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着力建构的两大核心概念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性在坚守自由主义理论底色的同时,成功地塑造出了一种"政治的自由主义"。这又招致了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走失"与共和主义公民行动性匮乏的质疑。然而由于诸种原因,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性的含义是含混的。通过透析罗尔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合乎情理的多元论的适用范围就能扩展至正义的观念。因公共理性与正义观念的多元化,政治的自由主义便呈现出了一幅饱含政治商谈的图景,从而成功地回应了上述批判。  相似文献   

2.
政治宽容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自由主义的重要价值,政治宽容经历了从运用权力的审慎理性、包容异端的个人美德、谋求和平共存的权宜之计,向保障权利的政治伦理和宪政体制,在差异中寻求共识的政治程序的演变过程。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语境中,政治宽容是包容他者的个人心态,是多元共存的社会状态,是法治下的自由秩序。  相似文献   

3.
近代自由主义在它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遭受到批评和质疑,其自治的理论和实践传统也面临着挑战。在宽容精神的驱使下,自由主义逐步克服自己的缺陷,从人权到主权,从理性共识到权宜之计,在理论、制度设计和政治实践等多个领域逐渐由自治向共治迈进,使自由主义从各种困境中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宽容和妥协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指出世界的本质的丰富的“差异性”和人的理性的相对有限性,是人们在和谐社会中必须树立宽容和妥协理念的哲学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主密不可分,在和谐社会中必须树立宽容和妥协理念的政治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和谐社会中必须确立宽容和妥协理念的现实政治基础。认为宽容与妥协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施特劳斯认为当代自由主义抛弃了自然正当观念,试图将自身建立在价值相对主义的基础上,这一做法必将导致虚无主义的严重后果。然而,施特劳斯所批评的价值相对主义是韦伯版本的"价值多神论",并不是自由主义版本的价值多元论。自由主义的价值多元论认为,存在着多元的异质性的善,在不同的善之间进行选择有时可能是艰难的,但好与坏、善与恶之间的分野是客观的,并可以进行理性地辩护。价值多元论或者说善的多元论不等于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而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多元价值的承认,体现着对自由和个性的尊重以及包容性国家的自信。  相似文献   

6.
伯林提出了自由主义一元与多元化的价值悖论。伯林与拉兹、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或坚持多元论立场而取消一元论,或坚持一元论的同时充分应对多元论问题,但都无法完全避免价值论的紧张难题。哈耶克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否定性的价值观,可以与多元论和谐共存。他认为,自由主义的危机不是自由主义内在的一元价值与多元论的危机,而是伪自由主义对真自由主义的挑战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价值多元论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张力是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之一.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是人们对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宪法原则及价值观所达成的一种共识,是在排除各种分歧的意见之后所留下的理性共识,政治的正义观念是重叠共识的核心.罗尔斯对重叠共识面临的批判进行了辩护.重叠共识理念有益于化解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约翰·格雷的"权宜之计"理念对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的批判是无力的.  相似文献   

8.
价值多元论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张力是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之一。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是人们对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宪法原则及价值观所达成的一种共识,是在排除各种分歧的意见之后所留下的理性共识,政治的正义观念是重叠共识的核心。罗尔斯对重叠共识面临的批判进行了辩护。重叠共识理念有益于化解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约翰·格雷的“权宜之计”理念对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的批判是无力的。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宗教间相遇不可避免;不同宗教、不同人对宗教间差异性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宗教多元论是回应宗教差异性的一种重要方式.混合多元论、理性多元论和灵性多元论分别指向人的不同构成部分,即躯体、头脑和心灵;相应地,它们也指向终极实在的不同维度,即实在的存在、智慧(逻各斯)和喜乐维度;而人的成长则朝向实在的这三大维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观念进行了某些修正,但它并没有抛弃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延伸和发展.其中的个人主义的权利观,基于民主和民意的国家观,保障人权的制约性的政治权力观等制度设计为整个西方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并成为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