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二千多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农业生产就是以粮为主,而西欧一直是半牧半农,以牛为主。到现在,中国以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密集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上搞粮吃,路子越走越窄;而欧洲、美国都保持牧农林的混合经济结构,百分之五到十的农业人口提供了高营养的食物结构。近几百年来,中国分工协作的发展始终步履艰难,小生产的传统紧紧地捆住了我们的手脚;而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工农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都促使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些,从全球性的经验,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重新审查评价中国以粮为主的单一农业经济,究竟是通向现代化的大路,还是小生产的绝路?为什么每朝每代都奖励开荒、兴修水利,但自然灾害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反而日益频繁?看来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历来的经济政策都只考虑政治特别是军事的需要,而不顾虑这些经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同世界各国比较起来,有更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经验传统。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两千年来就存在着不同程度地依附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广大小农经济,随着封建剥削方式的变化,这种小农经济的比重愈来愈大,而且愈来愈多样化。广大农民长期以来具有个体经营土地并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习惯和传统。对于这样一个处于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对象,我们过去也很少认真地周密地研究过。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波浪式地、非常曲折地向前发展的。自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农业已经经历了四次改革的浪潮:第一次是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第二次是合作化运动;第三次是公社化运动;第四次就是从1978年开始的集体农业自身的改革,在集体经  相似文献   

3.
王亚娟 《唐都学刊》2002,18(1):60-62
从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相关概念和理论出发 ,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农业“公共产品”供给与小农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一方面小农和国家两极结构在农业经济中存在的“互补性” ,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衰落 ,这种稳定的两极结构被逐步打破并被新的模式替代。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根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创新》2008,2(4)
建国以来,中国农民有增无减,农业仍然是没有解决规模狭小、分散的小农经济;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不能适应城市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9亿农民依靠农业只能走向相对贫穷;由此产生城乡差别仍继续扩大;中国经济结构、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使农民务农的机会成本增加,农业将处于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现代化农业是实现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的一个战略重点。当前,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民放心生产,用心生产,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什么战略,走怎么样的新路子,这是现实向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过去,我们农业采取的发展战略,简单地说,就是“以粮为纲”的发展战略,即一种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发表在贵刊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的陈平同志《单一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二千年来动乱贫穷、闭关自守的病根》一文思想解放,立论新警,是一篇值得重视的好文章。但文中某些史料的征引和某些观点似尚可进一步商榷,今将陈文中这方面的问题按其自然段落顺序分别论述如下: 一、“……而西欧一直是半牧半农,以牛为主,“欧洲……牧业产值历来高于农业产值。”文中的“一直”和“历来”看来提得太绝对了,以法国为例,法国原来倒“一直”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国家,只是从十九世纪中期起,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扩大,消费者对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使粮食生产比重开始缩小,畜牧业生产有所扩大,直到进入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法国农业生产才转为以畜牧业为主。  相似文献   

7.
弶港镇位于黄海之滨,是江苏省盐城市的一个渔港集镇,镇区面积为3平方公里,居民有8千多人。弶港自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有人定居以来,已有两百年的历史,一直以渔业生产为主,除了一些为渔业生产服务的锻工、竹工、木工以外,大部分的劳动力是渔民。然而,1978年以后,琼港镇利用本地资源兴办了一批乡镇工厂,不仅改变了这个镇的经济结构,而且也改变了这个镇的社会结构。在渔民身旁,已经迅速成长起一支新的工人  相似文献   

8.
马继云 《学习与探索》2002,1(5):119-123
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制经济不同 ,中国封建经济的整体结构是以私有产权及小生产单元为基础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结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封建城市经济的发展 :(1)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自给程度相对于西欧封建庄园制而言是极其有限的 ,它必须不断地与市场发生联系 ,这就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空间 ;(2 )由小农经济自给程度有限的基本特点所决定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不得不允许社会人口在一定范围内的流动 ,这就为城市人口的集聚提供了前提条件 ,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3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是以地主私人占有土地为主的 ,土地允许买卖 ,这使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竞争性 ,其结果则使城市经济因竞争的广泛存在而更趋繁荣  相似文献   

9.
专业户的出现与发展,标志着我国农村在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已经起飞,对他们的生产方式、经营范围、管理手段、科技应用、市场信息等多方而的现代化行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农村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等现代化的变革,经济学家们做出了很多精辟的理论论证,把专业户誉为八十年代的先进生产力代表者,这是符合事实的。然而,马克思说过,劳动在生产实践中不仅改变了客观自然,也改变着自身,“炼出新的品质……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  相似文献   

10.
农业金融在日本的产生与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农业金融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现代日本政治经济结构的变迁对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农业金融与整个国民经济密不可分,相互联系,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也是日本农业金融不断发展、逐步确立其在日本社会中经济地位的历史。一、农业金融在日本的形成与发展十八世纪初至中叶是农业金融在日本初步形成时期。当时资本主义尚未在日本大规模地发展,小农经济是农村社会的主要经济特征。由于货币制度尚未统一,货币价值不稳,社会变革与政治危机相互交织、商人、高利贷不定期地在农村活动,所以,这个时  相似文献   

11.
以县制为国家初级行政区划,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划为36郡,郡下设县,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郡县两级官员,再由这些官员,代表中央政府统一行使政府的统治和管理职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郡县制”。郡县制对我国后来的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于县制也一直顽强地走到了现在。纵观两千多年的县制历程,存在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县的总数变化不大,常在2(XX个上下浮动。不过,县制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1983年“县改市”以来,我国的县已从1998个减少到1522个,净少476个,约占2…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小农经济理解成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农民经济,把它看作或基本上看作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一个范畴。革命导师们并未给小农经济下个定义,但他们在论述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时,一般使用的也是这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沈元瀚同志: 《学习与探索》编辑部转来你的来信,拜读之后,受益不少。我是学物理的,历史、经济纯属外行,只是由于业余研究科学史的兴趣所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对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的机制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运用了自然科学中一些新的思想方法,来探讨中国社会演变的一个可能的经济模型。由于我既得不到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也不具备历史考证的功夫,只是利用前人总结的资料进行分析,故史实错误一定很多,切望历史、经济学界的同志们指正。你的问题提得很细,我想是否先回答具体问题,同时对其中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问题作一点探讨,以深入对中国社会的理解,你看如何? 下面的回答按你的意见的顺序排列,个别的稍加合并,以便讨论。 (1)西欧以牧为主的问题,这是大体而论。比如罗马共和国时期经济就以牧为主,后来才引入农业。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有大量牧场和未垦草地、山林存在。  相似文献   

14.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是我国农村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变革。而农业技术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技术结构的调整,要受农村经济结构理论的指导,但技术结构本身又有它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因此,探讨农业技术结构的内在规律性,从而为我国农业技术结构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农业技术结构的基本涵义农业技术是人类根据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农事操作的方法、技能、生产手段及其它物质装备的总称。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系统,是由许多部分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它给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也遗留给我们一副沉重的封建精神枷锁。专制主义是封建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它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封建专制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个思想家头脑里固有的,而是随着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列宁曾经说过: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建立在农业生活方式和自然经济底统治上面;中国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的源泉,是他们之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束缚于土地;这种剥削的政治代表者是以皇帝为政体首脑的全体封建主和各个封建主。”列宁的这个论断,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封建制度最本质的特征,认清这个特征,才能真正了解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从传统小农业向现代大农业的逐步跨越.今天,新时期农村经济的改革开放仍须聚焦"三农",从现代农业破题,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是从小农经济到大农业革命,大农业究其本质来说,就是系统农业.要争取用20年时间把我国建成现代大农业强国,必须完成五个转变:一是要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要由以陆地生产为主的平面农业转向海陆统筹的、海陆(空)高度结合的立体型农业转变;三是要由单一、单向的农业向多元、多向的大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四是要由资源浪费型农业向生态循环型农业转变;五是要实现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大市场转变.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8,(1):7-1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落后的面貌。从党的十二大最早提出经济总量"翻两番"的长期发展目标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任务,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发展中的失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不再把经济增长的数量目标作为长期发展战略,这既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也反映了我们在科学对待全面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作出了新的重大决策,这将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其他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但从人均水平上看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在产业结构上也需要继续提升,这实际上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同时,我们又有制度、科技、发展上的一系列优势,完全有可能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人类正处于伟大变革的前夜。这个伟大的变革发端于当代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其结果则导致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十亿人口的中国也面临着这样的变革。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长征将以社会的信息化为其归宿。信息化将渗透到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之中。因为,没有信息化将没有现代化。 建设中国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是中国政府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信息化社会的重大决策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国家经济管理的现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寻找中国和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差异出发,对数千年来中国和西方经济观的演变、发展作了概括和比较,指出西方经济观的根本特点在于以经济当事人的利益追求为核心,中国经济观的根本特点在于从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出发来管理经济,它是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和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这种传统和经济观是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背景之一,从中可以找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失误的一些原因。如今中国的经济观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自觉地摒弃传统经济观的消极影响,吸取西方经济观中有益的成份,是中国经济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配冲突视角下的新制度变迁理论以及产权结构-行为选择-经济绩效分析框架,对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过程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历史经验的反思中得到如下对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方向、方式有益的启示:其一,农地制度始终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绩效的核心因素,其中由农地产权决定的农业剩余分配问题是构建科学合理农地制度的核心;其二,国家须适当参与农业剩余分配,落实农民应有土地财产权益;其三,农地制度改革的价值目标需做次优选择,最大程度地释放提升资源分配效率的制度潜力;其四,控制制度变革的摩擦成本,引导农民内生的制度变革需求和认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