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5—2019年11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以“五通”为基本概念框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减贫,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了印证;“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对外投资、双边贸易,显著推动沿线国家减贫;“一带一路”倡议对与中国金融合作程度、政治互信程度高的国家减贫推动作用较大。“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引领全球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企业升级的影响,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与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显著提高沿线国家的企业生产率,尤其对“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与中国邻近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东道国基础设施水平和制度质量来实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边防建设与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前沿阵地,在发展对南亚贸易、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等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环喜马拉雅经济带国家的互利共赢与共同繁荣,文章在分析中国与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四国经济合作现状,川青藏共建区域合作成效与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困境,提出应积极推进川青藏次区域合作,更好地与南亚国家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而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乌兹别克斯坦既是中亚地区大国,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自独立以来,乌兹别克斯坦致力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建设。2016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首任总统卡里莫夫去世,同年12月,新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上台执政。米氏新政将发展与邻国关系和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视为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和经济工作优先方向,并致力于打造本国的区域一体化战略。相较于卡里莫夫时期“重双边”的经济合作路线,米氏新政强调“重周边”的区域一体化战略,着重与包括大国在内的乌兹别克斯坦周边国家发展区域一体化合作,同时,乌兹别克斯坦一体化合作模式也由原先“领导国”之争向“合作伙伴”转变。乌兹别克斯坦一体化战略对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意义重大,更将推动“一带一路”在内的广泛国际合作倡议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5.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维度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优化国内区域开放布局、统筹国内外资源要素、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从而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通过开辟国际循环新空间、拓展国际循环新领域、创新国际循环新模式来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应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以政策沟通为引领,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内区域战略的有效对接;以深化互联互通为目标,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硬联通”与“软联通”并举;以产业合作为载体,拓展“一带一路”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领域创新为机遇,激发“一带一路”发展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高质量共建是“一带一路”现阶段建设的目标,而高质量目标的实现必然是机制化,其具体机制建设亟待深入探讨。文章基于国际合作机制理论的分析框架,从观念、权力和利益揭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机制属性,并梳理和分析了“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的进展与不足。自“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以来,建立了磋商机制、协议机制、协调机制和辅助机制等多形式、多领域合作机制,但是未来“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需要更深层次的制度化建设。为此,结合具有“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双重属性的中国—葡语国家合作机制建设案例,考究了20年来中葡论坛合作机制的制度化建设特点与路径,为完善和深化“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的提供一种新思路,推动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齐林东 《阴山学刊》2021,(1):38-43,95
“一带一路”倡议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区域划分、历史渊源、学科分类、外交内容等角度而言,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范畴与内在要求。“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支持、语言保障、各领域的刺激与推动,无疑会为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开创新的契机。同时,任何伟大举措的实施都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支持与思想文化的保障,非洲文学研究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学术支撑与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8.
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世界“大棋局”视角下的“国家战略”,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工作总方略、国家运行的总目标,具有长期性、国内整体性、世界全局性和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融合的特点.国际上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点,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则集中于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和印度.基于国内各省区地理位置、区域发展与周边国家联通优势等因素,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广西作为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内蒙古作为我国对蒙古和俄罗斯开放的前沿、黑龙江作为与俄罗斯合作的重要省区等得到了基本认同,这些省区与周边国家在铁路、公路、口岸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问题,成为新一轮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高校交通运输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校企合作是交通运输类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当下交通运输类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企业参与度不高、产学研融合不足、学生综合能力薄弱等问题。探索出新的交通运输类校企合作模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需求特性,探索校企联动下的“四共一体”联合培养模式及推进路径,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将有利于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关注焦点与热点。本文将提供相关测算方法的讨论,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绿色融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亚国家既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方向,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随即得到了中亚国家在内的多国热烈相应和积极参与。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阶段,作为首倡之地,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在中亚国家的深入推进,中亚国家对此认知也出现了诸多新变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中国与中亚国家提高共同利益的认知水平,离不开相互发展战略之间的精准对接,着力构建以"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中国—中亚国家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亚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总体平稳,虽然受多方因素影响,部分国家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现象,但总体发展比较乐观。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益十分突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途经的重要地区。中亚地区民族和宗教等利益错综复杂,对我国开展对中亚地区对外合作、扩大投资和各领域合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亚地区近年来经济形势出发,综合分析其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对我国影响,对我国今后开展对中亚地区合作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受经互会统一经济空间分崩离析、“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造成严重经济危机、自然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对制造业发展空间挤压等诸多因素影响,俄罗斯被动进入“去工业化”进程,陷入了出口资源能源产品、进口高附加值制造业产品的恶性循环。为扭转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的被动局面,俄罗斯开启了“新工业化”探索,其主要目的是对传统优势产业部门进行现代技术改造,推动高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最终摆脱能源原材料型增长模式,实现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跃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受困于逆全球化浪潮、西方国家经济制裁,俄罗斯“新工业化”探索将至少面临四大挑战,即技术支撑不足、高素质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制度体系亟待健全。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正面临复杂的全球治理危机,其中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全世界国家和人民发展的共同威胁。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都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旨在实现人类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绿色"一带一路"作为全球治理的新型公共产品,是对全球治理理念的改革性创新,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与探索,也是中国与中亚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路径。中国与中亚地区绿色合作起步不早,也面临诸多问题,了解合作现状与现存问题有利于中国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时,实现统筹安排和精准定位,切实提高合作效率,提高域内国家人民的福祉,最终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宁 《北方论丛》2021,(1):29-40
推进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融资体系,保障融资安排支持可持续、包容性增长。在实践中,评价一国的债务风险通常就是评价该国的主权债务。从塔吉克斯坦的预算收支、货币规模、金融稳定性、国际收支、国债规模、结构和用途看,尽管塔债务风险有升高趋势,但目前仍有可持续性,在国内外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债务危机。中塔金融合作已取得较大成绩,已形成金融监管、本币互换、本币结算、投资融资等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未来仍有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有关社会主义的研讨并没有停止,一些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此,以当代俄罗斯颇具影响力的左翼学者斯拉文社会主义观为例,对当代俄罗斯社会主义思想加以研究。斯拉文首先对马克思社会理想进行了阐述,指出马克思社会理想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是“真正历史”的开始,具有现实性。斯拉文批判了资本主义给俄罗斯带来的消极后果,包括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创新力不足、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业和教育问题突出等。斯拉文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对俄罗斯未来社会主义进行了展望,从所有制关系、科技、生态及国际关系等方面阐释了未来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着重指出未来社会主义应当充分体现“自由”这一属性,还应当凸显“民主”特征。  相似文献   

17.
边境地区的稳定、发展、繁荣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苏联解体后,在共同的诉求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划界问题谈判中,照顾历史、考虑现实、平等协商、互谅互让、逐步进行是成功解决边界问题时遵循的法宝。中国与哈、吉、塔边界解决表明,只要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尊重国际法基本准则,以公正合理为出发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实现互利双赢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8.
王双  张雪梅 《理论界》2014,(11):35-40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利用这一国家新时期开发战略,通过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平台、构建区域性科技与治理支撑网络、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等,借势"海上丝绸之路"开发开放建立跨区域的发展平台,推动天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海洋经济的合作和交流,能够进一步加快天津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