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内容包括∶(1)反对战争 ,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有争议的问题 ;(2 )军事均势是和平共处的保障 ;(3)不同制度国家应加强经济合作 ;(4 )确认了不同制度国家的主权、独立、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不同制度国家扩展到包括相同制度的国家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基本国策 ,大大促进了世界和平。邓小平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新的内容和形式 :即反对霸权主义 ,实行不结盟政策 ,不同意识形态和平共处及一国两制 ,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内容包括:(1)反对战争,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有争议的问题;(2)军事均势是和平共处的保障;(3)不同制度国家应加强经济合作;(4)确认了不同制度国家的主权、独立、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周思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不同制度国家扩展到包括相同制度的国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基本国策,大大促进了世界和平。邓小平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即反对霸权主义,实行不结盟政策,不同意识形态和平共处及一国两制,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试论邓小平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赵建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和平共处原则,本来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都没有说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等中国内政问...  相似文献   

4.
和平共处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政治原则,它由列宁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并付诸实施的外交交往原则。和平共处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国际政治理论作出的贡献。在国际政治的实践过程中,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共处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大。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经过中国的外交实践和世界各国的认同,已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的国际法准则。  相似文献   

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源头活水,列宁的和平共处理论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供了最初样板;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又一重要思想来源;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文化根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于集三方面的思想精华于一体,所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根据对7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和世界各种矛盾的全面分析,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共处思想。他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的和平共处是必然的和长期的;解决国家内部的、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应用新的方法,“一国两制”、“共同开发”,是和平共处的新方式;维护国家利益是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邓小平的这些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宝库,为开创我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提供了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大量材料结合苏俄政府初期的外交活动,认真分析了列宁关于和平共处政策的提出。作者认为,列宁关于和平共处政策并不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立即提出,更不是在十月革命前,而是苏俄政府经过一段外交实践和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发生重大变化后才提出的。  相似文献   

8.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世界出现了两种制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从此,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如何相处的问题。列宁率先提出了和平共处思想并据此进行外交实践活动。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列宁提出的和平共处对外政策在苏联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具有不同的内容,总结这方面的进程,对于我们认识苏联对外政策的一个侧面是有帮助的。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及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破  相似文献   

9.
如何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国家间关系 ,是列宁当时面临的一个全新问题。对这一问题马克思没有提出更多的建议 ,因为他始终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或多数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社会主义很快取代资本主义 ,不存在两种制度长期共存的情况。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出发 ,开创性地提出以和平的方式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并逐步形成了其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前,列宁着重强调俄国的“帝国主义”特征,并义无反顾地领导了俄国人民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十月革命后特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则更多地认识到了俄国的“半亚细亚国家”的国情,认为正是这一国情制约了俄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更进一步指出,俄国正处于相当长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其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高度的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对俄国国情的新认识,是列宁晚年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同周恩来的名字一道载入史册的.1953年12月31日.在中印有关西藏问题谈判开始之际,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1]其后,随着中国外交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上的胜利,及其在70年代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真正走向世界,成为现代国际关系中最受称颂的概念之一,回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辉煌历史,会使我们更加缅怀人民的…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系列宁逝世后,列宁研究院为纪念和学习列宁、宣传马克思主义、维护俄共(布)统一等现实需要而编印的专题文集,着重阐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展现了列宁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俄国化策略.该文集编印出版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兴起起到重要推...  相似文献   

13.
巴黎公社起义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巴黎公社,深刻影响了俄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列宁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起义的论述中受到深刻启发,提出巴黎公社起义是19世纪最伟大的工人运动,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东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巴黎公社起义指引列宁确立俄国革命和建设任务,并为十月革命提供重要方法论。十月革命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俄国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俄国农村公社以及俄国社会的前进道路将是不平坦的,是曲折的。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明确地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曲折前进的理论。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苏俄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阐述了无产阶级国家经济建设曲折前进的理论。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曲折前进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于1918—1925年期间)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及这一时期的日苏关系,反映了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在对外关系方面实行灵活的迂回策略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曾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多次论述过民族问题,他始终把俄国复杂的民族问题的稳妥解决,视为俄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列宁处理俄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十分重视运用法律武器。在探讨俄国民族问题解决的长期过程中,列宁逐步形成了关于民族立法的若干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于“和平共处”既是五项原则中的一项,又是其他四项原则的总目的,所以这五项原则被定名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8.
1921年春以后,列宁集中地论述了俄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和规律。这是他晚年做出的更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贡献。列宁提出的通过中间环节逐渐过渡、发展商业和市场贸易、运用利益原则、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等思想原则不仅促进了俄国的经济建设,而且对一切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列宁的名著《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下简称《“左派”幼稚病》)写于1920年,那时的俄国处于国内战争后期,列宁在领导俄国共产党人战胜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同时,还以很多精力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时西欧的许多国家,刚刚成立共产党,他们还缺乏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不善于结合本国情况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于是出现了一股“左”倾思潮。列宁洞察了这种思潮的危险性,便以深邃的睿智总结俄国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针对错误思潮涉及的问题作了系统的回答,因而成了革命战略和策略的指南。这部光辉著作对于国际共产主…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以后,要不要向资本主义学习,以及如何利用大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技术上和文化上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十月革命后摆在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党面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首次从理论上阐述了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国家在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向国内外资本家“学习”,利用资产阶级专家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策略思想。认真学习和探讨列宁的这一思想,对我们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搞好对外开放,正确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