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民族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具有非常显著的民族传统,它们主要表现为:文艺和实用、功利的结合和发愤着书的精神;“无声之乐”的创作理想和审美境界;“形神兼备”的形象塑造原则;“无法之法”的艺术表现方法;“味外之味”的艺术鉴赏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文艺鉴赏客体,其价值构成一般认为包括形式层、形象层和意蕴层;其艺术类型,由于角度和标准不一而有种种划分;各门类文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古代的文学鉴赏,不管文论、诗论、诗话、词话,还是札记、评点,不仅写出了鉴赏者的艺术感受,提出了一些精当的见解,而且都很注意语言的精警凝练、形象生动,珠圆玉润,晶莹璀璨。因此,鉴赏文字不仅给人以理性的启迪,而且它本身就给人以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4.
文艺鉴赏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 ,是有规律可寻的。学者们主要立足于作者、作品、读者以及三者的互动关系来探讨文艺鉴赏的一般方法 ;而涉及到作品时 ,又从各门类艺术的本体论和创作论等方面阐述了文艺鉴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细节描写,是文艺创作中一种有效的表现手段。艺术细节的分析,则是评论、鉴赏文艺作品的重要环节。显然,细节描写与艺术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细节描写的艺术表现功能,深入理解艺术细节与艺术美内在关系的特点和表现形态,无论对文艺创作、文艺评论或文艺鉴赏,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文艺鉴赏作为人类的一种情神实践活动,是有规律可寻的,学者们主要立足于作乾,作品,读者以及三班的互动关系来探讨文艺鉴赏的一般方法,而涉及到作品时,又从各门类艺术的体体论和创作论等方面阐述了文艺鉴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艺术?这是作家批评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胡秋原曾借用普列汉诺夫的观点,认为“艺术者,是思想感情之形象的表现”、“艺术是借形象而思索”。这句话我们可演绎成这样一个结论:艺术是用形象来表现思想感情。这与鲁迅的“美术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是一个意思。它们同样包涵这样的内容:所谓形象、天物乃客观存在,但一旦经过表现、美化之后,它就不得不带上主观的色彩,打上作者的烙印,艺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主客观的统一、客观真实与主观真诚的统一。胡秋原和鲁迅对文艺的这种相同界定,是他们后来许多观点有共同之处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11):I0038-I0040
A.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艺鉴赏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鉴赏观念、鉴赏方式、鉴赏对象以及鉴赏理论形态都是随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不断生成、不断丰富完善的,其思维特质也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不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训》和《郑板桥家书》这两部家训作品虽然前后相距1000多年,它们在文艺观念上却存在诸多相同之处,都具有明显的儒家文艺美学的特征。二者在文艺的功能、文艺的特征、文艺创作原则、审美风格、文艺鉴赏方法、少儿艺术教育等问题上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思想要义却是一致的,都认为文艺具有立德齐家、塑造君子人格的重要作用,重视文艺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坚持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创作原则,反对浮艳浅露的审美风格,提倡入乎其内、全面客观的文艺鉴赏方法,将文艺学习视为少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等等,体现了二者在文艺观念上的一脉相承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美学精神的历史承续性和积淀性。  相似文献   

11.
<正>文艺作品,作为包含着作者审美情致的精神产品,不仅寄托着作者的思考、理想,而且表现出极强的感情色彩。同时,作品通过文艺欣赏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艺术由人创造,艺术影响人,这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没有读者参与欣赏的作品,严格说来,并不能被称为艺术作品。因为离开了欣赏,作品中的审美内涵不能得以显现,因而作品中观念的、情感的内容也就失去了对人、对社会发生作用、产生影响的可能,作品也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离开文艺欣赏,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文艺的枯萎。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  相似文献   

12.
文艺的鉴赏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活动?它与心理活动之间究竟构成一种什么样的联系?本文特就此作些思考,以就教于同人。一、文艺的创造与鉴赏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心理活动当人们提起“文艺鉴赏”这个名词的时候,似乎总带上一点高雅而又肃然的意味。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文艺的创造与鉴赏乃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心理活动,它是人类心理  相似文献   

13.
文艺鉴赏方法是实现文艺鉴赏的途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围绕文艺鉴赏三环节的方法论 :以作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方法等 ;以作品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俄国形式主义方法、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方法等 ,以读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解释学方法、接受主义方法等。围绕文艺鉴赏诸阶段的方法论有“格式塔”美学方法、符号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专业艺术教育是以培养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所实施的专业教育,它以培养少数职业艺术人才为目标.国民艺术教育则是以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手段和内容,以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艺术知识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没有一定数量的课时支撑的课堂教学,大学艺术教育质量就难以保证,没有质量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目前,由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未定型,导致了该教育科目教材建设的严重滞后.这三种艺术体现了艺术的共同规律和本质,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其教学内容和科目可暂设在音乐、美术和书法等艺术学科之中.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识字的人能看懂,不识字的人能听懂,是大众化的模范。这点已被公认,然而作为文学语言的艺术成就,有的人则不肯给予充分肯定。这是不公正的。作为文学语言,离开塑造人物,大众化、通俗化就没有多大意义。只有当它杰出地完成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深广的社会内容的任务,才能称得上是艺术的语言。本文仅就这个角度,并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供了切入文艺现象不同层面的可能,但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没有一部文艺论著能穷尽文艺的本质属性。《讲话》从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革命三个基本层次研究了文艺与社会的关系,建构了第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体系;但在理论上也留下罅漏,包含着非科学因素。离开了《讲话》的文艺社会学性质,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它,评价它,坚持它,发展它。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宁夏文艺评论工作繁荣发展,促进宁夏文艺研究事业和  相似文献   

18.
斐洛在西方文论由人性到神性的转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人物,他将西方文论由人性向神性推进了一大步。斐洛以上帝为首,构建了其神性思想体系:上帝(God)的神性、逻各斯(Logos)的神性、神圣数字的神性。斐洛的神性思想直接影响了其文艺鉴赏的神性论、文艺功用的神性论。斐洛文艺鉴赏的神性论体现为:由眼前可见之景物遥想、推知上帝,进而赞叹上帝的伟大及其高超艺术。斐洛文艺功用的神性论主要体现为:文艺应感激、讴歌、赞美上帝的伟大、不朽和完美,绝对不可歪曲、亵渎神明。  相似文献   

19.
细节,顾名思义,即细微的情节,它是构成艺术形象的活的细胞。没有细节,便没有形象,从而也就没有艺术。艺术的天堂,就在细节之中。但是,构成艺术天堂的艺术细节,必须具有真实性才能发挥其艺术功能,否则它就不能启迪人们的认识,从而失去审美价值,成为作品的赘瘤。真实,是文艺作品的生命所在,也是艺术细节的生命所在。所以在文艺作品中,不论是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还是现代派的,其艺术细节无一例外地皆须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只是它们在真实性的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20.
影视艺术鉴赏过程从总体上讲 ,是鉴赏者观赏影视艺术作品 (客体 )时产生的感受、理解——即审美认识和审美评判。在这一过程中 ,鉴赏者要调动审美感觉、知觉、注意、联想、想象、情感、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 ,进而形成有机统一的、动态的审美心理机制。影视艺术鉴赏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审美直觉感受——体验和理解——超越与升华三个阶段来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