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金伞是一位写新诗而获“读者很多”的老诗人。他的创作生活,从一九二五年在《洪水》上发表第一首诗算起,已是整整五十六个春秋了。先后出版过《无弦琴》、《地层下》、《窗外》、《入伍》、《鹁鸪鸟》五个诗集。粉碎“四人帮”后,老诗人“精神振奋,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诗坛上,我省中年诗人黄东成是一位颇有成绩的歌者。他从1953年发表第一首新诗,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笔耕历史。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诗人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发表了近千首新诗,其中结集出版的有叙事诗集《冬娃》(198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抒情诗集《花魂吟》(198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青春的旋律》(1985年、百花文艺出版社),还有一些诗作散见于各报刊,正待结集。诗人在不倦的追求中逐步形成的现实主义特色,我们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一年,《诗探索》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拙作《矛盾重重的诗篇》,在肯定了“小川同志是第一流的诗人”、“他的诗将永远载入新文学史册”、“《团泊洼的秋天》是小川最成熟、最优秀”的诗篇的同时,对该诗第二部分以“四人帮”时代流行的社论语言入诗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徐开垒同志是人们熟知的散文作家。早在学生时代,他便酷爱文学,开始了创作活动。十四岁那年,在叶圣陶主编的《新少年》半月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两个泥水匠》。以后,曾在柯灵主编的《文汇报》副刊及《鲁迅风》、《春秋》、《译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散文和诗歌。四十年代担任文艺杂志和报纸副刊编辑工作,从此走上文学道路。建国后,长期主编《文汇报·笔会》。虽然,他也创作过小说、诗歌,但主要的还是在散文艺苑里辛勤笔耕,获得累累硕果。冰心同志说他是一位“功力很深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集《雕塑家传奇》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反映了他四十年来散文创作的艰辛历程和成果。诚然,四十年在历史长河里不过是一瞬间,但它跨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十年内乱和粉碎“四人帮”五个时期,这对于经久在崎岖道路上跋涉的旅子来说,就不是很短的岁  相似文献   

5.
何为同志是当代享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浙江定海人。他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抗战前夕,当时他还是十五岁的中学生,就在著名的《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路》。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抗日战争期间,何为参加了上海的救亡慰问团,秘密前往皖南新四军总部访问,返回上海后写成散文特写集《青弋江》(一九四○年出版)。解放后,何为在上海、福建长期从事电影工作,同时进行散文创作,先后出版了《第二次考试》、《织锦集》和报告文学《张高谦》等。“四人帮”覆灭之后,他青春焕发,文思飞涌,写出了许多散文。一九八○年出版了《临窗集》,这是他建国三十年来优秀散文作品的自选集,其中一半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作品。去年又出版了两本集子,《闽居纪程》是作者迁居福  相似文献   

6.
(一) 长篇叙事诗《长白山》,是诗人金成辉继抒情诗集《百合花开时节》之后问世的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人们读过之后,异口同声认为它不失为祖国姹紫嫣红的诗坛上的一束蓓蕾初绽的鲜花。这部叙事诗,诗人构思于一九五八年。它历经二十多年的酝酿、制作、推敲和修改才与读者见面,可以说是辛勤劳动的硕果和顽强斗争的产物。这期间,诗人常与病魔作斗争。但是,即使是在医院或是在疗养所,他也以顽强的意志,不懈地把心坎深处的激情凝炼成诗章。这部诗作的五、六、七、八章,早在一九六四年就曾发表于延边作家协会的内部刊物《绿叶集》上。但是,在“四人帮”肆虐的岁月里,诗人被剥夺了创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代文苑里,刘心武同志是一个颇为引人注意的新作者。粉碎“四人帮”以后,从77年11月到78年10月,他连续发表了《班主任》、《没有讲完的课》、《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等五篇小说。这些小说由于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社会现实中人们关切的问题,引起广大读者强烈的反响。《班主任》发表之后,作者和刊物收到全国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郭沫若就已经五十八岁了。然而他的创作激情却似乎和我们共和国的年龄一般逐年增长。建国以来,尽管他重任在肩,政务繁忙,却始终不忘写诗。从五十年代初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他出版的诗集有《新华颂》、《百花齐放》、《长春集》、《东风集》、《潮汐集》以及作为建国十周年的选集《骆驼集》。这些诗集除《潮汐集》中的“汐集”是收录解放前的作品之外,其余均是建国十七年的新作。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这期间他是周恩来总理处理对外事务的得力助手,在繁忙的外事活动中,他仍然写下了不少有值价的诗篇。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胜利给老诗人以极大鼓舞,他用热情的诗篇欢呼我们党和国家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郭沫若建国后的诗歌创作,在他整个创作生涯占有相当的份量。研究诗人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应是郭沫若研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诗的信仰》一书是诗人雁翼近年来谈诗文章的结集。包括了关于诗的论文、答读者问、回亿、序言等共二十四篇文章。其中有对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年来诗歌创作的综合评述,也有对诗歌爱好者提出的关于读诗写诗有关问题的复信,同时对自己的创作道路也作了有意义的回顾。这些谈诗的论文是著者理论结合实践的经验谈,是他富有造创性的文学成果。  相似文献   

10.
美国诗人惠特曼是十九世纪最接地气的人民诗人,是民主自由的倡导者和礼赞者。他的诗风雄浑,大胆而有力,清晰、朴素而真实,诗歌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他诗歌中创作中的人民性、民主性、民族性不仅影响本国诗歌创作,而且穿越了时空,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新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可以说深受惠特曼《草叶集》的诗学思想影响,诗人从《草叶集》中找到了艺术的喷火口。郭氏“惠特曼式”的个人咏叹与豪放在中国诗坛上影响了许多年轻诗人,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创作出积极向上的新诗,表现了一种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解放以后,老舍同志集中主要精力,从事戏剧创作。他的创作活动的特点,概括说来是:“勤”、“多”、“好”。“勤”,老舍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文艺界的劳动模范。象他自己说的:“我终年是在拼命的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多”,从1949年底,他由美国返回祖国,到1966年惨遭林彪,“四人帮”一伙疯狂迫害,不幸去世,短短十几年里,共创作剧本二十三部,其中多幕剧就有十五部之多。“好”,他的许多剧作,如《龙须沟》、《女店员》等,堪称是饱含激情的新时代的颂歌,色彩绚丽的新生活的画卷,而作品中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又为我们的文学宝库增添了新的光辉。老舍同志不愧是爱憎鲜明、独具一格的人民艺术家!  相似文献   

12.
《河北文学》六月号发表的《歌颂与暴露》、《“歌德”与“缺德”》,引起了全国文艺界的普遍注意。这两篇文章的发表,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而是当前文艺界中仍然存在极左思潮流毒的反映。 在打倒“四人帮”之后,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打破了过去的禁区,涌现了大量揭批林彪、“四人帮”的作品,暴露了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某些阴暗面。对于创作中的这种新气象,有些人却很看不惯,总是窃窃私语,诬之为“伤痕文学”、“暴露文学”。《歌颂与暴露》一文公开指责:“现在有人不是把暴露的矛头对着敌人,对着林彪、‘四人帮’,而是对着社会主义,对着无产阶级专政,对着共产党的领导,对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并把这些作者称之为“暴露派” 《“歌德”与“缺德”》一文则进一步说:“坚持四个原  相似文献   

13.
刘心武同志继《班主任》(《人民文学》一九七七年第十一期)以后,又陆续发表了《没有讲完的课》(《人民文学》一九七八年第四期)、《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北京文艺》一九七八年第五期)、《爱情的位置》(文艺丛书《十月》一九七八年第一期)、《面对着祖国大地》、(《鸭绿江》一九七八年第八期)、《醒来吧,弟弟》(《中国青年》一九七八年第二期)等几个短篇,作者完全摒弃了“四人帮”的“帮规”、“帮法”,遵循从生活出发的原则,在这六个短篇中,塑造了真实可信的时代英雄,歌颂、赞美了社会主义光明,并大胆地触及了现实,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对生活的深邃思考,提出了千百万人关心的社会问题,无情地暴露和有力地批判了“四人帮”毒害青年一代、腐蚀人灵魂的罪恶。它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是革命现实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刘心武同志继《班主任》(《人民文学》一九七七年第十一期)以后,又陆续发表了《没有讲完的课》(《人民文学》一九七八年第四期)、《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北京文艺》一九七八年第五期)、《爱情的位置》(文艺丛书《十月》一九七八年第一期)、《面对着祖国大地》、(《鸭绿江》一九七八年第八期)、《醒来吧,弟弟》(《中国青年》一九七八年第二期)等几个短篇,作者完全摒弃了“四人帮”的“帮规”、“帮法”,遵循从生活出发的原则,在这六个短篇中,塑造了真实可信的时代英雄,歌颂、赞美了社会主义光明,并大胆地触及了现实,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对生活的深邃思考,提出了千百万人关心的社会问题,无情地暴露和有力地批判了“四人帮”毒害青年一代、腐蚀人灵魂的罪恶。它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是革命现实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1929年至1931年姚雪垠求学于河南大学。河大不仅给予他一个全新的视野,为他以后从事理论研究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给予他“深刻的思想教育和人格锻炼”。《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等作品的发表,他对抗日救亡文艺理论的研究,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而《李自成》的创作也已成为我国当代文学中一道诱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对自己的诗词总是反复斟酌,力臻尽善尽美。就是对一面世就被誉为“精品”、“杰作”甚至于“千古绝唱”的《沁园春·雪》,诗人在十多年后正式发表时还是作了认真修改,结集时再作修订。他这种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可敬可叹。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话剧《于无声处》,报章杂志曾经发表过大量的评论文章。只是近来论坛渐趋沉寂。我想,既然《于》剧是一位青年作者献给人民的硕果,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戏剧艺苑中开放的第一技新花;那末,从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上对它作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帮助作者揭出包孕在这艺术实践中的某  相似文献   

18.
江苏江海相连,山川秀美,田园如画,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名城棋布,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区,诞生过许多著名的诗人。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都在江苏生活过,留下了著名的诗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新诗逐渐取代旧诗登上了舞台,在一群开拓者和先行者里,就有我们江苏的朱自清和宗白华。朱自清是东海县人,他在20年代初就发表新诗,并出版了诗集《雪潮》,发表许多关于新诗和歌谣创作的理论,在当时的文坛上有很大影响。宗白华是常熟人,早年在上海编《学灯》,是最早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涌现的文学新秀.从一九七七年开始,到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他出版了小说散文集《兵娃》、《姊妹本纪》、《早晨的歌》、《山地笔记》、《贾平凹中短篇新作集》、《野火迹》和《月迹》等,共发表作品三百多篇.他的作品,清新朴实,亲切自然,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这除了在内容方面“洋溢着作者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洋溢着对他所描绘的生活题材、人物的深刻了解和热爱之情”而外,是作品中那些“生动有致、绘声绘色的动人描写”(见本书序).而这些动人描写的  相似文献   

20.
巴金自三十年代初开始创作,接连发表了《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十多部作品,显示了卓越的才华。他的作品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四人帮”的走卒们竟以巴金早年曾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为借口,生拉硬扯,无限上纲,诬指巴金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进行残酷斗争,妄图否定巴金及其作品。这当然属于别有用心。对他们所妄加的一切不实之词,都应彻底予以推倒。但从学术范围来说,巴金早年的创作的积极作用与无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