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979年4月,重庆历史地震考古调查组在黔江小南海地区重新找到了曾被西南地震队在1969年发现的缺角《两河口义渡碑》,又在当地群众协助下找到了所缺的右上角。经清洗、拼合后,碑文基本清楚可读,但有少数缺字。这是川东地区少见的地震碑刻。碑高126公分,宽67公分,厚5公分;正文17行,每行32字。其中有关咸丰六年(1856)地震的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二年三月,重庆市博物馆在清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洗布塘街境內的明玉珍墓时,出土了明玉珍的《玄宫之碑》(以下简称《碑》),碑石高114、宽56、厚23公分。碑额中部有篆书“玄宫之碑”四宇,两旁刻有龙纹;碑文正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八年,我们在锦州市历史博物馆院内,发现了一块题为《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记》的石碑。这块石碑系清朝总统毅军、四川提督宋庆于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为纪念甲午中日战争殉国的毅军将士而修建的锦州毅军昭忠祠所刻。碑高(不包括底座)227公分、宽87公分、厚27公分,碑文字体为隶书。碑文扼要地记述了甲午中日战争时平壤、九连城、感王寨、大平山、田庄台等历次战役中,毅军的奋勇抗敌和伤亡数字,总结和分析了清军失败的原因,是研究甲午中日战争史一件有相当参考价值的史料。但因年代久远,今昭忠祠已毁,碑石亦因无人管理,风雨剥蚀,字迹脱落,有些字已无法辨认。查阅锦县地方志无碑文记载,仅《锦县志略》卷四第二十页有“在大广济寺东院正殿三楹,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修建,祠中列祀皆毅军将官士卒,殁于王事者,有碑树殿左纪其事”的简短记述,亦无碑文。现将碑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龙颜碑》,刘宋大明二年(458年)九月刻立,碑旧在云南陆凉州蔡家堡君墓前,现存云南省陆良县东南二十里的贞元堡(薛官堡)小学内。碑高三米三八,宽一米四六,厚二十五公分,碑额呈半圆形,凡六行,行四字,共二十四字:“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候使君之碑”,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共九百零四字,碑阴刻识官职各三列,上列十五行,中列十七列,下列十六行。  相似文献   

5.
香港的花市     
香港人爱花,连上街买菜也忘不了顺便买花。在香港,花市买卖兴旺,尤以节日为甚。主干道旁及小马路上,到处是花的海洋。每隔十几步路就有一个花摊,有的则是花摊连花摊,好像每条小马路都是花市、花街。花树中最多的是桔树,大约10棵桔树中有一棵是普通的桔树,约有半人高;其余则全部是金桔树,绿叶、小果,半人高,一  相似文献   

6.
丰泉 《小康生活》1997,(12):18-18
桔树叶片是制造和贮存养分的重要器官之一。开春之后,如果受频繁寒潮的袭击,气温差异的变化,加之冬季又没有采取防冻保暖措施,就有可能造成桔树早春大量落叶,从而影响桔树的营养积累和新梢抽发以及花芽的分化,出现树势衰弱,花而不实,座果率降低等不良现象。如果能及时采取以下措施,还是可以保证当年多结果。一、保护根群桔树根群对外界环境反应十分敏感,施用肥料时,不能过浓或施用  相似文献   

7.
初冬时节,记者到博罗县柏塘镇采访,徜徉在原名平安镇的桔林园,顿觉清新爽快,阵阵浓郁的芳香,扑面而来。初冬季节正是桔树挂果飘香的时节,只见鲜红闪亮的桔子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桔树的腰肢。这是柑桔生命中最成熟、最美丽的时节。  相似文献   

8.
袁军 《小康生活》2002,(12):19-20
(一)施采果肥应注意三点:一要早施。10-11月气温、地温较高,这时施肥,肥效易于发挥,此时正值桔树第三次生长高峰,根系吸收水肥能力较强,能增加树体内养分的积累,增强树体的抗寒能力,利于桔树安全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山海经》、《吕氏春秋》、《列子》、《史记》等史籍有关文字材料进行考证,指出古代楚国的社木为桔树;并通过重新诠释《桔颂》的一些关键语句和楚地民俗中社木崇拜的遗痕,对桔树为楚社木的观点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冬,桐乡县新生公社红旗漾大队发现南宋宗室墓群,出土安定郡王赵伯泽及媳胡氏、沈氏、孙希励墓志四方.赵伯泽墓志石质圭形,长77公分,宽56公分.楷书,六一○字.其子赵师边撰并书,俞灏填讳,吴洪刊.胡氏墓志砖质方形,边长34公分.楷书,一八○字.其夫赵师边撰文.沈氏墓志石质长方形,长81公分,宽53公分.楷书,尚存三四七字.其孙赵与梫撰并书.  相似文献   

11.
侗族梯田是侗族居民充分利用当地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开垦出来的生态农业奇观,在梯田的构建过程中,侗族居民积累了丰富的自然性适应成果和成套的本土生态知识。本文将侗族地区的梯田分为四类并分类描述其构建方法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侗族梯田的制度保障及农耕习俗,探讨侗族梯田在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维护上作用。认为在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侗族梯田所蕴含的构建智慧和生态安全价值愈加凸显,对今天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碑能强其骨,贴能养其气。”书法中历来就有碑学、贴学之分。习碑被认为是“壮筋强骨”的良方,受到广大书法工作者的重视。在习碑过程中,很多人又提出“还碑于贴”的观点,对此,我们有不同的认识。习碑时,许多人总是反复强调碑“下真迹一等”,学习碑贴时要“还碑于贴”。意思是讲碑总是不如贴,习碑时,要将碑上种种痕迹(刻痕、裂痕、  相似文献   

13.
滇南民族地区散落的指路碑,缘何在岔路口孤独地矗立?指路碑的缘起和民俗学意义何在?文章通过对指路碑背后的文化意蕴进行爬梳,探究了指路碑的民俗学要义,并分析了指路碑的教育指向。  相似文献   

14.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文物室收藏铜鼓一面(封三图一)。通高27.5公分,面径51.5公分,足径51公分,胴部略大于鼓面,腰部内收有一突棱,四耳。鼓面中心花纹为十二芒角太阳纹,主晕为游旗纹,其余纹饰为雷纹、云纹、乳钉纹、絃纹,竖排直线纹相  相似文献   

15.
朱旭先 《华人时刊》2011,(12):44-45
早就听说广西桂林大瑶寨龙脊梯田气势如虹、浩瀚如海,村落如画,风情诱人。国庆长假期间,终于一饱眼福。直奔大瑶寨龙脊梯田位于桂林西北部100公里的龙胜县境内,地处海拔1916米的崇山峻岭深处。梯田最高处达1180米,最低  相似文献   

16.
哈尼族梯田文化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尼族是雕塑大地的民族,哈尼族梯田是真正的大地雕塑.哈尼人把别的民族用来建造城市的精力和梦想,都用来建造梯田了.他们世世代代创建起来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共构的"梯田文化",在今天人类迫切需要寻找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平衡支点时,它的优长凸现了.  相似文献   

17.
农村体制变迁对哈尼梯田及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田耕作是哈尼族物质生产的核心内容.哈尼族在长期的梯田农耕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耕作技术、管理方式以及梯田生态机制.但20世纪下半叶,农村社会体制的变迁对哈尼族长期以来的梯田农耕机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哈尼族社会逐步由一个封闭的、自我循环的社会,脱胎而为开放的、多元的、复合型的社会.由内外部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引发的哈尼族传统生产管理方式与文化机制的变革悄然涌起,其传统梯田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昂玛突”“矻扎扎”和“扎勒特”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哈尼族社区公认的三大节庆。以梯田耕作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三大节庆蕴藏着稻作梯田系统再生产的基因密码,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文化赖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三大节庆之间形成了强协同的高耦合形态,形成一种结构性的传续形态,每年循环往复的节庆展演,彰显了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稳定的文化特质。其稳定的结构性传续形态在社会价值、社会关系和社会情感的维度上,对当地社会有着社会文化再生产的意义和建构有效文化认同的价值,这是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哈尼生态村———箐口进行“聚焦”基础上 ,分析了作为哈尼人民世代积累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代表的壮美梯田 ,没有给哈尼人带来应有的富裕与幸福的基本情况和相关原因 ;提出了梯田文化之魂与市场经济观念融合 ,提高产出率、提升梯田价值 ,让梯田造福哈尼人民的相关措施和途径 ;对以梯田乡村生态观光农业为导向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西大学图书馆馆藏《大学管窥》与《中庸管窥》,均框高20公分,宽13.3公分;十行,行18字;上下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有格。二书各自成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