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欧文·潘诺夫斯基在他的几篇代表性论文中,对艺术理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做了深入探讨.其关于"艺术意识"、"艺术史"等相关问题的探究,反映了他与其他的重要"批判的艺术史家"之间的关系,更体现了他与康德之间内在的精神及理论联系.将欧文·潘诺夫斯基置于这种长视角来审视,有助于深入地把握现代美学诞生以来艺术理论的整体发展脉络,以便准确探究现代艺术理论如何受到了抽象以及形式化倾向的侵蚀.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创造进化论东渐,对中国现代美学的产生和发展影响很大。不少美学家、文艺家倡导艺术个性,强调艺术生命力的社会作用,以及创造杜等文艺团体宣扬艺术创造性和艺术的社会变革功能,都是接受柏格森美学思想的明显表现。因此,在现代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不能忽视柏格森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欣 《社科纵横》2007,22(2):104
康定斯基是引领欧洲现代艺术迈向抽象领域的关键人物,他的艺术思想的发展变化是在抽象绘画上进行不断探索的成果;其创作的本质在于内在的表达,用艺术语言叙说内心需要。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6):123-127
在当今网络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普及的全媒体领域异军突起的微影视,凭借内容形式丰富、数量多、传播度高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对于碎片化娱乐的需求,同时用户对移动端微视频的需求日益提升,加上大量影视专业团队和明星加盟使其在广告营销层面得以新的尝试,促使微影视行业进入互联网黄金发展期,并呈现出后现代艺术的美学特征。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黑格尔"艺术的终结"理论与阿瑟·丹托的"每个人都是艺术家"观点,分析在当今全媒体环境下热门的微型影视短片对传统美学的影响与挑战,在艺术与非艺术边缘消逝的当今互联网世界,微影视所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在创作主体、内容文本、审美过程以及审美结果等方面均发生重大改变,结合以上内容探讨微影视艺术在后现代视域下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现代美学的基本问题是审美幻觉问题,它是比较中西方美学的重要尺度。从中西美学的基本思路的比较后得出结论:古希腊美学是包含着自我解构的可能性,而中国古典美学在理论上是浑然一体的;古希腊美学从自然哲学的角度思考美学问题,而中国美学是一种影像美学:西方美学与艺术较少对话.而中国古典美学与艺术有一种天然内在的联系。从中西艺术实践机制的比较中得出结论;艺术的文化载体有神话与寓言之别:艺术传递方式上有再现和表现之别;审美接受方面有移情和体验之别。这三方面影响和支配着中西艺术实践的一系列差别,构成了风格迥异的两个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6.
白雪红 《社科纵横》2006,21(1):118-119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20世纪抽象绘画艺术的产生,彻底突破和粉碎了传统绘画的界限,抽象艺术在不受客观自然约束的前提下,转而关注艺术内部自身的精神性要素,从而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更为自由、广阔的天地,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姚文放  邵晓舟 《求是学刊》2005,32(3):100-105
文章通过分析“审美形式”这一特殊概念在马尔库塞形式主义美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从艺术本质论、艺术标准论、艺术特征论、艺术功能论、艺术劳动论等几个方面,阐释马尔库塞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贝尔与弗莱的形式主义美学,在西方现代美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扼要地介绍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它关于审美情感及其对象——艺术作品的根本性质的论述。然后考察了这一理论的历史特点:它顺应现代经验美学的潮流,反对传统的思辨美学;它同英国现代哲学家摩尔的“新实在论”及其伦理学理论的关系;它一反以往的形式主义,开始崇尚“表现”;它为后期印象派等现代艺术提供理论基础,等等。最后,本文从它对西方现代美学影响最大的三个方面,即对传统的“形式——内容”二分法的摈弃、对形式与情感的关系的重视和对艺术的独立自主性的强调,指出它对我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小说审美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破坏、消解和颠覆为根本任务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对传统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的超越。“作为后工业大众社会的艺术 ,它摧毁了现代艺术的形而上常规 ,打破了它封闭的、自满自足的美学形式 ,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① 本文将分析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美学特征 ,并就中国先锋派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进行论述。后现代主义小说审美特征元小说 后现代主义理论认为 ,传统的合法化因时过境迁而失效 ,只有通过解构合法化 ,走向后现代的话语游戏的合法化。换言之 ,那种以单一的标准去裁定所有差异进而统一所有话语的…  相似文献   

10.
“美学与现代艺术”学术讨论会,由中华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与首都师范大学分部中文系联合主办,于5月23日至27日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80多位从事艺术和美学研究的青年学者聚集一堂,谈美学、说艺术、议文化,明明白白地向世人显示了,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之下,他们仍然执着于自己的学术追求,钟情于美和艺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李刚 《社科纵横》2005,20(1):134
本文通过新石器时代彩陶瓶花纹的解析 ,说明彩陶花纹的抽象艺术形式 ,从中可以看到抽象艺术形式中 ,艺术的抽象手段及其形式法则 ,看到抽象艺术的文化内涵 ,显示了抽象的艺术与艺术的抽象的辩证关系 ,说明抽象艺术的的起源与抽象艺术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袁济喜 《求是学刊》2003,30(6):91-97
林语堂是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对于中西文化的了解与修养,阐释了中国文化与美学中的重要问题。他的美学重在对于生活艺术的探讨,以及倡导感性至上的审美价值观,其中既有西方美学的影子,更有中国传统美学与文化的神髓。  相似文献   

13.
云慧霞 《求是学刊》2003,30(3):90-94
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受 2 0世纪德国生命哲学的深刻影响 ,主要集中在对艺术与生命美学、艺术与技术理性等问题的思考上。在美学观上 ,他将“生命”一词作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进一步对审美体验、艺术想像等美学当中的核心范畴加以分析。面对科技理性给现代人带来的精神危机 ,他认为只有艺术地陶冶心性才能解决。宗白华生命美学观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建立在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并对西方生命哲学加以整合而成。  相似文献   

14.
肖鹰 《浙江学刊》2002,(6):57-63
本文以现代文化发展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基本影响为背景 ,探讨美学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关系 ,揭示美学对于现代生活的独特意义。文章围绕着“自我”这个中心概念 ,着重分析“美”、“崇高”两个核心美学概念的文化内含和历史演化。作者的基本思想是 :把被抽象化和普遍化的美学思想还原到历史深处 ,更进一步地发掘它们的文化价值。在新世纪的背景上 ,作者肯定美学的积极意义 ,但明确承认它的危机 ,并且指出 ,新的美学前景需要经历一个从“自我”中心到“世界整体”的审美意识转换。海德格尔的美学美学已经提示了这个转换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则为之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试论靳尚谊油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呼喜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教授、油画家靳尚谊近40年来,活跃于画坛,尤其这10余年更为活跃,更引人注目。在当今群星灿烂的时代,地以自己的功底和实力独领风骚,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他油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成复旺 《浙江学刊》2000,(4):104-108
本文对西方从古希腊到现代的注重形式的美学倾向作了简要的阐述;着重分析了抽象形式的表现性问题,指出形式美学是把审美活动当作纯粹自然人的自然活动看待的,因而脱离了人的实际生活;认为形式美的根本依据在于生命,而在于形式本身,只有具有生命感的形式才是美的。  相似文献   

17.
美学主客统一观念是近代西方哲学主观化的产物。通过笛卡尔、休漠怀疑哲学的启蒙,维科和康德分别发现了人的主体性,分别为美学主客统一观念奠定了基础——审美的自律性,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审美的主体性原则。但是,在康德那里,由于缺少历史概念,主客统一观念还是抽象的,只有经过费希特的自我哲学和谢林的同一哲学,达到黑格尔哲学,主客统一观念才获得了历史具体性的规定,并且因此才有现实性。然而,黑格尔为了绝对精神的自我同一,最终牺牲了艺术,牺牲了审美的主客统一观念。为了挽救艺术和美学,克罗齐从黑格尔向康德逆转。他以艺术的独创性否定了审美的历史性,并在绝对个性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审美的主客统一观念。克罗齐的美学是近代美学主客统一观念的顶点,由于它彻底的主观性,在向康德的回复中完成了近代哲学主观化的圆圈。  相似文献   

18.
现代艺术实践的诸多创新和实验使传统美学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艺术和非艺术界限的模糊迫使美学家们对艺术定义进行重新思考.丹托的艺术界和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使我们的关注从"何为艺术"的关涉艺术内在属性的本质主义追问转移到"艺术品资格何以获得"的体制性的外部研究上来.美国社会学家贝克进一步发展了迪基的体制论,将艺术世界视为艺术实践的参与者在惯例的作用下反复合作的动态关系网络.无论是在后分析美学还是实证社会学的路径下,"艺术界"理论的演变给当代美学指明了一条新的思路,即摆脱传统哲学思辨的束缚,重新审视艺术与社会历史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语义学美学     
语义学美学系20世纪资产阶级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流派,在美、英、法、意等国曾广为流传。就其理论与世界观的来源说,语义学美学跟语义学哲学有密切联系,其代表人物卡尔纳普、石里克、维特根斯坦等人曾宣布跟古典的哲学传统决裂,把精力集中于研究科学语言的方法。就美学而言,这些思想在新实证主义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现。把语义学美学的理论家们联结在一起的是对符号、意义与语言分析的兴趣。语义学美学代表人物研究的主要美学问题是:艺术与象征、艺术与语言、艺术与符号学。在这个流派的范围里,美学被看作“研究审美客体的方法体系”。从这里也就产生出语义学美学所特有的一种意向——用局部科学方法来暗中替换哲学分析,用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信息论的科学工具来论证美  相似文献   

20.
柏格森(1859-1941)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但由于他的哲学倾向与西方现代思潮的发展相一致,回答了现代派艺术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因而他的学说成了现代派艺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因此,当我们探讨二十世纪西方文艺和美学思潮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柏格森的影响。柏格森学说的核心是绵延说和直觉论。所以,我们对他的美学思想,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绵延与审美心理特征柏格森对审美心理的分析,是其绵延说在美学上的具体运用。尽管它只是为阐发绵延说而涉及,所论不多,却颇具特色,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