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同声同部”原则,虽有人提出过一些异议,但学术界对这一原则仍存在着误解、滥用的情况,有的知名学者甚至认为考察古音,“谐声比韵语更可靠”。本文就如何正确对待“同声同部”原则作了多方面的阐述。提出:①音韵学者的古韵分部本质上是韵语归韵,从谐声看都大量存在“同声异部”的现象;②单纯依靠谐声系联,不是科学的方法;③“同声同部”说是段玉裁谐声归韵的重要原则,但不是最高原则;④谐声和古音的一致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鸿都门学"的发生和曹氏政权的兴起,使当时的文化格局发生了两点重要变化:一、文化结构中,"经"为上"辞章"为下的局面发生了改变,"文学"受到重视,产生了与经学"同尊"的趋势:二、文人群落结构发生了重组,"辞章技艺"之士得以跻身政治上层,经学士人独揽政权的局面出现松动."文学自觉"在这个基础上得以发生,它是"文学"在其所属的文化系统内,摆脱附庸地位,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成为广大文人普遍的创作行为的一个过程,考察支撑"文学"变化的"文人群落"的变迁,揭示促使"文人群落"变迁的具体的社会历史运动,是这一过程中的应有主义.某些文学因素的变化,如情感性的增强、文学样式的丰富、文学价值的确认、文学理论的发展等,只是"文学自觉"过程中所显现的表征,是阶段性变化成果,称之为"文学自觉"是不周延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有自然法说"的主要观点,具体分析了所谓的"儒家自然法"、"道家自然法",指出中国和西方的法律思想走的是两条道路,中国只有"法自然"的思想;并且,如果认为中国古代有"自然法",会使"自然法"的概念泛化,失去其精髓,不利于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子”部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众多的思想学术流派。“子”部书是指以先秦各学术流派思想体系为主的所谓“九流十家”组成,即儒家流、墨家流、道家流、名家流、法家流、阴阳家流、纵横家流、农家流、杂家流和小说家。“子”部书,收录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和释道宗教的著作。这一部分内容最为驳杂,除十家以外,还包括军事著作,如《孙子》、《司马法》、《六韬》;农业技术书,如《齐民要术》、《农书》、《农桑衣食撮要》;医学书,如《黄帝素问》、《甲乙经》、《伤寒论》;天文算法书,如《周髀  相似文献   

5.
“集”部分是指历代作家的诗文总集、别集(专集).其中文学书籍占了一大部分.总集始于三国魏.钱基博说:“自魏文帝始集陈、徐、应刘之文,自是以后,渐有总集.”(《现代中国文学史·编首·中古》)可见总集是汇录多人诗文等的结集. 总集的名称,始于六朝,是南朝梁阮孝绪(公元479-536年)所定.他所撰《七录》序目中说:  相似文献   

6.
“坐动”、“散动”说是马氏动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有价值的部分。本文辨析马氏关于“坐动”、“散动”的定义,清理其矛盾,揭示这一学说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坐动”“散动”说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坐动”“散动”说评议卢烈红“坐动”、“散动”说是马氏动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有价值的部分。本文辨析马氏关于“坐动”、“散动”的定义,清理其矛盾,揭示这一学说的科学价值。在汉语语法学发展史上,《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具有划时...  相似文献   

8.
乾嘉年间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全盛时期,那时,群星灿烂,相映生辉,而段玉裁则是其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他以自己优异的学术成就,在我国语言学史上闪烁出不息的光芒。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或懋堂),江苏省金坛县人。段氏一生著述甚富,代表作是《说文解字注》,音韵方面学术观点主要体现在《六书音均表》中。他不但在文字训诂方面贡献很大,而且在古音韵学方面也有所发明,著名的“同声必同部”理论就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下面试就有关这一理论的几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自我认同",在先秦是藉"士"说来表达的。孔孟都以"固穷而守义"来揭示"士"的本质特征,并强调"士"欲保持与体现其本质,当志于道,以践"仁"为己任;但孟子的"士"说,在对"士"之自我认同之主体意识、"士"之身份特征与社会地位、"士"之存在价值以及"士"之使命等的论述上,都可谓丰富与超越了孔子"士"说,成为原始儒家"自我认同"说的代表性学说。  相似文献   

10.
谐声求义属于语源求义,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因声求义之法,当前研究中尚没有系统地阐述和运用。通过举例分析,发现谐声求义在训诂学、词汇学、辞书学等领域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具体说来,可以求得某些词语的意义及其来源、分析词语的族属关系、揭示词语的内部结构,同时也可以纠正学界的一些错误说法,补充《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不及。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评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设想有其特定的前提和内涵;至今没有哪个国家具备这种前提条件;我国至今实行的按劳分配实际上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设想的那种原则;应当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来确定正确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2.
“视、示”同辞是古汉语的一种词义现象,是正反同辞的一类。其特点是:在同一词中,“视”、“示”二义互为对立,互为依存,二义常常相互包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对变化。这一探求,既能促进反训的深入研究;同时可以广泛用于指导辞书的立项释义,开拓训诂思路,纠正某些诂训之不当等。  相似文献   

13.
在元政权兴起的过程中,大量语言、文化不同的人口移居中原及江南地区,其中有众多民族、语言背景不同的诗人参与诗歌活动,使用何种语言文字进行创作,是元代诗坛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元代色目诗人马祖常强调"同韵",主张不同民族的诗人共同使用汉语音韵文字创作。"同韵"思想的本质是马祖常对中华文化的一种强烈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十四卷中载:“(?)、冒也。……象开门之形。”南唐徐铉音“莫饱切(mǎo)”。“酉、就也。……(?)、古文酉。”徐铉解说:“就,成熟也。(?)为春门,万物已出,(?)为秋门,万物已入。‘一’,闭门象也。音与久切(yǒu)。”清代段玉裁在“(?)”下注说:“凡(?),(?)、(?)、(?)字从(?)。”他的友人沈涛特地答“书”辨驳。其“书”意谓:  相似文献   

15.
(一) 一八九八年的变法维新,一时间轰轰烈烈,不过百日,风流云散。这时,人们才看清楚,维新派在政治上是何等虚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维新派在宣传战线上确是战绩赫赫。宣传主将梁启超掌握了报刊政论这柄利器,以《时务报》、《新民丛报》等报刊为阵地,“大呼天下”,连顽固派也不得不承认他有“煽惑士材,从风响应”的本事。在总结梁启超的宣传经验时,人们总要提到“报章体”,认为它是梁启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报章体”和梁启超的名字紧连在一起。然而,在当时,人们只是觉察出梁的报章文字代表了一种崭新的文章现象,却没有充分认识它的实质。以后,人们逐渐归纳了梁启超“报章体”的特点,也论及了它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荀子援法入礼,礼法互补的思想在政治层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分析荀子的“礼”与“礼治”思想的主要内涵,对荀子礼治观的历史意义与在现实中实现“创造性转化”的可行性问题作了简要的评议。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梁启超的思想,尤其是他的“新民思想”曾经风靡一时,梁氏被称誉为“言论界之骄子”。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受了梁启超以“新民”为宗旨的启蒙宣传的影响,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胡适曾说,“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革命)岂能成功如此之速。”梁启超在“新民思想”中,提出了“国民性”改造和传统文化在现代条件下重构的文化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仍不乏借鉴意义。当然,梁启超的主张也存在着唯心主义的缺陷。本文试  相似文献   

18.
唐学丰 《社区》2012,(3):46-46
每年年末,各街道社区都要开展评议活动。而有些地方为了获得群众满意的评议结果,用财政支出的方式向参加评议的群众发放经费,让人_产生了很不好的社会观感。 俗话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现在,不少单位看重这个“夸奖”,但也因此频出怪招,搞虚假评议、评选、民测。让群众评议机关,确实需要支付一定的活动成本,包括付出时间和精力,但这种付出有其特殊意义,它是每位市民应尽的义务,不能对群众代表的每一个行为都用钱来补偿。给钱会让人产生笼络参评者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证言的基本词汇比较稳定,而一般词汇对于社会的各种变化却相当敏感,“它几乎处在经常变动中”①。今人对古语感到陌生或茫然,这是语言发展所必然造成的社会现象,世界各种语言无不如此,汉语历史悠久,词汇丰富,更是这样。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语,从形体看来古今完全相同,而它的实际含义和用法古今差别很大。如不了解其源流演变,就会误解古籍文义,甚至闹出笑话。本文要谈的“往往”,就属于这类词语。为便于说明问题,让我们粗略地回顾一下汉语词汇研究的历史情况。  相似文献   

20.
唐学丰 《社区》2012,(2):46
每年年末,各街道社区都要开展评议活动。而有些地方为了获得群众满意的评议结果,用财政支出的方式向参加评议的群众发放经费,让人产生了很不好的社会观感。俗话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现在,不少单位看重这个"夸奖",但也因此频出怪招,搞虚假评议、评选、民测。让群众评议机关,确实需要支付一定的活动成本,包括付出时间和精力,但这种付出有其特殊意义,它是每位市民应尽的义务,不能对群众代表的每一个行为都用钱来补偿。给钱会让人产生笼络参评者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