Struve)《南明史》和顾诚的《南明史》等,但对于在明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晚明时期的专史则尚付阙如。樊树志先生的新著《晚明史》(1573—1644年)一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专门论述万历到崇祯末70余年历史,因而在明史研究的学术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读田尚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六期发表的《明末农民起义军初期入川作战问题探讨》一文,获益匪浅。因其中对我的《张献忠入川作战不是两次而是五次》(载《重庆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一文的部分论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又觉田文所持论据尚难以服人,故写此文再论并兼以奉答。一,关于张献忠崇祯六年入川作战问题田尚同志认为:“《蜀乱》所谓崇祯六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1624),死于清康熙元年壬寅(明永历十六年,1662)。过去都认为他“年三十九”,如按实足年龄计,只有三十八岁。 郑成功短暂的一生,正处于中国明末清初时期,是国内外矛盾尖锐的时代:在国外,西方殖民主义者疯狂向东侵略,侵占骚扰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和台湾;在国内,东北满族统治阶级正取代日益腐朽的明朝政权,最终统一全国。 1624年,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平户。1630年(崇祯三年)六岁(实足年龄,下同)的郑成功回到祖国家乡福建南安县,后来,他中过才秀,并且曾到南京国子监学习。1645年南明隆武帝赐他姓朱,因此,在史书记载中,也称他为朱成功,赐姓成功、赐姓、国姓成功、国姓等,在国外则普遍尊称为国姓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