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1843年上海开埠到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上海经历了从前近代传统经济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论述这百余年中上海经济的机制、功能变迁及经济中心地位之消长的发展历程,可为今日上海之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取之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生态学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区划,城市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应运而生.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世界级的大都市,对上海进行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不仅有利于识别区域的生态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上海市的各种资源条件,使城市的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地发展,对于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由于上海的特殊性,可以考虑将上海市划分为四个城市生态经济功能区,即人文生态区、生态经济发展区、保护性生态经济开发区和生态经济增长区,并在不同的城市生态经济功能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以谋求各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经济快速发展,被称为"小上海",其成功得益于与上海经济的互动联系.具体考察锡沪城市之间物资、资金、人口以及信息等经济要素的流通,运用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增长中心"理论分析锡沪间经济互动关系的特征,得出结论:无锡是由于上海"增长极"的创新功能作用而成长起来的新"增长极".两个城市之间经济要素流动越复杂,双方间经济互动关系愈密切.双方相互依赖,各自在对方的扶助下获得了协调发展的契机,从而奠定了不同等级区域中心的地位.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个体城市的转型,更是区域城市体系结构的变革,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在变动的国际生产与分工体系中进一步打破国界限制重新定位,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基地,确定了上海跨世纪的创新目标.作者从以企业为主体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将信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重视高科技产业发展密集区,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及奖励科技人员等方面,分析了上海科技创新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浙江商人与上海经济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3年上海开埠后,浙江商人及时切入上海近代商业经营,并逐渐向近代工矿、金融等业发展,在上海经济近代化初期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辛亥以后,沪上浙商在许多行业出现资本集中趋势,形成诸多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上海经济近代化演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浙江商人还基本控制了近代上海最具影响的同业组织钱业公会、银行公会及被称为中国"第一商会"的上海总商会,这是浙商在上海经济近代化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使城市成为全球要素流动的主要节点和指挥控制中心.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其城市性质目前正由区域性工商城市向世界经济中心城市转型,即向洲际级的世界城市转变,并在不断地往综合性的世界城市特征演进.由此趋势决定,上海近年来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最显著的变化,在于作为核心产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和发展,它是带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部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改变长三角地区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在极大地影响该区域内房地产业发展的定位、规模、资金流向和产品生产形态.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受到国际社会的日益重视,并成为我国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导向.在此背景下,上海培育发展低碳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着眼于发达国家和大城市的经验,上海要结合城市特点,体现具有自身特色的低碳经济内涵,并从低碳实践区和低碳试点区这两类重点区域切入,在低碳城市建设上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上海经济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在历史上,中国的现代文明是从这里开始。现在,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上海和上海经济将会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上海和上海经济区的特点和现状  相似文献   

9.
1993年9月17—18日,在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举行了一次以《日本军事占领下的上海经济》为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五十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了五篇学术论文,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抗战时期上海经济的一些问题。 1.关于太平洋战争后“企业公司热”的问题。上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太平洋战争发生以后,由于日本的军事占领,整个社会经济完全陷于无序的衰败之中,但是企业公司的开设却显得异常活跃,成为一个奇特的社会经济现象。提交会议的一篇论文《抗战时期上海企业公司的兴起与蜕变》(上海:黄汉  相似文献   

10.
上海于1843年开埠后,成为欧美列强在华经济活动的中心.上海作为中国最大商埠的突出地位,是吸引太平军于60年代初叶前往谋取的一个重要原因.<洪仁矸供词>中所反映的洪秀全、洪仁矸等人通过上海与欧美列强缔约的意向,大体上是可信的.太平天国曾经试图通过上海与欧美各国正常交往,以推动太平天国事业,欧美列强则基于维护其在华权益的考虑,选择了与清朝政府一起与太平天国为敌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组织结构的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传统社区的组织结构是行政化的等级机构,现代城市社区是网络化的组织结构,重建社区 网络结构的途径是:党组织重建、行政组织重建、社团组织重建。  相似文献   

12.
郭华 《齐鲁学刊》2003,(3):89-94
2 0世纪 6 0年代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 :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在这一复杂的国际局势中 ,有着相似经历的中、南两国 ,依据不同的外交理念 ,分别采取了“不结盟”和“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政策。由于它们在战略重点和策略风格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 ,在国际舞台上和国内建设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孔孟荀之君子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荀为儒家思想的主流, 自不待言.他们的思想实以伦理道德为中心,伦理道德为儒家思想的出发点, 也是归宿点. 在儒家看来, 做人最基本的努力是修养合于仁义道德人格; 人生最崇高的目的是实现合于人性的道德理想. 几千年来, 儒家的君子人格理想在亚洲传统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继承和发扬其积极因素,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当代人而言, 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姜峰 《河北学刊》2001,21(3):60-63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写作投身社会运动的时代 ,女性意识的变异使得女作家遮蔽或忽略自身独特的体认而竭力达到一种不分性别的认识高度。导致这种主体意识变化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因素 ,也有创作主体自身的因素。诸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意识、政治意识作为主体意识的新支点 ,为女性意识注入新的质素 ,从而使文学创作风貌产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几乎是群体性的 ,即整个女性写作都表现出一种对男性趋向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苔丝的反抗意识入手,分析男权思想影响下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邓小平"先富共富"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所取得的成功,虽然取决于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发展不平衡国情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是基于对毛泽东、邓小平这一思想理论的学习和把握,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创举,对中国的新问题进行了新解决.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银行业经营方式和竞争格局的发展变化中,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之一,它使银行业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虚拟化发展趋势,并对传统银行的经营观念和营销方式形成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尽管中国的银行发展更多得力于渐进式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但在新世纪的角逐中,如何顺应发展潮流,重新研究制定发展战略,是所有银行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上的主体 ,一不参加有关法律的立法 ,二会因法律关系的灭失而不复为主体 ,三可能因为成了某种法律关系的主体而受法律的制裁。法律的主人参与法律的制定 ,不因具体法律关系的灭失而丧失主人地位 ,法律反映其意志与利益。区分这两个虽有联系却又根本区别的概念 ,对守法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是守法 ,有消极守法与积极守法之分。消极守法虽为守法的主体 ,却非法律的主人 ,他们把自己置身于法律的对立面。积极守法者必为法律的主人 ,只有法律的主人才可能成为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积极守法者。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中 ,要做法律的主人而不只是法律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田刚 《人文杂志》2002,2(1):98-103
鲁迅是一个对人生的虚妄感有深切体验的作家 ,这种体验与庄子哲学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通过对人生虚妄感的体验、承担和反抗 ,鲁迅才在战士和诗人的角色转换中时时奔突、返顾与前行着 ,这就形成了鲁迅与庄子的虚无主义迥然有别的精神特征。鲁迅的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为“随便”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既体现为思想方法上的 ,又体现为性情气质上的。这二个方面的相互促动与展开 ,构成了鲁迅充满“毒气”和“鬼气”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对庄子"游"的人生开启独特视域加以阐释,认为庄子的纯艺术人生建立在坚实的心性论基础上,具有道家意义上的道德,是超道德的,是物物各安其性的大仁大德,通过人格修养工夫后形成大美、至乐、天乐、大情的超拔、永恒的审美.通过康德的审美判断的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纯粹意识批判性地考察庄子的艺术精神,说明"游"是审美的,"游"的境界就是一种审美的人生、艺术的人生,说明虚静之心能产生美的观照,最终将虚静之心作为艺术精神的主体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