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德国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和马克思都主张"两种实践"观,并都试图把"两种实践"统一起来.马克思在康德"两种实践"观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把"两种实践"统一于"生产实践"并赋予"生产实践"以本体论意蕴.马克思在康德"道德地实践"基础上继续创新,把调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作为人们改造和调整人与自然关系实践的前提,并进而赋予社会技术以本体论旨趣.  相似文献   

2.
凸显人的主体性是康德美学的重要特征及优越性所在,它集中体现在从质、量、关系、模态四契机对鉴赏判断的规定之中:四重规定以合目的性原则一以贯之.然而,这一原则自身又隐在地提出了美的客观性要求,揭示了主体性美学的局限与困境.在这一优越性与局限性的悖谬之中,蕴含着的是可能的线索与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探求审美客观必然性的过程中,经验主义美学陷入“审美趣味无争辩”的境地,理性主义美学则将审美与认识等同起来,从而取消了审美的独立性,认识论美学无法自圆其说。“应当”(sollen)是考察康德美学思想的一个关键词,不同于必然性,它表示一种应然性。“应当”一方面表明反思判断力与知性、审美与认识的联系与区别,另一方面是一种自由。由此康德认为审美的必然性是主观原则上的“应当”,从而超越了认识论美学。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自由观建立在其理性认识的二律背反的基础上,康德的自由是一种理性的自由,而不是现实的自由。康德悬置了自由和因果性的矛盾,而没有解决这个矛盾。阿多诺通过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阐述了自己的否定性的自由观。阿多诺批判了康德对二律背反的态度,同时指出了康德自由概念的社会起源,并认为践行康德自由的主体乃是理性主体,自由中包含了理性对非理性的压迫,从而使自由陷入困境。阿多诺针对肯定自由概念的疑难,提出了一种“否定性”的自由概念,提出自由就是对不自由的否定。但是,阿多诺的否定难以触及真实的现实领域,他对不自由的批判缺少历史和现实的维度。要真正达到人的自由,只有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人们改造社会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范畴的先验演绎需要借助“经验的可能性”才能完成,也只能以“范畴是经验的可能性的先天条件”为证明原则展开论证.通过分析“经验的可能性”概念,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B版演绎将在两方面得到考察:一、经验的可能性被理解为与认知能力结合在一起的一般经验,B版演绎则分别从判断、统觉、知觉这些经验(经验的可能性)出发论证范畴的客观有效性;二、经验的可能性被理解成任何可能的或实际的经验,B版演绎的证明结构则表明范畴的运用领域从一般感性直观转向人类感性直观.  相似文献   

6.
在包含that从句的句子中,我们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句子仅仅是报道了某一个事实。对干这类句子的理解,我们无需考察主体的心智状态;另一类句子则相关于主体的心智状态。我们无法直接将它们对应干某一个事实。人们一般将后者称之为命题态度语句(报道)。在此基础上,我们区分了命题态度动词和其他的(that从句)引导动词。进一步,利用情境语义学和Remsey的相关理论,我们认为信念语句的解释可以由三个部分构成:信念者、被相信的命题(某一类情境)、支撑信念语句的说话者作出断定的命题(某些类情境)。  相似文献   

7.
康德先验演绎中“我思”(“统觉”)历来被认为是康德哲学之谜。本文试图通过对康德“我思”的两层含义——“我思”表象与“我思”之先验性——的基本归纳、揭示“我思”过程内在地包含着“思”与“我”的矛盾关系,从而合理地解释康德之所以陷入循环论证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兴社会化媒体,微博自推出以来迅速成为流行的通信平台。借助微博,用户可以即时发表简短信息来描述、更新和分享他们当前的状态以及对事情的态度和看法。文章以“情感‐判断‐鉴赏”为分析框架,以“哈尔滨浓雾”为微博议题,提取新浪微博中的微博文作为研究对象,以微博用户对此微博文的评论作为语料,分析评论中的态度资源。统计分析显示:情感资源多以显性方式表达,反映出网络语言具有生动形象化和直观化等特点;与情感和判断资源相比,鉴赏资源中多以隐性方式表达其否定的态度意义。在基于事件的微博中,用户通过情感、判断、鉴赏话语策略传递对评价对象的态度倾向,多以隐性方式表达对事件的否定态度,但对实现人际意义却采取积极介入的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9.
针对康德知识论的内在困难,克罗齐对康德知识论做了三个方面的改造:首先,克罗齐视“直观”为独立的精神活动,而不只是知识产生的必要条件;其次,“概念”是“具体的普遍”,但不能脱离“直观的表现”;再次,“直观”到“概念”的勾连,蕴含着思维的“跳跃”。克罗齐试图借此克服康德知识论的想象力难题,以将“精神活动”作为对象纳入到其精神哲学中。恰当地把握克罗齐改造康德知识论的路径,不仅可能彰显出康德问题的思想史意义,而且亦能折射出西方哲学在近现代的转变逻辑。  相似文献   

10.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列宁在挖掘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思想时所提出的一个论断,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又对它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深刻理解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工作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从康德的先天直观到胡塞尔的本质直观,他们的直观有着根本的一致性,既通过先验性保证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又通过原本直接地被给予的明见性(直观)担保了知识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2.
康德美学的最终目标是走向实践理性本体论,达成"美是道德的象征"目标。走向实践理性本体论,康德是分两步完成的,一步是从纯粹美走向依存美,这种过渡仅仅实现了依存美与实践理性的间接联系;另一步是从美的分析走向崇高的分析,在崇高的分析中康德将崇高与人类的实践理性直接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其美学走向实践理性本体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红色经典在"文革"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阅读沉寂和90年代后期再度走红的沉浮.其文本自身的缺陷,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反思和新文艺思潮的冲击,当代文学史教育与研究中的断裂,以及大众与精英的双重逃离,共同造成了红色经典的阅读沉寂.而20世纪末的历史怀旧语境,国家文化建设的策略需要,文本艺术价值的再认识,以及市场的推波助澜,又合力推动了红色经典的再度走红.探析其沉寂和走红的原因,对于厘清认识以及文学理论新体系的构建将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哲学史上,“自我”论不仅仅是一个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与实践哲学和伦理学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近代关于人与自身的关系起源可追溯到霍布斯,后经笛卡尔、贝克莱、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把“自我”问题发展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到胡塞尔现象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至今仍然是哲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一改古希腊以来的审美传统,引发了美学领域的巨大变革:一方面,美学成为独立专门的研究学科;另一方面,思想家们自美的研究转向了针对自身或者群体的审美趣味的思考。在此背景下,布尔迪厄批判康德阐述的趣味判断及其契机,尤其针对其本质主义与普遍主义的观念,突出了以阶级阶层为核心的趣味区隔、以场域为架构的主体性趣味,旨在建立科学的社会学。但是,布尔迪厄以社会学理论来阐释审美趣味,把审美等同于意识形态和一般社会文化产品,也产生了把美学视角和审美的超越性排斥在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解释学到实践哲学 ,是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的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与第一次转型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与哈贝马斯等人的论战是促成这次转型的重要契机 ;实践智慧则是这次转型的牵引者  相似文献   

17.
"侍座"作为我国人文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不少局限,而这些在"对话"教学模式里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通过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可以明了对话模式的功能和意义,以及采用对话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素质.同时,"侍座"模式在现代课堂依然存在有其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的本位功能就是传递学术前沿信息,展示研究者最新学术成果。运用逻辑理性呈现学术探索的创新性智慧,是学术期刊编辑的理性诉求。编辑学者化的内在价值就是身为编辑应该具备以学科为论域的学术价值判断能力。编辑身份应然的学术素养,表现了编辑学者化的正当性,凸显了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水平。将这种素质水平应用到实际办刊中的能力,就是编辑的实践智慧。编辑要自觉用好学术信息传播平台,科学谋划期刊发展定位,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充分展示编辑过程中的实践智慧在有为有位中化解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9.
农民增收:从实证分析到理论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农民增收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从实证与理论结合上来分析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有 :结构性因素与体制性因素 ;自然禀赋因素与市场风险因素 ;人力资源因素与农业科技运用推广因素。因此 ,改革农村税费制度 ,减轻农民负担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 ,加快城镇化进程 ,加速农地使用权的流转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农业科技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当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政策选择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全球“混合”文化的无限扩张,使当下的艺术评价体系几近崩溃,艺术的边界、艺术品的价值越来越难以确定.而罗中立的油画近作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示,即真正的艺术需要立足于生活的体验,浸透真实的情感,同时在全球化的大视野中,还需要强化“中国”身份和特色,从本土文化中去寻找散发着人性光辉的诗意化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