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箸"就是筷子。日本箸的传说历史久远,但真正意义上的箸起源于中国。箸从中国传到日本,逐渐融入日本饮食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最终发展成有别于中国的日本箸,并从日本民族的食物结构、饮食习惯、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中生发出相应的习惯、礼仪、规范和习俗,形成独特的日本箸文化。  相似文献   

2.
戏咏箸     
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戏咏箸@袁枚!清~~  相似文献   

3.
《中华魂》2013,(10):62-62
摘自·2013年4月18日《光明日报》旧时,江南一带民间习俗中禁忌颇多,小小的筷子也有许多讲究。筷子有"箸"或"筋"之称,但江苏、浙江的船民、渔民忌讳叫"箸",认为不吉利。陆容《菽园杂记》曰:"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  相似文献   

4.
温雅 《山西老年》2011,(11):49-49
筷子,古称箸,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西方有学者赞扬筷箸是古老的东方文明代表,是华夏民族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关于筷子的起源也有不少传说。  相似文献   

5.
鲍海英 《社区》2013,(5):27-27
读弘一大师的传记,记住了他是以怎样珍惜和满足的神情面对盘中餐的:那不过是最普通的萝卜和白菜,他用箸小心地夹起放进嘴里,似享用玉馔珍馐。“在他.什么都好,旧毛巾好,草鞋好,走路好,萝卜好,白菜好……”令人难以想象他是备受人敬仰的人物.原本生长在“高白马万两金”的富贵人家。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机械搅拌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罐存在搅拌能耗高、流场混合效果差等问题,课题组提出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采用FLUENT软件对大型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导流筒直径的变化对反应器内流场、气相体积分数和循环液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反应器内介质形成循环流动时,导流筒内侧沿壁处出现区域小面积环流。改变导流筒的直径及高度对反应器内气相体积分数影响较小,当导流筒直径为2.5~2.9 m或导流筒高度为15.2~15.8 m时,反应器内液体速率较大,环流效果较好。增大表观气速,反应器内气相体积分数和液体速率均有所增大。文中研究为大型环流反应器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诚龙 《可乐》2011,(6):13-13
一次,朋友请王安石吃饭,佳肴满桌,王安石却独对鹿肉感兴趣,频频伸箸,几乎是一个人把它消灭干净了。朋友后来到王安石家做客,与王夫人聊起王公的嗜好,说王公太偏食,只喜欢吃鹿肉。王夫人问:"那盘鹿肉摆在哪一边?"朋友说摆在王公面前,王夫人说:"这就是了,下次你把一盘芥菜放在他面前,看他吃什么。"王安石其实不偏食,只不过是哪一盘菜离他最近,  相似文献   

8.
陇中地区“水碗立箸诧冲气”的疗病方式属禳除术的一种。在“水碗立箸诧冲气”仪式中,执行者主要使用水碗、筷子等器物,采用吐唾等行为,以及选取十字路口等场所,仪式中所使用的器物、采用的手段,以及所选择的场所等,都蕴含着特定的民俗意象。文章通过对该仪式所蕴含的民俗意象的分析,可以看出“水碗立箸诧冲气”具有人事性和生活化、多重时空层叠整合和混融杂糅、普遍现实基础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二、饮食起居 首先谈生活方式。可能再也没有谁的生活方式像毛泽东那样“古怪”了。他和一般人的习惯完全不同。他饮食餐次不定,不是一日三餐,常是一日两餐或两日三餐,每餐间隔甚长;吃饭时间日夜不定,他自己告诉我说:“我24小时里哪个时辰都睡过觉,哪个时辰都吃过饭。”饮食内容也不一定。正常时一餐中有四菜一汤,量也不多;煮一缸麦片,或烤几块红薯也算一餐。  相似文献   

10.
张怡筠 《今日南国》2009,(13):59-59
和一位金融界的高管朋友餐叙。到了餐馆我们进了电梯人都还没站稳只见他一个箭步奔向前方用手按下楼层号码接着连续多次按“关门”键愈按愈用力分明和它铆上了口中还嘟囔着“怎么速度这么慢?”  相似文献   

11.
初见 《华人时刊》2012,(2):16-17
慢域起源于慢餐运动,1986年,以激进而著名的意大利记者、美食评论家卡洛·彼得里尼正漫步于罗马的西班牙广场,这时从旁边的麦当劳里传出的薯条味让他倍感厌恶,于是卡洛决定发起一个名1叫慢餐的运动,这一运动倡导的是对健康、营养的本土种植、本地烹调的食物的回归。1989年,来自20个国家的500多名慢餐会员代表在巴黎喜剧院欢聚一堂,签署了"慢餐协会宣言"。  相似文献   

12.
刘铁冷(1881——1961),江苏宝应人。与徐枕亚、吴双热、李定夷等人为同辈作家。南社成员。曾参加《民权报》编务。《民权报》是民国初年言论激烈的报纸,遭袁世凯当局嫉视,下令各地,不准销售而被迫停刊。刘铁冷乃与同事《民权报》文艺版编辑蒋箸超合编不定期刊物《民权素》,每隔二三月出版一集。创刊号1914年4月出版。据蒋箸超、刘铁冷分别在序中所说,他们是为了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所表记”,“口诛笔伐”。前三集全是选刊《民权报》登载过的作品,第四集起采用新稿。当时是联系不少名家,发表了很多作品的。但自第二集即改由蒋箸超一人主编。刘铁冷又与友人筹办《小说丛报》,由徐枕亚主编。  相似文献   

13.
出席一个丰盛的宴会,或者品尝了一桌可口的酒菜后,我们第一个想起的往往是厨师,而会忽略餐前的准备、餐中的辅佐以及用餐结束时的后续服务,其实,这些工作同样重要。浦泓喆就是从事这一行的,在无数次高级涉外宴会的餐桌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南雪 《人生与伴侣》2007,(12):36-37
再琳从骨子里鄙视胡大勇,是从巧克力开始的。下班时,大勇打电话说他办公室那对小青年准备结婚了,请他们到新房吃预备餐。再琳说正好她部门也要聚。九点钟,大勇又打电话问她在哪里,他来接她,还挺神秘地说给她带了好东两。电话开着扬声器,再琳的几个同事听了都在旁边吆喝,让他来让他来,让我们也瞧瞧是什么好东西?  相似文献   

15.
如今上网的人几乎都有自己的QQ号,大部分人是为了聊天、交友。可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大四学生谢艳军却独辟蹊径,在全国率先创办了一家网上“QQ餐吧”。不愿下网的网友只需给他的“订餐热Q”发个消息,就能叫到美味可口的饭菜。他这个“QQ餐吧”开张半年后,居然一个月就能收入6000元。  相似文献   

16.
广笑府     
《可乐》2010,(5):39-39
心肝都在这里 陕右人好把“竹”字念成“箸”。有一陕右籍的巡抚大人坐在公堂上,对巡捕说:“给我取一竹竿来。”巡捕误以为巡抚要吃猪肝,赶紧出去买了猪肝。他想,既然大人要猪肝,估计也要猪心,于是,又买了猪心。巡捕用盘子盛着猪肝,用纸裹了猪心藏在袖中,进见说:“报告大人,猪肝已买到。”  相似文献   

17.
河满子     
一对镜偷匀玉箸,背人学写银钩。系谁红豆罗带角?心情正着春游。那日杨花陌上,多时杏子墙头。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问看几许怜才意,两蛾藏尽离愁。难拼此回肠断,终须锁定红楼。这是一首怀人怨别之作。这首词用深婉缠绵之笔描写了红楼之中思妇对征人的深切思念。词人由红楼中的思妇起笔,“红楼”指贵妇住的华丽房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位闺中怨妇的形象。“玉箸”本指玉制的筷子,这里喻眼泪。“银钩”本指书法之雄健有力,这里指写信。她对镜偷抹着眼泪,悄悄地铺开纸笔,试着象别人一样能通过尺素以传达相思之情。这里作…  相似文献   

18.
安吉说,他要用他的手将世界拉到你身边,用他的眼将世界的美丽传递到你眼中。我说,我要用我的嘴为你探询主人公的爱情,我要用我的笔告诉你世界各地平凡真实的爱情。所以,我和安吉联手邀请你来到本栏目——情食可餐。现实中,无论世界的哪个角落,每一个女生最终的生活伴侣都不会是自己最爱的那个。因为根本找不到最爱的。所以,我们要聪明地寻觅到最爱自己的那个。  相似文献   

19.
民航飞行员小张今年36岁,年初他做了个体检。在体检中发现,他的餐后两小时血糖8.8mmol/L,体重超了40多斤。  相似文献   

20.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自儋州回京,途经吉州参观了吉州窑,在永和镇清都观盘桓,谢道士邀他进一家酒店用膳。餐毕,店主笑着问他:"饭菜合不合口味?"苏轼提笔在壁上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