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辟蹊途自成体系──评《中国流人史》的学术价值方月最近,我国第一部流人通史专著《中国流人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家级专家李兴盛研究员继其《东北流人史》之后的又一力作。全书110万字,32章,207节。后有《中国流人大事记》、《重要流人著述表...  相似文献   

2.
王岳川教授的《艺术本体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3月版),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艺术本体论研究的学术著作.该书从史和论两个方面对生命和艺术的存在状态和意义进行了追问,在从古典到后现代的历史清理中,以人类文化发展史为线索,以全新的角度探讨了艺术与人的存在关系。一方面,对人类本体进行历史追溯和当代反思,力求从时代审美文化氛围中去透视艺术存在的当代形态,从而揭示出人类本体与艺术本体的关系所在。另一方面,从作品与接受交互活动中探寻艺术意义的实现过程,即通过对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社会艺术活动的总体把握,从而把“…  相似文献   

3.
评《废都》的艺术模仿潘承玉可以说,《废都》是一部以作者自己的一段精神生活即“心灵真实”为基础,用艺术想象为粘合剂,组接了《红楼梦》、《金瓶梅》、《百年孤独》等中外名著的某些成分,艺术上简单模仿的一部当代小说。第一,结构和主题指向上模仿《红楼梦》。首先...  相似文献   

4.
评《艺术对心理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B.萨拉逊在《艺术对心理学的挑战》一书中令人信服地论证说,“艺术表现和艺术发展的能力是普遍的”,但大部分人的“艺术活动在人生早期就被扼杀了”。创造性火花的熄灭有许多原因,萨拉逊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查、思考和探索。萨拉逊对创造性冲动的普遍性的探索正失去意义:事实上,他最终思索了以下观点,即“一般观点如何迫使我们思考人是什么和人能成为什么”。萨拉逊的文体极其明晰,其论证清楚,描述直率。这不是一篇其目的主要是困惑同  相似文献   

5.
《汉梵对勘金刚经》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用这经中的语言说,可算是“功德无量”。出版社和校勘者胡海燕同志都希望我写几句话做个引子。因为胡海燕同志做这对勘工作自始至终我都了解情况,所以义不容辞,要作点说明。胡海燕同志为对勘此经付出了辛勤劳动。她以此作为硕士论文。原题为《金刚经梵本及汉译的初步分析》,本是研究佛经的汉译问题。1983年她以此论文通过答辩时,答辩会的主持人是季羡林同志,参加者有徐梵澄、巫白慧、黄心川、童玮诸同志和我。大家一致肯定了这篇论文,同意授予她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6.
从80年代沈从文及其作品重返文坛以后,沈从文研究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真正以其全部作品为对象,以作者的生命历程为主导,纵经横纬,鸟瞰整体的,还是贺兴安先生的这本《沈从文评论》。彭加勒说过,创造即最佳组合。评论的魅力也正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最佳的组合序列和一个陌生的视角。贺兴安把沈从文研究置于文化分析的大背景之上,从而摆脱了单纯技法上的纠缠和传纪索隐的桎梏,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而又不同寻常的角度。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并认为沈从文作品风格的形成,更多地来源于他作为…  相似文献   

7.
许多文艺评论家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看出各种寓意或者象征。例如: Carlos Baker认为小说围绕个体英雄主义(epic individualism)而展开,老人是基督的人格化①。 Philip Young认为这是一篇“英雄史诗式的隐喻(epic metaphor)”,它描写人生:人可以死,但要在斗争中保持人的尊严②。 R.Lacasse认为小说说明“人的意义就是斗争” ③。 我国几位评论家也指出小说歌颂“硬汉子性格”和“重压下的堂堂气概”。刁绍华认为这是人类精神力量的一曲赞歌④,“吴劳认为这是一部希腊悲剧式的作品⑤,台湾翻译家宋碧云引用Josenh Waldmeir的文章,认…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是一颗缀在人类特效皇冠上的特大号明珠。遗憾的是在今天年轻一代诗歌爱好者中,熟悉艾略特·庞德的要比熟悉李白、杜甫的多得多。这种现象实在极不正常。殊不知西方意象派的开创者庞德,他那番引以自豪的事业,竟得益于我们唐诗中的意象抒情技巧。  相似文献   

9.
徐华芳 《生存》2020,(5):0197-0198
电影,是一种将文学语言转换为影像语言的艺术,十分强调视觉影像在叙事中造型表现的审美价值。剪辑在电影、电视创作节奏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不断推动着影视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本片从影片剪辑艺术和技巧分析两个角度,就电影《梦之安魂曲》的影像后期风格进行简要分析,并对电影摄影艺术风格的进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由刘奎林、杨春鼎编著的《思维科学导论》(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一书,对思维的形成、发展,及其在社会各阶段的特点、规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该书采各家之长,成一家之言,见解新颖,颇多启迪。本书的问世,将会把思维科学的研究引向一个新的境界。 《思维科学导论》全书16章,分别从“意识与思维”、“思维的神经基础”、“语言与思维”、“符号思维”、“社会思维”、“形象思维”、“各种思维形式之间的关系”、“思维发生的基本规律”、“思维模式”和“思维科学与大脑潜智能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对思维与社会生活中有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手翻阅去年下半年《社会》杂志,深深被她那多彩的文章、精确的剖析所吸引。她不是纯理论刊物,也不是纯纪实的刊物,而是社会学普及性刊物。她以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描述、探讨社会经而生活中急剧变化的种种社会现象、社会热点,高理论性于可读性之中,读来颇有趣味。紧贴社会,准确捕捉热门话题。眼下,林休息息的报刊上,什么大曝光、秘闻录、大写真,令人眼花缘乱,目不暇接。目到处都喊着热而、热点。真实,好些热点,H非什么真正的热席,而R是在报刊上“煮部”的热点——虚拟的热点罢了。《社会》杂志没有片面追求新奇、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2.
金代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处在承北宋而启元的一个重要阶段。据文献记载,当日的金源诗坛,也曾风光无限,“人文蔚起,制作炳然”。只是由于战乱、兵火、民族偏见等诸多方面原因,造成金代文献的大量毁灭和散佚。长期以来,金代文献研究整理工作未受到应有重视,而这种基础工程研究的滞后,无疑直接影响到理论研究的进展,影响到人们对金代文学、文化的正确认识。最近,令人欣喜的是,在金代文献整理研究领域里,薛瑞兆、郭明志潜心耕耘多年的学术成果《全金涛}),终于出版问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前所未有的鸿篇巨制,以相当…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与创新—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岁月》●金光兰在漫长的英国文学史中,曾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女作家,写下了不少不朽之作,而与英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名字。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出生在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一个书香...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第三回,仅万余字,但全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 ,却写得栩栩如生。这三个人物第一次出场,就深深感染了读者,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他们各有鲜明的个性,且感受到他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此外,这一回还写了其他众多的人物及其相互间微妙的关系──封建大家族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写到了。贾母的思想性格,迎春、探春、惜春的肖像特征和性格基调,贾雨村思想性格的变化,贾赦、贾政两夫妇的志趣、爱好及其令人费解的矛盾纠葛等,都用三言两语,形象鲜明地揭示出来了。契可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姐妹”。以这样短的篇幅,这样精…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艺术理论的发展,既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丰富完善和艺术观念的变革上,更体现在众多艺术新学科的崛起上。这些新学科的兴起,无疑地对新时期艺术理论的繁荣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杨春时同志的新著《艺术符号与解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就是近年来出版的众多文艺新学科著作中受人注目的一本。 《艺术符号与解释》是“七·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种。在这本20万言的专著中,作者认为,对近年来国内外涌现的文艺新观念、新方法,都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加以审视,不能生吞活剥,简单地拿来加以应用,否则势必事倍功半,收…  相似文献   

16.
熊十力研究的新成果──评《熊十力评传》郑大华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来志明博士的《熊十力评传》,是“国学大师丛书”(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之一种。这部20余万字的新著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颇多新见。自80年代文化热兴起以来,尤其是现代新儒学研究的不断升温,熊十...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春潮急》是近年来文艺创作的一个新收获。作品运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对五十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川西北部的一个小山庄梨花村社会生活的典型概括,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社会根源,形象地说明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真理。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种可能,两种前途。向前发展,继续革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铲除资产阶级存在和再生的条件而斗争,向共产主义过渡。向后倒退,蜕化变质,资本主义复辟就会出现。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所有制仍然是一种私有制。汪洋…  相似文献   

18.
悲剧人生──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已故上校的女儿》武洪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1—1923),生于新西兰,后移居英国伦敦,开始她的文学生涯。主要作品有《在德国公寓里》(1911)、《幸福》(1920)、《园会》(1922),《鸽巢》(1923)、...  相似文献   

19.
维护道统拒斥西学──评《破邪集》夏瑰琦《圣朝破邪集》,简称《破邪集》。明崇祯11年(1639)初刻于浙江,8卷,10万余言。它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一明末,伴随着西学东渐,西方宗教势力在中国也日益扩展地盘,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二期刊载胡如雷先生的《隋大帝评价》一文,对这位在“中国历史上起过显著进步作用的杰出皇帝”一生的主要功过,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和评价。该文既充分肯定了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使命”[1],在结束四百年分裂割据局面之后,重建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中的进步作用;又指出了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其历史作用还不能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日而语,并对“四人帮”利用所谓的儒法斗争曲解隋亡历史的唯心史观给予了有力的批判。这篇文章,有理有据,基本观点确能令人信服,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