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毛锐多年来,关于列宁何时提出和平共处思想这一问题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由于苏联和平共处外交政策是以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为理论基石的,所以只有首先澄清这一问题,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苏联和平共处政策的形成,进而对苏联建立初期的种种外...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大量材料结合苏俄政府初期的外交活动,认真分析了列宁关于和平共处政策的提出。作者认为,列宁关于和平共处政策并不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立即提出,更不是在十月革命前,而是苏俄政府经过一段外交实践和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发生重大变化后才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 ,墨翟从“兼相爱 ,交相利”的认识出发 ,提出了以“相爱”、“互利”、“平等”为原则处理各诸侯国之间关系的观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对“兼相爱 ,交相利”、“和为贵”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如何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国家间关系 ,是列宁当时面临的一个全新问题。对这一问题马克思没有提出更多的建议 ,因为他始终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或多数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社会主义很快取代资本主义 ,不存在两种制度长期共存的情况。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出发 ,开创性地提出以和平的方式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并逐步形成了其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思想。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思想体系 ,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这一原则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在中国经历了和平共处原则的创立、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三个发展阶段。正是由于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根据每个历史阶段的国际国内形势 ,不断丰富和发展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 ,才使这一外交思想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内容包括∶(1)反对战争 ,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有争议的问题 ;(2 )军事均势是和平共处的保障 ;(3)不同制度国家应加强经济合作 ;(4 )确认了不同制度国家的主权、独立、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不同制度国家扩展到包括相同制度的国家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基本国策 ,大大促进了世界和平。邓小平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新的内容和形式 :即反对霸权主义 ,实行不结盟政策 ,不同意识形态和平共处及一国两制 ,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建国至今,中国形成了四大对外战略:合纵战略、韬晦战略、机遇战略与和谐世界战略.四大战略的演变源于战略思维模式的演进,即由矛盾的主客二分性、对立的思维模式到生态的思维模式的演进,由功利型的思维模式到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互利型的崭新的思维方式演进。从和平共处到和谐世界的演变和战略思维模式的演进,反映出中国政府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日益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自始就存在.这正是苏维埃政权最初岁月那些重大错误的原因.实践修正了理论.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实现了他的社会主义观的"根本改变".而这一"根本改变"之未凝聚成全党的共识并付诸实施,则正是苏联社会主义最终失败的原因.斯大林通过计划经济回到了"战时共产主义",并把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宣布为神圣不可"改变";而实际上这种"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内容包括:(1)反对战争,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有争议的问题;(2)军事均势是和平共处的保障;(3)不同制度国家应加强经济合作;(4)确认了不同制度国家的主权、独立、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周思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不同制度国家扩展到包括相同制度的国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基本国策,大大促进了世界和平。邓小平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即反对霸权主义,实行不结盟政策,不同意识形态和平共处及一国两制,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有过短暂的浪漫主义潮流,1930年代,逐渐形成了独尊现实主义的趋势,1950年代,甚至产生了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公式。1958年,在毛泽东有关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的基础上概括出了“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提高了浪漫主义的地位,有利于将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立流派来加以认识,但在大跃进的背景下,“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倡导致了虚假、浮夸等弊病,引起了浪漫主义的畸变。“文革”结束后,由于对“文革”虚假的浪漫主义的反拨,提出了“恢复现实主义传统”的口号,浪漫主义受到普遍的诟病和排斥。由于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的变化,浪漫主义逐渐从文坛遁逝。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流行歌曲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化的流行歌曲与非主流的流行歌曲,而后者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上的先锋派则具有某种相同的意味。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通俗音乐的大众化、世俗化成为中国文化整体走向中的一种趋势,它以其敏感的神经最先表达着文化的俗化之势。新世纪流行歌曲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网络传播,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歌曲的认可,但也同时显现着中国流行音乐深度模式的衰微。消费时代使得音乐这样的文化艺术也成为以卖点为中心的代名词,中国当代流行歌曲完成了从先锋艺术到媚俗艺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法制宣传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中,无疑承担着启蒙民众的重任。然而,目前的法制宣传出现了形式单一、内容强硬等弊端,官方的语言、民众的意见和法学家的观点并未形成交流与互动。由于中国漫长的社会传统和不甚得当的法制宣传方式,中国的法制宣传偏离启蒙的轨道。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法制宣传以"独语"为核心特征的传统模式,建立以对话为核心特征的新模式。法律固然是一种命令,但也是一种理性的对话。这一对话,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和法律生活的全部过程。在建立公民社会的转型时期,中国法制宣传的关键任务是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权利意识,培养法律意识,建立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具有东方落后国家的典型特征,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各种矛盾尖锐复杂,革命更容易爆发和胜利。在革命酝酿和进行时,中国无产阶级政党须争取领导权,在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后努力把形势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能采取强攻资本主义的方式,须适度后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社会生产,迂回到社会主义社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须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中汲取丰富的理论营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马克思思格斯到列宁的发展》(以下简称《发展》)一书,为王元津教授所著。这部专著思想内容丰富,写作方法新颖,文字表述深刻,富于启迪性,读后深感受益匪浅。《发展》一书第一个特点:思想内容丰富。马克思、思格斯、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无论从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史的基础理论建设的角度上讲,还是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实践的角度上讲,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多年来,国内外许多经济学理论工作者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一有一些成果还是颇有特色的。但是,必须看到,仍…  相似文献   

17.
文化革命是毛泽东一生都十分注重的理论问题,是评价毛泽东晚期功过的焦点,也是社会长久关注的带有现实性和普遍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等人曾经提出过文化革命的理论。毛泽东的文化革命概念则早在新文化运动中就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又有系统的论述。文化革命理论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宏大愿望,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革命概念应该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内乱区分开来,不应因为有“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内乱而讳言毛泽东的文化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8.
文化革命是毛泽东一生都十分注重的理论问题,是评价毛泽东晚期功过的焦点,也是社会长久关注的带有现实性和普遍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等人曾经提出过文化革命的理论。毛泽东的文化革命概念则早在新文化运动中就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又有系统的论述。文化革命理论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宏大愿望,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革命概念应该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内乱区分开来,不应因为有“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内乱而讳言毛泽东的文化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史上的伟大创举。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开创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斯大林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加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毛泽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进行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邓小平加大利用资本主义的力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必须承认,列宁斯大林在处理苏联民族问题过程中,都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斯大林执政以后,在诸如帮助以前被压迫民族实现事实上平等、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