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力,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只能是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劳动力所有者要把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自由的所有者.其二,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问题,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商品;另一种观点认为不是商品.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不是商品.本文试就劳动力商品说的一些主要论点,谈谈个人的看法.一、社会主义不存在产生劳动力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依据马克思的观点,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劳动者必须是完全有权处置自己劳动力的自由人;(2)劳动者本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唯一的出路是把自己的劳动力当成商品出卖给生产资料的所有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历史条件还未消失1 所谓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能运刚的体力和脑力总和。劳动力本身并不是商品,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才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历史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法律上承认劳动者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可能性;二是劳动者一无所有,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然性。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手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活来源,所以劳动者为了生存而被迫出卖劳动力。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这种商品,是因为劳动力商品在使用过程能发生价值增殖,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增殖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后,生产资料不再被资本家占有,而是由劳动者共  相似文献   

4.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把劳动力的买和卖作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重要标志,这是一种误解。 因为劳动力买卖只是一个流通过程,而资本主义劳动力的买卖却是一个特殊的流通过程。我们只要仔细阅读“劳动力的买和卖”这一节,就可以发现资本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的劳动力的买和卖的前提,而不是,劳动力的买和卖是资本存在的前提。 马克思说:“资本则不然。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澄清对马克思一段话的误解关柏春马克思说过这样一段话:“劳动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卖,无论如何必须在出卖以前就已有在。但是,工人如果就使他的劳动独立有在,他出卖的就是商品,而不是劳动。”①学术界绝大多数人认为劳动不能作为商品,主要就是以这段话为根据的;近...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也是商品”,这是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个时髦论点。笔者认为,这一论点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 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人不是雇佣劳动者 “劳动力商品”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作了科学说明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我们知道,商品经济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起点,作为商品价值独立存在形式的货币还是资本运动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并不是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的事。当一个劳动者用自己生产的商品或用这些商品换到的货币,去交换别人生产的商品时,他是用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交换别人劳动创造的同样价值。货币在这里只是作为一般等价物,起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只有当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它,即让其劳动,一方面生产山新的商品;另一方面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时,货币才转化为资本。所以,马克思说:“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资本沦》第1卷,第193页)。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理论界,"劳动力商品"这个概念的形象实在不佳.提到它,人们就自然地联想到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想到劳动者受剥削.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说:"现在,在我国制度下,说劳动力是商品,说工人被'雇佣',这真是十分荒谬的,好象占有生产资料的工人阶级自己被自己雇佣,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自己".这便给后人立下一个禁区,以至于当人们一听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也可以成为商品时,在感情上就通不过.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问题之我见刘世廷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劳动力商品问题十分重要。关于在什么情况下劳动力成为商品,马克思指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身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除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没有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理论认为,商品经济只有发展到资本主义时,在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而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情况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资本主义以前,生产资料归个人私有,劳动力不成为商品;资本主义以后,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劳动力也不成为商品。现在看来,这种理论并不科学。下面谈些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法律上的自由人,这是其可能性,社会主义具备这一条件。第二,劳动力的所有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这是其必要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似乎不存在这一条件。但是,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每个劳动者只有当他与其他劳动者一起,构成劳  相似文献   

11.
近期,在讨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市场问题中,许多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是商品。现在我提出几个问题,献疑于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们,并对这个问题和相关的劳动力流动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企业,这会不会影响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有的同志说,从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公有制企业这一面看,有雇佣关系的一面。但是,由于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的劳动力是卖给了自己是主人的企业。从这一方面讲,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我认为,这是难以说服人的。因为从性质上讲,被雇佣地位和主人翁地位这两者是互相对立的排斥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属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劳动力必须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以逐步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一、必须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马克思曾经论述过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使劳动力商品成为~个与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相联系的敏感的概念。一提…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前提时曾经指出:“要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永久的自然法则’,要完成劳动者与劳动条件的分离过程,耍在一板,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在对极,使人民大众转化为工资劳动者,转化为自由的‘劳动贫民’”。这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某些人手中集中一定数量的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把它转化为用来剥削雇佣劳动者的资本;另一方面,还必须使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使他们成为没有生产资料的牵连,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的象鸟一样自由的自由劳动者。他们一无所有,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而自由劳动者的出现,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的特征,资本由幼虫变为蝴蝶的发展,正是由劳动力的被剥削这件事来完成的。所以马克思说:“资本关系就是把这件事当作前提:劳动者与劳动实现条件的  相似文献   

14.
西方理论认为意志自由是劳动力商品自由交易的前提,交易主体平等是劳动力商品自由交易的保证,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是衡量劳动力商品自由交易的两个维度。西方理论对劳动力自由交易的分析是基于维护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而不是劳动者的利益的理论。如果站在维护劳动者的立场上,基于西方理论的分析能得出规范劳动力市场行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提高劳动者的自身能力、对强势的资方予以强制等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劳动力买卖就是人身买卖,只存在于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中。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形式是租赁而不是买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劳动力租赁理论付诸实践,能够激励劳动者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能够使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企业主人地位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作为商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劳动者有充分的人身自由;二、劳动力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三、劳动者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仍然存在这三个条件,使劳动力作为商品存在呢?对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劳动尚未成为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因此,劳动是衡量每个劳动者向社会贡献大小的指示器,也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社会劳动的两重属性,认为我国的劳动力虽然属于劳动者私有,但它已不是商品,工资也不是出卖劳动力的价格。  相似文献   

18.
试论劳动力采取商品形式与按劳分配的统一姜义军一我国条件下的劳动力在本质上不是商品,也不应当是商品,但必须采取商品形式。在这里,首先应当清楚。“劳动力是商品”和“劳动力采取商品形式”是有重大区别的。前者是指劳动者在不能以任何方式占有任何生产资料,而仅仅...  相似文献   

19.
以主体性资本的理论弱化无产阶级革命这一政治结论,不是对《资本论》的科学解读。说资本是主体,并不意味着人(无产阶级)不是主体,资本不可战胜。资本的主体性既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绝对的客体性”,也不是被设想出来的“虚假的主体性”。资本寄生于人,并把具体的工人个体“整合”为无产阶级来剥削。资本的主体性始终源于人对主体性的让渡,但人的主体性并没有就此退场,反倒一次次被赋予又一次次被抽离。“工人是自由人”、资本的人格化具有必然性。资本要不断增殖,工人就必须始终作为主体,以更大规模的产业后备军,即阶级主体的形式被再生产出来,“自由”地出卖劳动力。作为主体的人以去主体性的主体活动,始终实现自身和外部环境的更新。在这一过程中,“自由”作为变革的目的和条件得以清晰,变革的心理基础得以奠定,理性精神的启蒙和历史性实践的启蒙得以会盟,它们将一同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统治的革命性实践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以标示和表征人的发展状态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理解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国内的人学研究中,人们对这两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却存在着诸多的误解。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把自由个性等同于人的自由发展,并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为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此类误读,造成了不少理论上的混乱,甚至完全颠倒了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个性之间的关系。为了消除这类误解或误读,本文拟对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个性之间的关系作一辨析。众所周知,马克思曾把人的历史发展过程区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