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纵观全球的高铁格局,21世纪世界高铁的重心在中国,中国高铁的重心在湖北武汉。武汉作为全国高铁中心节点城市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并将不断强化。发展高铁经济和相关产业,释放高铁的带动效应,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发展高铁经济的基本模式可按照"一个平台、两个层面、三个结合、五大工程"的模式有序推进,打造全国首个"高铁经济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完善长三角高铁网络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基于2001—2020年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从经济周期协同性视角测度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多期DID模型与分位数回归结合,就高铁开通运营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整体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分区域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具有明显的内部差异;高铁建设运营能显著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高铁效应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分位数差异,高铁开通对低一体化水平城市发展的推动效应显著强于高一体化水平城市。  相似文献   

3.
高铁新城在各地快速规划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同质化等倾向。基于城市主题文化推进高铁新城规划建设为避免高铁新城的同质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特质的系统性体现,是指导城市发展的整体性思维。城市主题文化的三个构成维度,即文化特质、文创产业和文化空间都对高铁新城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例如,苏州的城市主题文化既有苏州特征,又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可塑性,这种城市主题文化对苏州的高铁新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高铁新城已成为大苏州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城市主题文化推进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应以文化特质传承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和文化空间优化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因此绿色建筑成为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而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就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问题。作者首先介绍了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接着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全生命周期评价,分析了如何实施评价的四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然后通过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技术工具,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并详细地介绍了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步骤和公式等。最后建议在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下,把全生命周期评价引入中国绿色建筑,以促进中国绿色建筑评价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成南达万高铁沿线经济走廊建设是四川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出的重大决策,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高铁规划稳步推进、高铁线路战略地位突出、高铁线路辐射带动作用明显、高铁沿线发展前景广阔、高铁沿线重大战略叠加带来的发展机遇巨大、高铁沿线资源禀赋富集独特等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产业结构同构、各节点城市经济体量较小且增速缓慢、要素吸纳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沟通合作机制亟待深化等突出困难,只有坚持思想引领为魂、统筹规划为要、产业支撑为重、基础设施建设为先、要素吸纳为本、沟通协作为急的发展路径,才能推动经济走廊建设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物流已逐渐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保障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效运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铁路运输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铁货运具有成本低、耗时短、准时率高等诸多优势,也不像航空货运极易受冰冻雨雪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因而实施高速铁路货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大幅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是实现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与发展的关键路径。由于中国庞大的货运需求及铁路自身的限制因素,高铁货物运输存在供需矛盾及自身的结构性矛盾。采用定性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中车公司开发的3X餐货两用车的特性和优势入手,通过定性分析指出该系列动车组是解决现存货物运输问题的有效途径; 以京沪高速铁路线为算例,定量地分析后认为在主要高铁线路运行新型餐货两用车预期带来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中车公司研发的3X新型高铁列车的投入运营,不仅在客运方面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货运方面也会积极推进高铁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是适应中国国情及铁路发展前景的铁路产品,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铁在改变我国铁路客运方式的同时,也永久性改变了城市的可达性,成为地方政府极力争取的稀缺交通资源.从长期看,相对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而言,高铁开通究竟是否改善了城市的资源配置、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居民福利,从而形成城市发展的代际不公平,值得研究.构建高铁对城市经济和居民福利代际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基于84个城市2009和2018年的数据,从地级市比较、省会与非省会城市比较、直辖市比较三个层面,对高铁开通带来的城市发展代际公平问题进行分组研究.研究发现,就平均意义而言高铁开通并未形成城市发展的代际不公平,也未能抑制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表现在:与未开通高铁的匹配样本相比,高铁站点城市并未呈现出显著的经济发展领先优势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显著异质性,但高铁对推动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型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中小城市而言,高铁开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口外流的速度,但未能改变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的倾向.因此,地方政府在规划高铁建设以及配套的"高铁新城"等开发时,应当考虑本地区的经济、产业、人口等状况,评估高铁对城市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推动效应,使得高铁开通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地方债务风险或房地产泡沫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高铁经济带是依托高铁综合优势形成的发达带状经济区域,是交通带、产业带和城镇带的综合体。江西加快打造沪昆高铁经济带条件成熟且意义重大。当前,要突出抓好统筹协调、优化布局、开放合作、三产带动、完善配套和吸引人才等六个重点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高铁建设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对区域要素流动、经济活动开展和产业空间格局构建影响深远。深入考察高铁开通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对合理规划高铁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高铁开通引致第三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立足高铁的时空效应,重点考察劳动力流动引致的知识溢出等效应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机理。通过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不仅以空间滞后项的系数判断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还以间接效应衡量空间溢出效应的程度。考虑长江经济带高铁网络布局不平衡、经济发展存在差距、资源禀赋不同的城市高铁开通后引起的效应可能有所区别,分区域及细分行业研究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集聚影响的异质性;并进一步从劳动力转移视角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不仅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第三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所引致的空间溢出效应亦明显促进了相邻城市的产业集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江经济带东部城市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正向作用高于中部城市,对西部城...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2019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高铁通车对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高铁通车能显著促进城市群内产业结构合理化,带动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对辐射带动区的合理化效应高于核心发展区,但提高核心发展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同时阻碍了辐射带动区内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建议通过完善高铁站公共交通网络、推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促进跨区域产业协同等路径推动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能源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问题越来越密切相关。本文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生态理论的我国能源经济复杂系统协调发展模型,该模型涵盖了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理念,并对我国二十年来的能源经济复杂系统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能源经济复杂系统走向有序化的进程中,环境保护问题出现了波动和倒退,这为后续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铁时代的来临,铁路枢纽的规划建设已日益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针对传统火车站的现状和弊端,分析高铁时代铁路枢纽新的角色定位,提出新时期铁路枢纽建设模式,即发展客站综合体模式,旨在为高铁时代的我国铁路枢纽规划建设提供一种新的理念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铁路现代物流专业化服务能力、发挥铁路骨干作用,适应中国物流需求差异化发展趋势,为中国铁路现代物流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利用中国知网检索工具,梳理了最近20年公开发表的1 722篇以铁路物流为关键词的文章,以铁路现代物流体系构成要素为主要维度,对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研判。研究发现,既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以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为研究重点,涉及到铁路物流体系发展的顶层设计、物流技术及经营管理等若干领域,基本形成了铁路物流专业化服务体系理论技术架构,推动了铁路现代物流业务的发展;现有研究成果依然存在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原因在于没有针对铁路现代物流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的根本性问题,以经营效益为导向系统构建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理论和技术体系。因此,未来铁路现代物流研究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经营效益为导向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支撑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网络规划、设施布局、装备研发、智能技术等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对其他城市发展的影响,以京津冀城市群为考察对象,选取区域内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以1995~2017年城市间的面板数据为实证样本,通过构建城市规模、高铁开通两个计量模型,并对模型可能的内生性问题进一步考察、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就区域内中心城市是引领带动还是产生“虹吸效应”,高铁开通对城市协同发展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城市规模对城市间的经济协同发展有影响,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以及土地规模的不同集聚导致这一影响效应不同,城市间的地理距离对这一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 同时,高铁开通这一外生事件对城市间的经济协同发展也有影响,且高铁开通在城市规模对经济协同发展影响的路径中也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西方早发国家的现代社会转型可以分为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两个阶段。西方国家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同工业社会的转型相伴相生,并促发了西方国家的生态文明启蒙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以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为契机,西方早发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从过去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立思维转向了二者的协同思维,这对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发展循环经济是21 世纪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把循环经济的理论运用于机场的建设规划尧运营中去。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其次对机场循环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最后通过对机场发展循环经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指导机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工程中出现的资源短缺与生态失衡等问题,湖南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最大限度上将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共同所存在的矛盾加以缓解,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两型社会"建设过程的主体因素主要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湖南"两型社会"的建设主要是对城市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重点研究区域规划环评中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问题。研究前提应着重从循环经济理论进行分析,目的是探讨区域规划在我国产业结构中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产生的问题,并对区域规划环评中应用循环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的任务是,对物质流分析法、循环经济的框架模式、经济指标、区域生态的产物链等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以期通过总结相对有效的结论,提高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技术系统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技术的未来发展,高新技术的开发,都需要从技术哲学理论中获得新思路、新方法。应用系统哲学观点,从复杂性理论视角对技术及技术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建构,分析了技术系统的主要特征,认为技术系统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具有复杂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同时对国家技术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于更好、更有效地处理技术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以及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科技革命引起了人类社会整个面貌的巨大改观,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本文对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论、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知识经济与所有制理论等方面的联系。本文认为知识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之后向未来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最适合的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